更新於 2022/03/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天兵阿榮》知道一個人很多事不表示了解他

    《天兵阿榮》似乎沒有太大的知名度,我們在上映第四天去看白天的京站場次(英文版)竟然包場,但它是部看的過程很有趣好玩,後段很感人,而且還談到現實中網路社群媒體的現象,很值得思考的好片子,還蠻推薦大家的。其實主題很簡單,就是友誼,且是蠻單純定義的友誼,但在大家靠社群媒體互動,搶按讚數的時代,連這麼單純的友誼都不知不覺消失了?
    雖然《天兵阿榮》是老少咸宜路線,但片中很多關於社群媒體的諷刺,可能要有點年紀才會體會,尤其對新世代的小朋友來說,這可能就是他們認知的世界,但我們有點年紀的人,走過實體的生活,可能現在也被半同化(為了融入)可能不想融入,但因為知道人與人互動的差別,看這種新科技縮短距離時帶來的距離,會更有感。
    片中用b-bot這款交友機器人來強化社群媒體的力量,bubble這個品牌,意思是泡泡,也代表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泡泡(所謂的同溫層)中。而現實的一些現象也被《天兵阿榮》放大諷刺,要怎麼交朋友?起床要把早餐拍照上傳,讓大家按讚,有什麼事就要分享或直播,追求點閱率等等。
    但這些網路上的互動有多少的真實性?要炫耀自己比較好的一面(或刻意寫得很可憐討拍,或更高段一點就是不經意的炫耀或是說沒有關係的討拍),花時間做表面,回應的也是表面,每個人在乎的就是自己有沒有被關注……。
    的確網路讓我們很容易找到共同興趣的人,但那並不表示就能幫你找到好朋友,只是有個更簡便的開端,可是友誼的形成是要花功夫相處的,是那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言談當中留意到對方的心情,陪伴在身邊就算不說話也有舒服的安全感………。
    不過,直接生在網路時代的孩子們知道這樣的友誼嗎?《天兵阿榮》花了不少時間,讓一個追求想要和大家一樣的主角,在和無法照規則回應的瑕疵機器人互動之中,感受到不同型的友誼,觀眾也可以跟著一步一步體會。
    片中有幾個設計還蠻好的,雖然很簡單,但用了一個小元素來顯示因為真正去注意到朋友(不是指網路上的關注,知道對方在幹嘛的八卦,而是指因為關心而去留意對方在乎什麼),而這個小元素也是後來能夠找到彼此的關鍵,還頗感人。
    另一個設計就是在一些小地方張顯出我們不斷想要得到注意力,想要被了解,卻不去真正注意到別人、了解別人,友誼不是只有「我要什麼」、「你應該怎麼對我」,所有的關係都是雙向的,甚至,如果很珍惜,可能還願意當多付出一些的那一方,懂得給予之後,才有可能獲得。
    雖然《天兵阿榮》不是皮克斯(是Locksmith,二十世紀福斯合作),但也相當不錯了,動畫本身的功力水準很高,世界和場景的設計也有許多創意和特色,故事清楚有內容,或許在轉折上簡化了一些,包括駭入系統這類應該複雜的事情都會簡單處理,不過也可以說重點不在這些,帶過即可,重點是這個過程要傳達的訊息和帶來的省思。
    P.S. 如果可以的話也盡量聽一下對白,有些英文的笑點是字幕翻譯不出來的,比如喜歡石頭(rock)的角色會被扯到搖滾明星(rock star),有許多rock類的相關英文字詞,在中文是無法和石頭對應的,光看中文可能不知道他們在開什麼玩笑。不過這類的元素不多,真的無法聽其實也不會錯失什麼(不懂好笑在哪,仍然可以懂是故意在開誰的玩笑)。
    笑料並沒有多到讓它變成搞笑片,是有很多樂趣,它還是一部言之有物的片子,只是用輕鬆的方式來傳遞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