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登及|俄烏衝突兩大關鍵:民族斷層與海陸之爭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宣布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隨後兵分四路揮軍烏克蘭。東部地區,俄軍與頓涅茨克人民軍、盧甘斯克人民軍合流進攻,以「收復」兩共和國的「失地」為目的,形成東烏克蘭攻勢;東北部戰線,俄軍與白俄羅斯軍協同作戰;南部地區,俄軍由克里米亞北上佔領赫爾松(Kherson);北部戰線,俄軍由白俄羅斯南下,包圍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眼下哈爾科夫(Kharkiv)、馬里烏波爾(Mariupol)等城陷入熱戰,俄軍依舊掌握主動;俄烏雙方也已經歷過4輪代表團談判,但至今未有顯著突破。與此同時,金融、經貿、媒體、科技、認知等非傳統戰線同步打響,西方對俄羅斯祭出嚴厲制裁與抵制,知識界亦為此地緣劇變激烈交鋒。當地時間3月10日,台灣「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舉辦「俄烏情勢-反思與前瞻」時事座談會,《多維新聞》於會後專訪與談人之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張登及教授,探討俄烏情勢牽動的國際格局變化,以及對兩岸的相關啟示。此為系列報導第一篇(共二篇)。
多維:俄烏衝突發展至今,可謂是多重矛盾交織之果,不知您如何看待這場戰爭的爆發?俄羅斯為何決定採取軍事行動?
張登及:外界有很多聲音都以俄羅斯「擴張」來解釋,但我更想從兩個角度來討論,第一個是烏克蘭的「火藥」,第二個是烏克蘭的「地緣」。
所謂「火藥」,意思是「火藥桶」,即烏克蘭內部的不穩因素,也指親烏與親俄的民族斷層線。我的另一個比喻是,前蘇聯的東歐地區,其實是歐洲的另一個「巴爾幹」。2014年烏克蘭爆發「廣場革命」,推倒了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這對俄羅斯來說是非法政變,但對西方來說則是「民主革命」。這場劇變隨後也引發了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以及烏東武裝獨立的問題。
從族群組成來看,烏東居民多以俄語為母語、2014年時立場較為親俄,更有俄羅斯暗中提供軍事支持,於是趁著克里米亞危機時,自主宣布獨立,並開始與烏克蘭政府軍內戰,「火藥」逐漸成形。雖然最後在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等人協調下,德法俄烏四國在2014年成立「諾曼第模式」(Normandy Format),並簽署《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s),希望解決頓巴斯問題,但烏克蘭一方經常沒有遵守,試圖收復,從2021年秋起情勢開始惡化,成為當今衝突的導火線。
其實回顧俄烏歷史互動,走到今日的劍拔弩張令人感慨。烏克蘭確為俄羅斯文明的龍興之地,但後來遭遇了蒙古西征等外力入侵,便成為各個不同民族的控制地。作家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曾說過,「俄羅斯有三兄弟:大俄羅斯、小俄羅斯、白俄羅斯」,其中「小俄羅斯」指的就是烏克蘭,可以看出在斯拉夫情感濃厚者眼中,烏克蘭跟俄羅斯的親近。蘇聯時期,也有不少高官出身烏克蘭,例如蘇共領袖托洛斯基(Leon Trotsky)與蘇聯最高領導人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
但當然多數烏克蘭人後續的歷史記憶與俄羅斯有所衝突,要認為彼此同屬一個民族已是非常困難。例如蘇聯時期,烏克蘭曾因蘇共農業集體化政策發生大饑荒;二戰期間,也曾有烏克蘭人協助納粹反蘇,結果遭到戰後清算。我們可以看到班傑拉(Stepan Bandera)這個爭議性人物,他是烏克蘭獨立後被紀念的新偶像,但他曾與納粹合作、參與德國暴行。但烏克蘭反俄派總理尤申科(Viktor Yushchenko)授予他「烏克蘭英雄」稱號,在俄羅斯眼裡,這就是「歷史修正主義」。後來立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上台,又廢除了班傑拉的稱號。
而上述歷史情感衝突,不僅存在於俄烏之間,也體現在烏克蘭人民內部。我們可以看到亞速營(Azov Battalion)這個極右翼組織,其原始組成除了一些激進球迷外,便是懷念納粹時期的軍事迷;被編入烏克蘭正規軍後,美國也知道這個組織有問題,所以曾經註明給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能撥給亞速營,也是要避免「資助納粹」的爭議。2014年的敖德薩慘案,部分即起於這些極右人士與親俄派的鬥毆,親俄派最後被逼退入工會大樓,難以查明來源的汽油罐被丟入造成大火,消防隊「遲到」一個多小時,導致了48人的死亡。普京(Vladimir Putin)後來多次演講,都提到這次事件。
所以這次西方對俄羅斯發起高強度制裁,以色列並沒有配合,甚至還積極與普京聯繫、傳達協助調解的意願,西方也沒有像對中國那樣施壓以色列,我認為這與普京「去納粹化」的口號、立場不無關連。
多維:是的,烏克蘭認同分歧確實嚴重。法國記者博內爾(Anne-Laure Bonnel)曾於2015年拍攝紀錄片《頓巴斯》(Donbass),記錄烏軍與極右民兵對烏東民眾的殘酷暴行,但因內容「不符宣傳基調」而被西媒長期「過濾」。若非此次衝突,這部片可能永難浮上檯面,更遑論引發熱議。另外烏克蘭國民衛隊的官方推特帳號(@ng_ukraine)也在2月27日發布一段影片,展示了亞速營戰士在子彈塗豬油的過程,並配上一段毫不掩飾的極右語句:「國民衛隊的亞速營戰士在子彈上塗豬油,來對付卡德羅夫的獸人(意指來自車臣的戰鬥人員)。」結果引發穆斯林世界的強烈反彈,也讓不少西方網友留下「納粹主義」、「反人類」、「侮辱宗教信仰」的批評,外界這才留意到烏克蘭內部極端勢力的蔓延滋長。不知您說的第二個維度「地緣」,會如何剖析俄烏衝突的爆發?
張登及:「火藥」的民族斷層線論述,可以延伸出歷史記憶、價值體系、政經體制、尤申科與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領導風格等「非物質性」解釋;「地緣」則讓我們從國際博弈的視角,看到了空間、位置、資源等物質性因素。
傳統地緣政治在討論國際結構時,往往是建立在「認同穩定」、「疆界強固」兩大前提下,但其實地理的影響力會受時空條件的限制。所以我主張「歷史以地理為舞台,地理以歷史為劇本」。地緣政治的定義是:「在歷史條件限制下,空間、位置、資源會約束國家的戰略選項,並決定其命運。」因此我前面要先談非物質因素的解釋,才能更好切入地緣政治的物質論述。
在我看來,地緣政治從未隨冷戰退場,只是躲在幕後。俄烏衝突本質上,仍是海權與陸權的集團之爭。
其中海權集團以英美為代表,意欲維持19、20世紀的海洋霸權。放到今日就是西方堅持的「自由航行」(Freedom of Navigation)。而陸權國家則因欠缺海洋優勢,對待海洋方式變成「確保近海要塞、拒止其他海權逼近、適當機會擴張」。美英海權與俄國陸權張力在烏克蘭近年周邊衝突就很明顯: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黑海艦隊根據地,2021年英軍曾經闖入黑海,結果遭到了俄艦炮擊;若北約當真接納烏克蘭與喬治亞加入,俄羅斯也將徹底失去在黑海的優勢。
西方學界討論陸權,典型的對象便是發動二戰的德國、以及隨後崛起的蘇聯。英國學者麥金德(John Mackinder)等對陸權的描述,可以簡化為兩個區域與一段名言:由歐亞非大陸組成的「世界島」(World Island),以及「世界島」的戰略要地、位處烏拉山、長江、喜馬拉雅、北極圈之間的「心臟地帶」(Heartland、Pivot Area);據此可以得到一個有名的推論:「控制東歐,便能控制心臟地帶;控制心臟地帶,便能控制世界島;控制世界島,便能控制世界。」盛傳於世的日本戰前「田中奏折」中所謂「滿蒙積極政策」也有類似說法:「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雖然麥金德之說未必精準,卻能呈現海權與陸權的博弈關係。
冷戰時代美蘇之爭,便是海權對陸權的高強度圍堵,而烏克蘭等東歐地區的變天,也可以看成海權國家要瓦解陸權國家對「心臟地帶」的掌控;如今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同樣引發了歐美等海權國的緊張,後者提出各種價值論述,包括「反對威權擴張」等。其實從地緣政治的戰略來看,是西方不能坐視陸權國突穿近海進入遠洋,以及要防止中國整併「心臟地帶」。而來自海權國的封鎖,正讓中俄兩個陸權國家開始背靠背。其實中俄未必真要掌控世界島,但拒止海權國的壓迫卻變成戰略要務。
但過度壓迫陸權也可能有反作用。今天這般競爭態勢,其實不少西方學者都曾示警。記者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曾在1998年北約第一次東擴時,訪問過提出圍堵政策、人稱冷戰之父的凱南(George F. Kennan)。彼時高齡94歲的凱南便抨擊,北約東擴是極其危險的行為,最終不只會引發新冷戰,更會招致俄羅斯強烈反彈。他判斷美國根本無力保衛那麼多新盟國,而美國國會更完全不懂外交,所以走出了錯誤的一步。「美國的建國先賢若是地下有知,會死不瞑目。」
當前流行的另一個地緣政治學說是「攻勢現實主義」開創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提出的。他的地緣政治主張,背景和麥金德又有不同:21世紀初開始,體系發生東昇西降、權力移轉。他假定地理誘因導致鄰國過多的陸權國都偏好「攻勢」,像美國這般「大島國」就應該成為「離岸制衡者」(off-shore balancer),卸責陸權國相互廝殺,就像過去的英國一樣。米爾斯海默主張,美國眼下要做的,應是結合盟友阻止中國成為區域霸權,因此必須協調改善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而不是捲入「心臟地帶」的衝突、爭奪烏克蘭等東歐地區。
結果這種「聯俄制華」的主張,讓他現在受到西方學界廣泛批評,最近很多學生還連署要求學校調查他「是不是受到俄羅斯資助」。其實他有點冤枉,因為早在小布希(George W. Bush)時期他就反對中東戰爭,訴求美國盡快回防中國。米爾斯海默在中國大陸也受到相當的認可,讀者很多。主要原因是他雖呼籲美國制衡中國,但理由不是為了「自由民主」,而是他坦率承認大國自然會維護自己的霸權,阻止他國挑戰。美國就是如此。
其實21世紀初期的衝突並非突如其來。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還有米爾斯海默提出的「大國政治的悲劇」,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從伊朗、朝鮮到烏克蘭的摩擦。國際政治有著無政府狀態的殘酷性,所以我們不能像福山(Francis Fukuyama)那樣,期待全球化可以弭平一切、創造「歷史的終結」,我們還是要尊重地理的歷史特性,才能確保自己的選擇空間。

原文發表於2022/3/14《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在會後問答環節,俄烏戰爭是否帶給中國「戰略機遇」,以及台灣能否從中學習,成了會上兩大熱議主題,四位與談人亦就此分享觀點與看法。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李大中由政策變化、歷史認知兩方面,分析此次華盛頓在俄烏衝突的前後取態。 張登及則以大國政治的視角提出分析。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俄羅斯實踐了保護自己國民的承諾,同時裂解了烏克蘭,確立了戰略緩衝區,日後觀察重點在於,這兩區是否透過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至於後面要付多大的代價及造成的影響,目前還很難說。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在會後問答環節,俄烏戰爭是否帶給中國「戰略機遇」,以及台灣能否從中學習,成了會上兩大熱議主題,四位與談人亦就此分享觀點與看法。
系列報導第一篇:反思俄烏情勢|五個視角與兩個力道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李大中由政策變化、歷史認知兩方面,分析此次華盛頓在俄烏衝突的前後取態。 張登及則以大國政治的視角提出分析。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俄羅斯實踐了保護自己國民的承諾,同時裂解了烏克蘭,確立了戰略緩衝區,日後觀察重點在於,這兩區是否透過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至於後面要付多大的代價及造成的影響,目前還很難說。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大規模侵略,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和對烏克蘭的支援,包括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這場衝突不僅是兩國之間的戰爭,更成為了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更廣泛地緊張關係的反映。 戰爭期間,烏克蘭民眾展現出強烈的抵抗意志,並獲得了來自北約、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支持。隨著戰鬥的持續
Thumbnail
自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以來,這場衝突已經持續了兩年多,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戰事的不斷升級,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地區安全乃至全球政治格局都受到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將從國際關系的角度,分析俄烏戰爭背後的國際博弈,並探討戰爭的未來走向。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過了今年2月24日,俄烏戰爭便正式進入第三年。從烏克蘭的視角來看,目前的戰況相當不樂觀。
Thumbnail
自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線便開始僵持不動,雙方互有摩擦,但俄羅斯始終無法再下戰果;烏克蘭雖然奪回了一半失去的領土,但同樣再難進一步。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大規模侵略,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和對烏克蘭的支援,包括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這場衝突不僅是兩國之間的戰爭,更成為了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更廣泛地緊張關係的反映。 戰爭期間,烏克蘭民眾展現出強烈的抵抗意志,並獲得了來自北約、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支持。隨著戰鬥的持續
Thumbnail
自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以來,這場衝突已經持續了兩年多,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戰事的不斷升級,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地區安全乃至全球政治格局都受到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將從國際關系的角度,分析俄烏戰爭背後的國際博弈,並探討戰爭的未來走向。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過了今年2月24日,俄烏戰爭便正式進入第三年。從烏克蘭的視角來看,目前的戰況相當不樂觀。
Thumbnail
自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線便開始僵持不動,雙方互有摩擦,但俄羅斯始終無法再下戰果;烏克蘭雖然奪回了一半失去的領土,但同樣再難進一步。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