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

含有「張登及」共 8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2025/8/28 其實把「勝利」和「終戰」的分歧歸責於兩講作者,似有失公允。因為當年日本帝國政府如何處理太平洋戰爭,也是有「兩個詔書」與兩種態度。可以相當程度地合理推測,執政黨政府關於歐戰「勝利」與太平洋戰爭「終戰」的「一個戰爭、兩種表述」,部分來自80年前的東京。
Thumbnail
2025/7/31 美國信譽衰退,川普非首次。越戰、中東戰爭、次貸風暴,有多次「霸權衰退」危機。過去的危機是因決策錯誤,而非自己親手拆台。過去享有特權並受到支持,在於克制自我中心與自私自利,所以危機能展現韌性。經濟與軍事失誤可以糾正,信譽崩壞則不易挽回。川普冒險或許是對美國對自身韌性的嚴峻挑戰。
Thumbnail
2014/6/18 許多臺灣讀者直到今年(2014)米爾斯海默在「國家利益」發表了「向臺灣說再見」(Say Goodbye to Taiwan)才注意到他。而後或出於安慰、或出於者無奈,臺美許多學者紛紛說米氏不過又發「書生之見」。當時筆者正在華府。智庫的學者在會議中主動問「讀了『向臺灣說再見』麼?」
Thumbnail
2025/7/3 短期而言,一些國家在市場與安全方面依賴美國,可能只好「無條件投降」,整個「交易」還可能讓川普自己的利益相關方撈上一筆。但長期而言,川普主義自己摧毀美國催生並駕駛的全球化,同時也正在降低他國對美國行為的敏感度、易損性甚至信賴感,更不用說他的濫權,也嚴重削弱美國作為自由主義燈塔的地位。
Thumbnail
2025/6/23 以戰略模糊對待憲法,治理阻礙叢生。如孫文、孔子、八田與一、新渡戶稻造、李友邦是否為「我國」創設者、思想家、建設者、軍事家,皆難以理清。部會網頁介紹「歷任首長」,有從北伐後成立起算者;有從抗戰勝利起算者;竟亦有從中共建國起算者。各部會認知如此不同,何求朝野民眾與政府有志一同?
Thumbnail
2025/6/4 韓國與波蘭,乃至去年底迄今多個歐美國家的改選,無不以各種方式展示地緣政治「在地化」的威力,「川普因素」則功不可沒。烏克蘭無人機遠襲之功,也非僅科技領域「境外」決勝,俄烏地緣因素相助更是關鍵。地緣政治本身的全球化,真令人始料未及。
Thumbnail
2025/5/8 蘇聯確是擊敗德國不可或缺的力量。日德有軸心盟約,美國更不可能在德軍投降後,脫離盟國單獨與日本媾和。所以整個二戰的歐戰與太平洋戰場歷史不可分割。但今人出於「時過境遷」的諸多歷史修正主義操作,恐最終導致戰後「大國一致」、以聯合國體系為最低共識的國際秩序的解體。
Thumbnail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2025/2/24 臺灣的言論市場,地緣政治與國際秩序都是被忽略的冷門議題。地緣政治早就被全球市場的藍海抹平,國際秩序早就在蘇聯瓦解的那一刻定於一尊。臺灣無論是冷戰時代還是冷戰後,無論是綠營還是藍營執政,多極化都是嫌惡語。中俄印非西方集團提倡多極化,我們嘲笑是文明落後與貧困國家的幻想宣傳。...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