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貝克]股票投資的「八分飽」哲學|我是「股」科物理治療師?!(六)

[金牛貝克]股票投資的「八分飽」哲學|我是「股」科物理治療師?!(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其實不難發現,無論是上一篇文章所說的

左側或右側」,

都沒有哪一種交易方法可以「買最低、賣最高」,

(當然市場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高或低,所以這裡的高低是指在自己的「週期」內的「波段高低」)

原因除了這個價格通常只有主力「有機會」做到之外,

最重要的是做到「降低風險、保證獲利」!


還記得我曾經虧損一大筆錢嗎?

那個時候剛開始接觸短線投資,把交易週期一下子縮小,

心態卻還停留在長線思維

才導致接連虧損......


其中一次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交易

是那時候「5G」議題剛開始被熱烈討論,2345智邦也在當時的話題中,

雖然這檔基本面肯定跟5G拖不了關係,

但當時我壓根只想追一波行情,

用著自己才疏學淺、半吊子的技術分析進場,

「果然一入場就賺!技術分析才是我的本命啊!」

買進後隔天直接再漲4%!

讓當時的我堅信自己買在「起漲點」,

甚至已經在思考假如漲了10%可以賺多少錢⋯⋯

但隔天,股價直接跌破我的成本價,

報酬由正轉負,

「怎麼可能,前景這麼好,一定是主力在洗籌碼⋯⋯」

在後面的幾天,股價正式起漲,

一直漲到未實現損益達約18%後,

一個突然的反轉下跌讓我嚇到直接賣掉,

獲利約15%左右,

隨後股價果然下跌了兩天,

「我果然是天才,剛操作就能短時間獲利15%!」


然後⋯⋯繼續上漲!

心有不甘的我再度進場當時認為的起漲點,

然後又是一次「先漲後跌」,跌破成本價,

一樣的套路,一樣地認為不過是「先蹲後跳」,

於是-7%、-10%⋯⋯一直到-19%,

「不行了,再賠下去就要輸好幾萬了⋯⋯」

終於受不了賣出,從賺的變陪的⋯⋯

更令人懊惱的是,後來智邦又再次創波段新高,

並沿著上升趨勢一路向上,

一直到現在為止都不曾再回到當初第一筆購入智邦的股價⋯⋯

這次慘痛的經驗真的讓我有一段時間得了

被主力痛毆創傷後症候群」!

買進後只要一點風吹草動就直接出場,

結果一路「小賠」,

忙了半天到頭來是一場空⋯⋯


其實不難發現:

第一次獲利15%時賣出的時機並沒有問題;再次進場也沒問題;

甚至後面一路漲上去沒吃到的獲利也不甘我的事,

真正有問題的是後面沒有「見好就收,見不好快收」。

我們永遠不可能「買最低,賣最高」

用不同角度、週期去看同一檔股票的漲跌就可能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答案。


你認為的低點可能已經是別人眼中的高點;

你以為賣得夠高了,殊不知高還有更高......

所以今天用短線思維進場的我,短波段上出現回跌出場訊號就要出場,

即便少掉部分獲利;

相信基本面與未來潛力的我,不要在乎短期波動而讓子彈飛一會兒,

在基本面出現長期利空時賣出,即便後面再飆漲一段也不用覺得可惜,

因為股價的高低從來就只有「相對關係」,

在「自己的戰場」上找到對自己「相對有利」的位置進出,並

保證獲利才算是合格的操作。



不過我們可以努力「買相對低,賣相對高」,

上下的魚頭魚尾就讓給市場的強者、土豪吧!

魚身的肉才是你該去拿下的


就如日本股神是川銀藏說的

「沒有人能預測高低點,所以投資只吃八分飽就好」!!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 
《 收藏🧐、訂閱💰、喜歡💓、5拍👏 》
並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喔!

📜點擊連結看更多:物治貝克首頁

📜追蹤、訂閱專題:金牛貝克

📜尋找貝克分靈體:

Matters / Potato media / Liker social / 方格子 / 痞客邦




avatar-img
物治貝克的沙龍
86會員
129內容數
我是貝克,我是物理治療師。 在現行台灣的健保制度下 無論是甚麼星座的治療師最後一定會在個性欄裡面寫上「厭世」兩個字, 久而久之,內心那把炙熱的夢想之火就漸漸熄滅, 「行『師』走肉」就成了每天上班前會上的buff 。 但在這裡,希望能讓你們看到物理治療的真面目 , 然後了解、體諒,甚至喜歡上這門專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物治貝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找到最好,或者說勝率最高「進出場點」是每個投資人都想做的, 但當股價一路跌, 有人說:落下的刀子不要接; 有人說:拉回是機會,越低越要買⋯⋯ 股價高檔, 有人說:跌破支撐才能確定趨勢終止; 有人說:往上分批停利才安全⋯⋯ 乍聽之下都有道理, 尤其因為如此在交易前拿不定;交易後後悔不已⋯⋯ 左側交易
如果買進這檔股票的原因是看好其未來的發展, 是買它1年、5年,甚至10年的價值, 那麼假如在你買進3天後因某利空而「大跌」,甚至低於你的買進成本, 這時候是該停損出場還是留倉呢? 另一種狀況:自己設定的投資紀律是「帶量突破整理區間,停損設整理區間上緣」, 當股價跌破停損位置, 以前陣子的大盤為例,
當初在買第一張股票的時候其實是「不懂、很想玩,又怕死」, 但因為當時的薪資結構是「底薪+業績獎金」, 本金是「不穩定的」, 「定存股」的方式似乎不太適合我, 於是我找到另一種適合我的方式—「存股」。 沒錯,存股跟定存股有很根本的差異: 而是透過估算公司價值,在股價低於其價值時買進,高於時賣出,
投資是一種「用錢生錢」的賺錢方式, 無論選擇甚麼金融產品, 「本金」遠比你想的更重要。 投資用的錢要是全部燒掉也沒關係的「閒錢」! 到底怎樣的錢才能算是閒錢? 又該如何找到呢? 本篇文章告訴你! 一定要先扣掉—「必要花費」 「記帳」跟「編列預算」的重要, 這裡其實就是在框出你的「必要花費」。
財富四象限ESBI告訴我們:財富自由要靠被動收入,而你必須成為企業家或投資者...... 從小的教育只告訴我們服從、紀律、向學......等等身為「勞動受雇者」的特質, 也就是必須「用無價的時間與勞力換取有限的薪資」...... 意識到這點的我差點沒把我面前的病人電到跳起來, 投資,才能扭轉命運。
買便宜不一定比較省錢 其中舉到的「買手機」的例子 在最近同事聊天的過程中引起諸多討論 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就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無論你是「果粉」或者買手機總是堅持買iphone的人 大概都知道有一派的人買iphone是會 「等到新機出來,把原本的賣掉再買」 他們的理由大多是 但現實情況很難
找到最好,或者說勝率最高「進出場點」是每個投資人都想做的, 但當股價一路跌, 有人說:落下的刀子不要接; 有人說:拉回是機會,越低越要買⋯⋯ 股價高檔, 有人說:跌破支撐才能確定趨勢終止; 有人說:往上分批停利才安全⋯⋯ 乍聽之下都有道理, 尤其因為如此在交易前拿不定;交易後後悔不已⋯⋯ 左側交易
如果買進這檔股票的原因是看好其未來的發展, 是買它1年、5年,甚至10年的價值, 那麼假如在你買進3天後因某利空而「大跌」,甚至低於你的買進成本, 這時候是該停損出場還是留倉呢? 另一種狀況:自己設定的投資紀律是「帶量突破整理區間,停損設整理區間上緣」, 當股價跌破停損位置, 以前陣子的大盤為例,
當初在買第一張股票的時候其實是「不懂、很想玩,又怕死」, 但因為當時的薪資結構是「底薪+業績獎金」, 本金是「不穩定的」, 「定存股」的方式似乎不太適合我, 於是我找到另一種適合我的方式—「存股」。 沒錯,存股跟定存股有很根本的差異: 而是透過估算公司價值,在股價低於其價值時買進,高於時賣出,
投資是一種「用錢生錢」的賺錢方式, 無論選擇甚麼金融產品, 「本金」遠比你想的更重要。 投資用的錢要是全部燒掉也沒關係的「閒錢」! 到底怎樣的錢才能算是閒錢? 又該如何找到呢? 本篇文章告訴你! 一定要先扣掉—「必要花費」 「記帳」跟「編列預算」的重要, 這裡其實就是在框出你的「必要花費」。
財富四象限ESBI告訴我們:財富自由要靠被動收入,而你必須成為企業家或投資者...... 從小的教育只告訴我們服從、紀律、向學......等等身為「勞動受雇者」的特質, 也就是必須「用無價的時間與勞力換取有限的薪資」...... 意識到這點的我差點沒把我面前的病人電到跳起來, 投資,才能扭轉命運。
買便宜不一定比較省錢 其中舉到的「買手機」的例子 在最近同事聊天的過程中引起諸多討論 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就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無論你是「果粉」或者買手機總是堅持買iphone的人 大概都知道有一派的人買iphone是會 「等到新機出來,把原本的賣掉再買」 他們的理由大多是 但現實情況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