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讓人相信,每個人的價值不是科系所能定義的。
親愛的、最真摯的二十二屆,
2021.05.21,是居家防疫第六天。禮拜五的培訓在這一年中,第一次遇到停課。忽然有些空虛,才驚覺這一年來,每週五晚上的培訓充電、課後的微醺談心,早已成為TGIF的最美好制約;突然有好多話想對我們說。
場景拉回去年埋頭撰寫報名表的自己,這趟知青冒險的收穫,從填報名表時就開始了—那份讓我開始反思、回顧、檢視生命的五個表格。
回首這一整年,我很慶幸自己有看見張貼在燈籠滷味B1座位區「22知後:二十二屆知青幹部」的招生海報,並立刻上網搜尋粉專,讀到第一屆幹部黃國祥學長的分享:「不論再怎麼迷路,我都還在地球上。」(完全打中當時迷惘的自己!)於是,沒有太多猶豫便動手開始撰寫報名表。如今梳理自己當初深受知青吸引的原因,理由很簡單,知青好像能予我這個大一被迷茫填滿、對自己科系沒興趣的文學院學生、一個看見多元可能的機會。
事後證明,這一切是真的。
在知青,我遇見了來自不同科系的24位夥伴—橫跨文法商醫牙藥材料工程等,無所不包。除了多元背景,我們共享著知青人的特質,溫暖善良真誠、以及無可救藥的樂觀;即使迷惘對自己、對未來都仍有所企盼。回來分享的學長姐,更是不停「擴張自己舒適圈」的最佳範例。每週來自業界的扎實分享,讓我明白:品牌經理不只是迎合客戶,是必須找到也珍惜自己品牌的客戶;好的業務,是比客戶了解他自己需要什麼;從基層做起,靠著熱情理想和對小細節的堅持,成為有辦法撐起世界最大鐵人三項競賽的幕後推手;在新創與劍橋博士間抉擇,從來都沒有最好的選項,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有好多人問我,你每個禮拜五晚上去知青上課,到底獲得什麼?知青真的有帶給你可見的成長嗎?
起初,面對這些提問、質疑難免有些頭痛。因為我真的很想證明,自己在知青是有所收穫,不是浪費時間、更不是一群人在同溫層取暖癡人說。然而,走過一整年的培訓,我驚覺,其實早就不必向誰去證明。我們帶著自己的故事來到知青,在這裡吸收、沈澱、分享,拼湊下個階段的目標與理想。現在的我,終於有辦法堅定的說:「知青的魅力和其帶給人的收穫,是很難以有形的價值去衡量的。兩三個小時的課程,濃縮了學長姐的人生精華,我們何其有幸能夠以如此近的距離去觀察、去提問、去學習。有機會的話,希望你也能來體驗看看。」你永遠不知道這些當下看起來沒有什麼「實用性」的每週嘉言、產業know-how、職場soft skill……,會不會再未來的某天派上用場。但我確實知道的是,這些元素讓我在最迷惘的時候有所依循,並一步步構築起自己的世界觀、處事態度。更是在知青,高規格的專案實作讓我明白,落地執行一項企劃需要的不只是滿腔熱血,還要有能接受不同聲音的胸懷與對細節的執著。
很努力,也很幸運。
知青讓我明白,我們不用否定自己的付出,但不可以忘記自己有多麽幸運;要期許自己終將成為能夠回饋社會的人。誠如協會願意無償地提供資源,灌溉25個迷惘靈魂,相信他們能在這個溫暖、強大的支持學習系統中,互相扶持,走過每段成長痛、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真的很幸運,更幸運的是我們都很珍惜這份好運。
到頭來,最心滿意足的還是遇見二十二屆的大家。從大家身上我看見如何規劃生活、運用時間,即使忙碌也要井井有條不可以放棄生活,因為生活是能量的來源;在談話間,我意識到從來都沒人看扁誰,如果你覺得自己被看低,是因為你對自己不夠有自信;從每一次的週五小聚中,我發現在這個以互相嘲笑為樂趣的年代,你們卻保有著最簡單的相信、願意支持夥伴的每一個決定,從不落井下石,而是默默最厚實的依靠。
試著在一篇文章裡寫下,在知青近160個小時涵養下的獲得與改變,想理出個規律;然寫到最後我發現,並沒辦法將這趟冒險的收穫,用一套公式歸納、得出最終解。因為,這年的收穫,是雜揉了身心靈、軟硬實力、課內課外的提升。
下學期沒有二十二屆的陪伴,TGIF會不會很空虛、很不習慣呢?我們又將各自朝哪兒奔往呢?不曉得,但經過這一年在知青闖蕩的冒險,我深信,我們都累積了足夠的勇氣與能量,能朝自己嚮往的方向前行,也有能力解決時不時襲來的空虛。我們會秉持著知青人的精神、多探索多嘗試,好好生活、做一個有fun facts的人,相信一定會找到讓自己閃閃發光的心之所嚮。
親愛的二十二屆,我們路上見!
All the best,
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 第二十二屆幹部 施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