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追尋人類文明史中抵抗媚俗的思想先鋒們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credit: nytimes

photo credit: nytimes

媚俗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的作者米蘭.昆德拉曾經在耶路撒冷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中,詳述「媚俗」的定義:

(譯文出處:《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著,韓少功譯,時報出版社)

Kitsch(媚俗)這個字源於上世紀中之德國。它描述不擇手段去討好大多數的心態和做法。既然想要討好,當然得確認大家喜歡聽什麼。然後再把自己放到這個既定的模式思潮之中。Kitsch就是把這種有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麗的語言和感情把它喬裝打扮。甚至連自己都會為這種平庸的思想和感情灑淚。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裏所檢討的媚俗行為,從共產主義、慶典遊行、甚至到反戰運動都包括在內,只要是不加思索的接受、毫無疑惑的服從、無法打破的成規,通通會被歸類為媚俗行為。為什麼媚俗如此令人厭惡?米蘭.昆德拉在書中有一段重要的論述:

在媚俗作態的極權統治王國裡,所有答案都是預先給定的,對任何問題都有效。因此,媚俗極權統治的真正死敵就是愛提問題的人。一個問題就像一把刀,會劃破舞台上的景幕,讓我們看到藏在後面的東西…

在媚俗/極權統治的世界裏,提問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萬一提出了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就可能會動搖統治的基礎。因此,只好用媚俗來掩蓋缺失,並反覆灌輸這些預先給定的拙劣答案來鞏固統治。但是歷史上突破窠臼、創造新事物的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以蘇格拉底為例,他認為「未經過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而他的一生都在示範如何提問、懷疑、檢驗、求解,進而開啟了西洋哲學的大門。因此,愛智是媚俗與反智的最大敵人,所以米蘭.昆德拉就在書裏安排了可以對抗媚俗的武器:歷代對抗媚俗的思想先鋒們。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尼采常常與哲學家們糾纏一個神秘的「永劫回歸」觀:想想我們經歷過的事情吧,想想它們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無休無止地重演下去!這癲狂的幻念意味著什麼?…從反面說:「永劫回歸」的幻念表明,曾經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樣沒有分量,也就永遠消失不復回歸了…

「輕與重」是書中最重要的度量衡,像是一去不復返的、無可改變的過去,可以被視為輕;一再重演的現在與未來、無法閃避的命運,可以被視為重。但是輕與重所扮演的角色是模糊的:不見得輕就是快樂,也不見得重就是痛苦,書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也是在強調輕中之重、重中之輕這種曖昧不明的狀況。

但是尼采除了提出「永劫回歸」之外,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64 字、3 則留言,僅發佈於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的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傲慢與偏見》和《簡愛》誰比較優秀?或許你不該這樣比較
於2017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他常常提到的「國際文學」引發了不少討論,讓我們來好好研究一下他對「國際文學」的定義
台灣民眾黨總統侯選人柯文哲,對於毛澤東的崇拜,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讓我以邊緣人的特質,來解釋這對師徒的師承關係
講到西方文明的文學與戲劇傳統,莎士比亞可說是貨真價實的文學與戲劇之神:他的作品是文學課程的必讀文學經典,也是歷代西方的大中小學生們一定要上台演出的戲劇經典。能同時在文學與戲劇這兩個領域成為經典,可說是空前絕後,從莎士比亞之後,再也沒有別人可以完成這樣的成就了。
在世界其他國家都已經戰鬥多年之後,台灣的 #MeToo 運動終於爆發了,或許是受到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鼓舞,把過去被壓抑多年的黑暗面一口氣揭露出來,讓這股浪潮衝擊各行各業
《傲慢與偏見》和《簡愛》誰比較優秀?或許你不該這樣比較
於2017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他常常提到的「國際文學」引發了不少討論,讓我們來好好研究一下他對「國際文學」的定義
台灣民眾黨總統侯選人柯文哲,對於毛澤東的崇拜,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讓我以邊緣人的特質,來解釋這對師徒的師承關係
講到西方文明的文學與戲劇傳統,莎士比亞可說是貨真價實的文學與戲劇之神:他的作品是文學課程的必讀文學經典,也是歷代西方的大中小學生們一定要上台演出的戲劇經典。能同時在文學與戲劇這兩個領域成為經典,可說是空前絕後,從莎士比亞之後,再也沒有別人可以完成這樣的成就了。
在世界其他國家都已經戰鬥多年之後,台灣的 #MeToo 運動終於爆發了,或許是受到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鼓舞,把過去被壓抑多年的黑暗面一口氣揭露出來,讓這股浪潮衝擊各行各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米蘭·昆德拉超越了深深影響中國小說家之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以音樂中的複調將小說裡的哲學、敘述和夢幻聯結成一致性的結構。他並認為生命中偶然發生一次的愛情與性是存在的“輕”,但沉重的人卻難承受它,而遭命運的重壓。若余華效法複調的手法,則《兄弟》就能提升思想深度,減少血腥汙穢低俗的氣息。
Thumbnail
追逐眾多女人的男人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在所有女人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夢想,尋找他們對於女人的主觀想像。另一類則是被某種慾望驅使,想要佔有客觀女性世界無窮無盡的不同類型。 第一類男人的執迷是一種抒情詩式的執迷:他們在女人身上找的,是他們自己,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總是一再一再地失望,因為理想啊,我們也知道,就
Thumbnail
這本書有很多的地方,我還未能了解得透徹,很佩服作者有那麼深入透徹的思維,我以我了解的⻆度去,說一說我的讀後感吧。 這個故事主要圍繞著「輕和重」、「靈與慾」用不同的情境故事,不同的故事人物來帶出這兩個觀點。 這是不是很像渣男的藉口,剛開始,我覺得他很渣,他自己擁有很多的情婦,卻要求特麗莎對他忠誠。
Thumbnail
200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出版,我正好當時迷上法國文學,看了第一次,那時我還未成年,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十年後,台灣出版社發行了30週年紀念版,我又重溫了一次。
Thumbnail
你的那個夢,希望是美夢 「我想回到過去!」在開場戲的最後一幕,金英浩面向迎面而來的火車,絕望的用盡力氣,聲嘶力竭地喊出這句話,也就此開啟了他、尹順林以及整個南韓社會一場回望今昔20年的人生跑馬燈。
Thumbnail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上映時就知道口碑極好,但我一直迴避看悲情電影,更何況這電影打正旗號講述癌症患者,實在需要衝破一定心理關口才會選擇來看,但幸好還是看了,真的很好看啊。 有一種電影是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但縱使如此,觀眾還是會覺得拍得好看,《生命中的
Thumbnail
因為帶著責任編輯的身分,有時反而不得不拋棄純粹身為讀者的視角,以至於新書出版上市過了一星期後,我才算是慢慢地爬梳好自己眼中的《齒與骨》。(如果超過五百字,還請大家多多擔待。)
Thumbnail
也許每個人都忙於關注自己的悲傷而消耗了幫助他人的能量。但我們其實都擁有照亮彼此的能力,即便只是一抹陽光,也許都能帶給身處黑暗的人一股溫暖並拉他們一把。
Thumbnail
不斷外遇、回家、外遇、回家無限的循環,雖然讓人看得很膩,但漸漸可以感受到他所表示的「必須如此、必須這樣」,他需要透過這些儀式性的過程讓自己回到那塊浮木之上,讓自己記得回家...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米蘭·昆德拉超越了深深影響中國小說家之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以音樂中的複調將小說裡的哲學、敘述和夢幻聯結成一致性的結構。他並認為生命中偶然發生一次的愛情與性是存在的“輕”,但沉重的人卻難承受它,而遭命運的重壓。若余華效法複調的手法,則《兄弟》就能提升思想深度,減少血腥汙穢低俗的氣息。
Thumbnail
追逐眾多女人的男人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在所有女人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夢想,尋找他們對於女人的主觀想像。另一類則是被某種慾望驅使,想要佔有客觀女性世界無窮無盡的不同類型。 第一類男人的執迷是一種抒情詩式的執迷:他們在女人身上找的,是他們自己,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總是一再一再地失望,因為理想啊,我們也知道,就
Thumbnail
這本書有很多的地方,我還未能了解得透徹,很佩服作者有那麼深入透徹的思維,我以我了解的⻆度去,說一說我的讀後感吧。 這個故事主要圍繞著「輕和重」、「靈與慾」用不同的情境故事,不同的故事人物來帶出這兩個觀點。 這是不是很像渣男的藉口,剛開始,我覺得他很渣,他自己擁有很多的情婦,卻要求特麗莎對他忠誠。
Thumbnail
200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出版,我正好當時迷上法國文學,看了第一次,那時我還未成年,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十年後,台灣出版社發行了30週年紀念版,我又重溫了一次。
Thumbnail
你的那個夢,希望是美夢 「我想回到過去!」在開場戲的最後一幕,金英浩面向迎面而來的火車,絕望的用盡力氣,聲嘶力竭地喊出這句話,也就此開啟了他、尹順林以及整個南韓社會一場回望今昔20年的人生跑馬燈。
Thumbnail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上映時就知道口碑極好,但我一直迴避看悲情電影,更何況這電影打正旗號講述癌症患者,實在需要衝破一定心理關口才會選擇來看,但幸好還是看了,真的很好看啊。 有一種電影是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但縱使如此,觀眾還是會覺得拍得好看,《生命中的
Thumbnail
因為帶著責任編輯的身分,有時反而不得不拋棄純粹身為讀者的視角,以至於新書出版上市過了一星期後,我才算是慢慢地爬梳好自己眼中的《齒與骨》。(如果超過五百字,還請大家多多擔待。)
Thumbnail
也許每個人都忙於關注自己的悲傷而消耗了幫助他人的能量。但我們其實都擁有照亮彼此的能力,即便只是一抹陽光,也許都能帶給身處黑暗的人一股溫暖並拉他們一把。
Thumbnail
不斷外遇、回家、外遇、回家無限的循環,雖然讓人看得很膩,但漸漸可以感受到他所表示的「必須如此、必須這樣」,他需要透過這些儀式性的過程讓自己回到那塊浮木之上,讓自己記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