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4/0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伊凡的戰爭》(一)俄羅斯人真的是戰鬥民族嗎?

《伊凡的戰爭》講述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伊凡是俄國很常見的名字,也被作者用來當作蘇聯普通士兵的代稱。大部份的人只知道蘇聯打贏了第二次世界,當時襲捲整個歐洲,戰無不勝的德國就是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初嚐敗績,從此以後戰情扭轉,德軍曾經這麼形容俄軍:「俄國人不是人,他們是某種鐵鑄的生物」,即使德軍怎麼用飛機大炮轟炸,都已經把整個城市變成廢墟,俄軍還是牢牢的守在廢墟當中,不過這不是這場戰爭的全貌。蘇聯在這場大戰所獲得的勝利非常慘烈,幾乎可以說是用人命堆積起來的,俄軍一開始被德軍打得節節敗退,許多人甚至覺得德軍接管也沒差,如此一來就可以終結他們當時在蘇聯集體農場裡的悲慘生活。許多人雖然徵召進了軍隊,但裝備遠遠不足,他們既沒有營地可以睡覺,也沒有槍,就算有槍,常常也沒有子彈,他們沒有受過什麼訓練就被推上戰場,指揮官根本沒有規劃戰術,只是命令他們往前衝,以人命堆疊的方式慢慢靠近德軍的坦克好摧毀坦克,許多人成了逃兵,反正軍官可能比他們還早逃跑。這本書重新讓我們看到官方戰史之外的真實面貌。

開戰初期
在蘇聯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整個國家正在努力接受共產黨的洗禮,共產黨致力於消除之前帝國所留下各種差異,包括階級,民族,宗教,還有政治意識形態,在此之前,蘇聯是一個農村人口佔全國五分四人口的國家,但共產黨建立的新國家,沒人應該擁有自己的農地,所有的農地全部被徵收,規劃成為集體農場,原本農村的人有的被分派到城市工廠,有的被分派到某個集體農場,還有很多人被徵召入伍,成了紅軍。共產黨大力教育人民,加入紅軍是至高無上的榮耀,紅軍會在所有的戰爭中獲得勝利。然而經過二十幾年來的集結與訓練,紅軍的第一場戰爭卻出師不利,這場戰爭出征的對象是芬蘭。
從芬蘭獨立以來,一直與蘇聯有國界的紛爭,芬蘭距離蘇聯的第二大城列寧格勒不到 40 公里,在德國納粹掘起以後,芬蘭又與德國過從甚密,令蘇聯聯備感威脅,決定於 1939 年正式對芬蘭宣戰。然而就在開戰前兩年,史達林才把鬥爭目標描準軍隊,在這場政治清洗中,許多司令,將軍等高階軍官都被撤換,並且在軍隊中加入了「政治指導員」,他們負責政治宣傳與秘密監督,舉報不合規定的士兵,政治指導員不用受訓練,不用上戰場,卻享有比士兵更好的待遇,有床睡,有更多的食物,種種不公平的待遇令政治指導員與士兵之間稱充滿了緊張對立。這種劍跋弩張的關係,甚至讓有些士兵揚言,只要他們拿到槍與子彈,第一個射殺的對象不是敵人,而是隊上的政治指導員。隊上的領導軍官也擔心自己是下一波被清洗的對象,稟持著少做少錯的態度,不願意做決定。內部充滿矛盾的紅軍,面對芬蘭的酷寒環境更是雪上加霜,原本計劃三星期結束的戰爭持續了近四個月,蘇聯損失的兵力是芬蘭的四倍以上,雖然最終獲得慘勝,卻讓德國看破手腳,在 1940 年向蘇聯進攻。
德軍在六月開戰,蘇聯的軍隊在前一個月的表現近乎完全潰敗,紅軍一開始的戰術只有進攻,甚至連壕溝坑道都不挖,結果在開闊的草原上面對德軍坦克,根本躲無可躲,許多人乾脆直接投降,德軍沒料到會有這麼多的戰俘,完全沒有規劃要怎麼安置他們,許多戰俘只是露天用有刺的鐵絲網圍起來,沒有食物,沒有禦寒設備,有三分之二的戰俘就這麼死去。數以萬計的士兵躲進森林裡,成為逃兵,逃兵的數量之多,讓史達林頒布了一道命令,規定所有不願意衝鋒的軍人都被視為逃兵,可以直接被上級處決,政治指導員正是進行這些槍決的人,然而在戰爭進行兩個月以後,就連對黨最忠心的政治指導員也信心瓦解,有政治指導員在受傷以後,就留在收容他的農場工作,不再努力去與部隊會合,從規定看來,失蹤的他也會被視為逃兵。

政治宣傳
當前線節節敗退的時候,後方的人民卻接收到完全不一樣的訊息,報紙隻字不提己方的敗戰與損失,只報導有多少德軍被殺,多少坦克被破壞,許多英雄的故事被大篇幅的宣傳,例如有個士兵要拿炸彈扔向坦克,即使已被德軍射中,腳步不穩,仍堅持不懈,最後成功炸毀敵方坦克,自己也一起同歸於盡。還有一些悲劇被包裝成愛國故事,當時在克里米亞島有三千軍人,他們在戰敗之後,沒有投降而是躲進當地一個採石場的坑道裡面,不時用剩餘的武器,突襲地面上的德軍。德軍在坑道出口設置了炸藥,並且將毒氣釋放到坑道裡面,最後三千人僅有幾十人逃出,死在坑道裡的人被政府描繪成寧死不屈的英雄,但事實的真相卻是這些人是被迫留下來的,他們被自家人拿槍指著,要他們慷慨就義 。
所有戰爭的勝利都歸於史達林的英明領導,因為領袖代表國家的圖騰,即使許多人都因為史達林之前的紅色恐怖,政治清洗而深覺被國家背叛,被史達林背叛,但戰時準備衝鋒的士兵會大喊 「為國家而戰,為史達林而戰!」,重點不是喊的內容,而是一致的聲音,於是口號裡的國家與領袖也變得神聖起來。戰爭還沒結束,戰爭博物館就已經建立了,裡面開始生產關於戰爭的官方說法。「撤退」與「投降」等字眼絕對不會出現在官方戰史中,也從沒有曝光過真正的死亡人數,雖然保守估計,光是紅軍的死亡人數就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所有國家的死亡人數。博物館裡面把死守列寧格勒的人民稱作英雄,卻沒有提到有多少人不是死於戰火,而是死於糧食缺乏,民間出版的回憶錄甚至連饑餓的回憶也不能提及。共產黨瞄準了人容易遺忘痛苦的回憶的本能,於是塑造了一個國家光輝歷史的版本,這個版本也讓人民維持民族尊嚴,皆大歡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MINEBOOK掘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