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中發現勞保破產的原因,思考安然退休的方法

從生活中發現勞保破產的原因,思考安然退休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民國39-54年2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大家回到家鄉,除了努力工作,就拼命生小孩。生育數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高峰,稱為戰後嬰兒潮,每年生40幾萬個新生兒:我爸有7個兄弟姊妹。

當時沒錢沒糧養不起,政府推行家庭計畫「2個恰恰好,1個不嫌少」。我就是出生在推行家庭計劃的50~70年代,雖然出生數下降,每年還是有30幾萬。當年我讀小學時,一個班有50個學生。學生太多,教室不夠,低年級時還要分上午班和下午班共用一個教室。

民國70年我弟弟出生時,每年新生兒已經降到30萬,每年少10萬的新生兒,幅度蠻大的。

每30萬的新生兒數撐了10年,到民國80年代新生兒人數雪崩式下跌,跌到民國90年代只剩下16萬。我的小孩是民國96年出生,當他們讀小學時,每班學生數從我的年代50個降到20幾個,班級數從過去20班到剩下6個班,學生人數是過去的腰斬再腰斬。

總之,大家回顧自己的家庭與周遭,確實明顯發現新生兒越來越少。

勞保等社會保險給付的規畫是一代養一代,年輕人負責養老的,當初沒考慮到大家不會永遠生那麼多啊~

當10年退休潮開始:戰後嬰兒潮的人陸續達到65歲辦理退休。過去人數眾多,負責繳保費繳保費的戰後嬰兒潮,變成領勞保老年給付的人。領錢的人快速增加,錢被領走的速度也直線上升。

當年的新生兒人數下降,所以年輕的工作人口數降低。導致繳保費的人越少,領退休金的人卻越多,所以勞保等社會保險的財務缺口越來越嚴重,勞保即將2026年破產。

目前30幾歲、40幾歲朋友們,千萬不要認為我還年輕,退休離我很遠。因為等你有一天要退休時,回頭一看,就會發現繳保費的後繼無人,只能自求多福。

少子化的人口結構劇烈影響社會保險,已是不可逆的事實。自求多福的我們都知道,退休要靠自己準備,不能靠勞保等社會保險。

📷R姐的貼心話📷

退休規劃是很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於是我們往往會忙著應付眼前的緊急事務,而錯過準備退休金的時間複利。

準備退休金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

小小的行動,讓未來的你謝謝現在的你。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到R姐財富方舟,需要諮詢或即時看到文章歡迎加LINE好友

avatar-img
廖嘉紅的沙龍
13會員
3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廖嘉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6年初公布的張榮發的遺囑表示,所有財產留給張國煒,而不是分給他的3個子女。 這份遺囑引起了張榮發的其他兩個子女的不滿,向法院提出「遺囑無效〃之訴。昨日(2023/04/25)高院宣判張榮發的遺囑有效。張榮發生前留下哪「3伏筆」? 加上「密封遺囑」才助張國煒勝訴呢?
陳老先生與太太擁有豐厚的財富,平時喜愛研究並投資各種資產,例如股票、 不動產等等。他們精準的投資眼光,讓資產不斷升值。他們認為人壽保險的回報率不高,一直對保險持有保留的態度。 日前陳老先生突發急病離世,長子申報遺產稅時才發現遺產稅高達300萬,陳太太和2名子女拿不出這麼多錢,遺產中也沒有足夠的現金
上個月,我把車子從停車場開出來,通過柵欄,在停車場口停下來確認左右來車。就在靜止狀況被撞了,沒錯我發生車禍了。 可是明明是我被撞,對方不用理賠我修理費,我還要付對方修理費,怎麼會這樣?你想知道為什麼嗎?
2016年初公布的張榮發的遺囑表示,所有財產留給張國煒,而不是分給他的3個子女。 這份遺囑引起了張榮發的其他兩個子女的不滿,向法院提出「遺囑無效〃之訴。昨日(2023/04/25)高院宣判張榮發的遺囑有效。張榮發生前留下哪「3伏筆」? 加上「密封遺囑」才助張國煒勝訴呢?
陳老先生與太太擁有豐厚的財富,平時喜愛研究並投資各種資產,例如股票、 不動產等等。他們精準的投資眼光,讓資產不斷升值。他們認為人壽保險的回報率不高,一直對保險持有保留的態度。 日前陳老先生突發急病離世,長子申報遺產稅時才發現遺產稅高達300萬,陳太太和2名子女拿不出這麼多錢,遺產中也沒有足夠的現金
上個月,我把車子從停車場開出來,通過柵欄,在停車場口停下來確認左右來車。就在靜止狀況被撞了,沒錯我發生車禍了。 可是明明是我被撞,對方不用理賠我修理費,我還要付對方修理費,怎麼會這樣?你想知道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