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4/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精準教育投資:家庭的影響力

    不同背景孩子,長大後各有天地,但,30年教職的時空變遷,我仍有疑惑與不甘。
    30年前,我覺得「願景」可以讓路更寬、更遠。帶著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多看看不同的世界,至今依然。但我不知孩子眼中的未來,和已經來到的現實是否真的不一樣?
    任教民權占了我半生職涯,看著不同社經背景孩子,有著不同的際遇與機會。帶體育班的經驗更讓我不斷觀察、思考,面對未來,如何在有限時間,達到最佳學習成效?讓未來更有選擇權?
    也就是我近幾年一直關心的「精準教育投資」。
    基礎教育,終歸要回到最基本的讀寫算,只是,時代不同,如何「精準教育投資」,得斤斤計較。
    柯華葳教授提出的新3R是努力的方向:「懶讀者就是新世紀的文盲,徒有工具,卻沒有長知識,這樣的文盲不是因為不識字,而是因為習慣一昧的剪貼抄襲……如何從數位文盲變成有數位素養的讀者?如何從懶讀者變成主動的讀者?我的建議是要從research(研究)、response(回應)、responsibility(負責)開始。」(親子天下,2019/3 頁87)
    這是在基本讀寫算能力具備後,更高層次的自學成長條件。不在機械式填鴨教學或考試中可學會,而得在不同刺激與探索活動中培養。
    當有的孩子埋首寫不完的測驗卷,有些人在各種營隊體驗;當有的孩子輾轉於不同補習班,有些人在不同展館探索。這便是社經背景帶來的差異,或者城鄉差異嗎?
    只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孩子學習時,家庭如果連基本的陪伴或督導都做不到。想著外包給安親班或補習班,認為只要是學習,學校老師就得盡全心、負全責。不論家庭社經背景如何,孩子的學習卡住時,得不到家長支持或合作,老師也常有心無力。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就是學習與成長的活水。
    劉軒建議,家庭可為孩子做到這些事:(黃啟菱,《讀哈佛時見過無數學霸劉軒:學霸都在做這3件事!父母能做的則是維持孩子對學習的「好感度」 》,未來Family,2022/4/12)
    1. 練「時間體感」,為時間管理打下好根基。
    2. 珍視每一個「為什麼」,養大孩子的求知慾。
    我希望孩子如水,不是像《老子》的水,而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面對未來,有些基本能力,掌握基本做人做事道理。偶爾隨波逐流,但不隨遇而安;可以借力使力,順勢而為,但別只想躺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