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男人有性吸引力的女生,容易有暴食症或厭食症

對男人有性吸引力的女生,容易有暴食症或厭食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看到關於這一篇新研究的報導,覺得頗有警世意味。其實這是一篇研究限制很多的小研究,日後大概也會淹沒在眾多類似的研究裡,不過這還是提醒我們,追求美麗與吸引力的代價。

這篇言就有意思的是,在問卷調查與統計後,發現特別是「對男人有吸引力的女生」容易出現飲食疾患的特徵。「對男人有性吸引力的男人」「對女人有性吸引力的男人」「對女人有性吸引力的女人」,要不然沒有飲食疾患的特徵,就是嚴重程度不如吸引異性的女生。

圖片取自Canva

圖片取自Canva

這說明飲食疾患的好發,可能不是來自「吸引人」的特質、或同性、異性交往的行為模式本身。問題可能來自,傳統異性戀裡面男性對女性的審美要求。

過往人類似乎不像現在,經過現代歐美文化洗禮後,對「瘦女生」有這麼高的迷戀。雖然有時電影、電視或服裝秀會刻意凸顯胖女人的角色,但這不過是種政治正確。

現實世界裡,負責銷售商品的廣告女主角,絕大多數都是瘦子,甚至瘦得變態。女明星要維持身材,常常要忌口、許多東西只能淺嚐即可。至於那些知名女模,有暴食症或厭食症的恐怕不在少數。

人類本能就是愛吃,在以往沒有冰箱的時代,有好吃、高熱量的食物,當然是盡可能快速吃完。大腦為了鼓勵人類吃東西,我們在吃甜食與脂肪時,還會容易產生好心情與活動力。

當我們因為不夠瘦而覺得自己不夠好時,就容易有厭食傾向。當我們過度壓抑飲食與享樂的衝動時,就容易反彈產生暴食。在古老欠缺足夠食物、多數人每天大量勞動的時代,大部分人都是瘦子,很少人覺得自己不夠瘦,這些問題都不明顯。但現在取得食物容易,每天都能從電視與網路看到許多充滿誘惑的食物,然後都市人運動量也不夠。可是,現代人對瘦女生的審美要求,在各種媒體推波助瀾下,卻是比以往都還嚴苛。

美國高中、大學啦啦隊女隊員,大部分都很瘦、而且有蠻高比例常常暴食、催吐。校園裡的胖女生,如果社交技巧不夠好,就容易成為被罷凌的對象,一方面也是因為性吸引力不夠、願意挺她們的人不多。這些都是冷酷的社會現實。

對男人有性吸引力的女生,容易出現暴食、厭食症狀,這壓力其實來自用不健康的審美標準凝視著這些女性的男性社會。然後現在強調瘦身、健身的文化,又合理化了要求女生變瘦的社會壓力。但要健康地活得長久,真的是不需要那麼瘦。

要改善這樣的問題,最根本的就是「女生對自己不要那麼嚴苛」。如果因為「不夠瘦」損失了什麼,那就損失吧。會用嚴苛的眼光注視著女性身材的男生,也或許會有其他什麼心理問題呢。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2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疫情爆發,我把注意力放在我比較熟悉的防疫口服藥議題,「方格子」這邊的進度就有點延遲。目前的方向調整成為付費會員寫一些「不見得政治正確」,但可能很有實用價值的文章。也可能會有些寫進Readmoo小電子書的研究,為了行文流暢,在書裡只寫成一小段,完整內容就只有「方格子」讀者看得到!
吸引力問卷除了一般的吸引力量表外,還會詢問受測者,想像一下跟她碰面、更加認識她,你覺得會有多少機率,你會喜歡她、想跟她當朋友、和她度過歡樂時光、跟她一起完成某個計畫案或共同興趣?
今天在臉書發表的新短文,提到「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特別會影響女性選擇伴侶的決策。如同往例,我會公開寫些類似tips的短訊。一些不是那麼政治正確、但對人生選擇可能大有幫助的警語,就留給《方格子》這邊的付費讀者先睹為快。 看到這裡,這篇文章要提醒讀者什麼,應該就不難懂了。
男性女性對重複的視覺「性刺激」的感覺,會有什麼差異嗎?以下研究結果非常有啟發性: 1. 男性對「不同女性」做出同樣的動作,會感覺比較刺激、感到興趣 2. 女性對「相同男性」做出不同的動作,會感覺比較刺激、感到興趣
講到樂觀偏誤,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的過度樂觀。現在或未來會有青少年的家庭,要把這問題點放在心上,時時注意。
在美國,第一次結婚的人,未來大概有45%會離婚。而這些離婚事件,有三分之二是女生發動。也就是說,在婚前,是女人比較想結婚。婚後,是女人比較想離婚。
最近疫情爆發,我把注意力放在我比較熟悉的防疫口服藥議題,「方格子」這邊的進度就有點延遲。目前的方向調整成為付費會員寫一些「不見得政治正確」,但可能很有實用價值的文章。也可能會有些寫進Readmoo小電子書的研究,為了行文流暢,在書裡只寫成一小段,完整內容就只有「方格子」讀者看得到!
吸引力問卷除了一般的吸引力量表外,還會詢問受測者,想像一下跟她碰面、更加認識她,你覺得會有多少機率,你會喜歡她、想跟她當朋友、和她度過歡樂時光、跟她一起完成某個計畫案或共同興趣?
今天在臉書發表的新短文,提到「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特別會影響女性選擇伴侶的決策。如同往例,我會公開寫些類似tips的短訊。一些不是那麼政治正確、但對人生選擇可能大有幫助的警語,就留給《方格子》這邊的付費讀者先睹為快。 看到這裡,這篇文章要提醒讀者什麼,應該就不難懂了。
男性女性對重複的視覺「性刺激」的感覺,會有什麼差異嗎?以下研究結果非常有啟發性: 1. 男性對「不同女性」做出同樣的動作,會感覺比較刺激、感到興趣 2. 女性對「相同男性」做出不同的動作,會感覺比較刺激、感到興趣
講到樂觀偏誤,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的過度樂觀。現在或未來會有青少年的家庭,要把這問題點放在心上,時時注意。
在美國,第一次結婚的人,未來大概有45%會離婚。而這些離婚事件,有三分之二是女生發動。也就是說,在婚前,是女人比較想結婚。婚後,是女人比較想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