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顧著滑手機已經是這個年代的通病,但沒想到看朋友的IG (Instagram) 也能滑到抓蟲的新地點,照片的背景有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再看一下打卡位置,山的海拔高度也有個7、8百公尺。不多說,走~探點去!
「哇!好漂亮喔。」沿著產業道路往上走,路邊沒有被樹林遮蔽的地方,就能看到宜蘭平原,龜山島離我們好近,蘭陽美景盡收眼底,說這裡是秘境一點也不為過,往東能眺望遠方,靠西就是原始森林,這裡沒有住戶,也難怪森林幾近原始、完整,很快來到海拔7~8百公尺的高度,選一處路邊開闊,周圍都是森林的地點,作為傍晚架燈的地方。
時間來到6點30分,天色逐漸轉黑,是時候把燈點亮,讓光透射出去,吸引昆蟲趨光飛來 (phototaxis)。天色越暗,受光吸引飛來的昆蟲越來越多,真不誇張,飛來的蟲多到讓人不敢靠近燈具,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我們的燈後面怎麼沒有放一張大大的白布?跟坊間昆蟲書上的介紹,或是網路上燈光採集的照片不太一樣?其實有沒有白布差別不大,關鍵是夜間活動的昆蟲會看到燈光而受吸引,白布只是給飛來的昆蟲停留用的,或許有白布方便我們觀察,但也可以找找降落在附近的昆蟲,或者看到昆蟲正飛過來,直接撈進網子也行。
點燈採集 (誘集) 從傍晚亮燈之後,開始有昆蟲受到光的吸引,飛來到燈的附近,沒多久昆蟲的數量越來越多,昆蟲種類也越發豐富,越是精彩 (前提是原始森林附近沒有其他光源干擾),過沒多久就有金龜子 (scarab)、蟋蟀 (cricket)、姬蜂 (Ophioninae 瘦姬蜂亞科) 等各種昆蟲飛來報到,生殖蟻 (具繁殖能力的螞蟻是有翅膀的,而翅膀在雄蟻和雌蟻交配後脫落) 也是趨光的常客,而且就連白天吱吱嘎響的蟬 (cicada) 也有趨光性,晚上不睡覺,飛來燈下,無預警發出蟬鳴聲刷存在感 🤣
有太多種類的昆蟲超出我守備範圍,別說是剛飛來的昆蟲叫什麼名字?就連牠是哪個目 (Order)、哪個科 (Family) 的昆蟲很多我不都認得 😅,只能說在森林點燈,燈光會吸引一大群昆蟲,圍繞著燈,或是聚集,或是在燈附近停棲,而我還是比較喜歡鍬形蟲 (stag beetle),希望燈光能吸引到這個季節該出現的種類 (此時六月會以台灣深山鍬形蟲Lucanus formosanus為目標)。
運氣不錯,有鍬形蟲飛來了,包括這次的目標_台灣深山鍬形蟲,在亮燈之後約一個小時現身 (19-20點之間),而且飛來的是台灣深山鍬形蟲雄蟲,還是大型個體 (記錄上台灣深山鍬形蟲雄蟲體長在35~85mm之間),母的台灣深山鍬形蟲也在20分鐘後飛來了,降落在燈架下。
從多年來累積的野外觀察經驗中,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昆蟲活動也有所謂的高峰期,有些種類的昆蟲在某個時段最為活躍,會接連趨光飛過來,但是過了這個時段,可能就要等很久,甚至是這種昆蟲就不再飛過來了,雖然各種昆蟲的活躍時間並不相同,但這個現象經常可以被驗證,例如四月賞螢季的主角,黑翅螢在天剛黑時開始閃爍,18:30-20點之間最為活躍、數量最多,21點之後就剩零星個體,黯然獨自發光。
台灣深山鍬形蟲也有這樣的活躍高峰期,20-21點前後比較容易”點“到台深,超過22點就算有台深趨光飛過來,也是少數個體偶爾會在這麼晚之後才出現,更多時候是等到半夜都不會再有台深飛來,於是22點差不多可以收燈了。
今晚點燈有採集到一對台灣深山鍬形蟲算是目標達成,帶這對台深回去繁殖,希望母台深給力,能生很多小寶寶 (生好生滿 😄),再來和大家分享幼蟲的觀察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