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夾在全球通膨和低薪的台灣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受前兩年歐美國家寬鬆貨幣政策、俄烏戰爭及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問題等因素的影響,現在真的是全球都在面對高通膨的壓力。但在台北不開車(對油價無感)和不自己做飯(不怎麼上超市採買食品)的我,對物價波動一向比較沒有感覺。不曉得大家覺得台灣物價上漲的厲害嗎?
平心而論,台灣的物價一直都還好,如果跟歐美日韓新加坡比較,大概除了房價是真的比較誇張以外,消費水平並不算高(可以參考一下大麥克指數(1))。台灣人覺得生活不易,問題來源恐怕更多來自薪水從來不漲,更別談“與國際接軌”了…
台灣人薪水低是一直以來大家詬病的問題。大學畢業生月領24K是常見現象(當然,現在人人都能上大學,三流學校的文憑不值錢也正常)。到底台灣人薪水有多低,讓我試著用幾則數據反映一下。
今年4月底的新聞,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台灣今年人均GDP能達到36,000美元(約合新台幣107萬),將是在2003年被南韓趕超之後,第一次再比南韓高(2)。這裏算的人均GDP是Nominal的,如果算人均GDP PPP(即調整過物價和生活水平之後的數值),這個人均產值將高達68,730美元(新台幣205萬),如果不算澳門與香港,台灣在世界排到第12名(3),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
但是… 如果大家對經濟的貢獻有這麼高,為什麼相比之下台灣人薪水低卻又是不爭的事實呢?去年年底主計總處公布民國109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新台幣50.1萬元,平均每月約4.2萬元。(4)
假設這個年薪中位數在2022年不會有太多提升,則台灣人年薪中位數是人均GDP PPP的四分之一!我不是經濟學家,但這可以不可以理解為,台灣貧富不均,雖然台灣經濟不差,但企業過多的賺走了我們的勞動產出,沒有和員工共享這值得驕傲的成績?
在網上搜各國民眾收入的中位數和GDP的資料可以看到,台灣這個比例低於歐美和日韓。(美國29.6%;加拿大36.1%;英國29.6%;法國32.1%;德國29.3;日本32.7%;南韓28.4%)(5) *備註
如果這個比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那說明了努力工作的台灣人正在受到他們雇主的剝削!
反觀上海的就業市場和薪資水平,我有兩個朋友最近剛換工作,恰巧都是26、27歲,有約5年的工作經歷。一個在外商公司做採購,一個在本地較有規模的IT公司做產品經理,兩個人的月收入都是約稅前兩萬人民幣,接近新台幣9萬。兩個人都只有學士學歷且非名校畢業、沒有海外求學經驗。
試問台灣同等條件的年輕人,要工作多久能月入9萬?
台灣不是沒有高薪的工作,但高薪工作主要集中在少數一些行業(如半導體)或是職能/專業(如醫生、工程師)或是外商公司的高管。但這些“人生贏家”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就業人口。實際上,67.88%的人收入低於平均值(月收入約五萬四)。(6)
這樣不平衡的就業市場,不禁讓人思考以下幾點:1)台灣的產業結構是不是有問題?(這個問題要另外找機會研究)2)台灣人為什麼這麼願意讓人欺負,我們為什麼沒有看到大規模的勞工運動?3)除了躺平之外,從個人層面我們能為自己做什麼選擇?
其實寫關於台灣就業市場的文章對我個人來說是個敏感的話題。長期以來我沒有太多在台灣工作的經驗。已經中年的我,如果想在台灣求職會面臨缺乏合適職位及要能接受大幅降薪的現實狀況。
但不談我自己的個別情況,台灣的發展和就業市場能怎麼為年輕人提供一個好的未來前景,真的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話題。
數據出處: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g_Mac_Index
2)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c6c984d7-521f-4bda-9927-ebd1bd783ea5
3)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6978/salary-increase-0.48%25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PPP)_per_capita
5)https://www.givingwhatwecan.org/blog/measuring-global-inequality-median-income-gdp-per-capita-and-the-gini-index
6)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4385?
註:數據存在問題,台灣的年薪中位數為13,605美元(新台幣40.5萬),非台灣官方的50.1萬元,且台灣的GDP per capita PPP數值是缺失的。文字台灣的數字是我引用其它來源的結果。
    avatar-img
    3會員
    21內容數
    數位、財經和天下事,從數位企管顧問的視角看這個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6年年底的時候Amazon在美國推出了名為Amazon Go的實體店,主打沒有店員,顧客東西拿了就走,可以透過配套的mobile app實現自動結帳。一時之間,“無人零售”變成了熱門的話題。 事實上,“自助結帳”有變得比較普及,但“無人零售”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真的改變實體零售行業。
    2016年年底的時候Amazon在美國推出了名為Amazon Go的實體店,主打沒有店員,顧客東西拿了就走,可以透過配套的mobile app實現自動結帳。一時之間,“無人零售”變成了熱門的話題。 事實上,“自助結帳”有變得比較普及,但“無人零售”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真的改變實體零售行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3年,台灣的薪資中位數大約在63,000元左右,但這個數字往往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期待,因為其中包含了加班費、獎金等一次性收入。實際上,經常性薪資更能準確反映大多數人的每月收入,這部分大概在46,000元。經常性薪資指的是每個月固定的工資,不包含任何變動項目,反映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最近是蠻奇怪的,台灣目前的經濟是世界第一,但失業缺工也是居高不下,可能未來的台灣人,人人開始啃食晶圓、太陽能、房屋,再也沒有人想要工作,因為【騙的比較快,且毫無罪責】。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原本是在一篇朋友轉貼關於奢華咖啡的文章,看到作者寫了一句: "台灣經濟...... 平均每人 GDP 已超越了日本及韓國。"很驚訝,忍不住動手查了一下,發現主計總處公布的新聞稿中,台灣的人均GDP大約三萬二千多美元,是比較熟悉的數字。可是,網路上許多台灣躋身世界富國排名前20的文章,卻顯示台灣人均
    Thumbnail
    2023年,台灣的薪資中位數大約在63,000元左右,但這個數字往往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期待,因為其中包含了加班費、獎金等一次性收入。實際上,經常性薪資更能準確反映大多數人的每月收入,這部分大概在46,000元。經常性薪資指的是每個月固定的工資,不包含任何變動項目,反映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最近是蠻奇怪的,台灣目前的經濟是世界第一,但失業缺工也是居高不下,可能未來的台灣人,人人開始啃食晶圓、太陽能、房屋,再也沒有人想要工作,因為【騙的比較快,且毫無罪責】。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原本是在一篇朋友轉貼關於奢華咖啡的文章,看到作者寫了一句: "台灣經濟...... 平均每人 GDP 已超越了日本及韓國。"很驚訝,忍不住動手查了一下,發現主計總處公布的新聞稿中,台灣的人均GDP大約三萬二千多美元,是比較熟悉的數字。可是,網路上許多台灣躋身世界富國排名前20的文章,卻顯示台灣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