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佩洛西訪台能否敗部復活要看拜習會成果-Bonus政經評論#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一、前言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到底會不會來台的議題依然是台灣民意和美國政壇越來越多政治人物關心的焦點。但是這個話題除了中共強烈反對,拜登政府出於不想發生衝突的考量也強烈反對之外,在拜習即將舉行第三度線上會談之際其實又多了一個會影響到佩洛西能否克服雙重壓力來台的因素。本文主要便是要從這第三個因素,也就是討論拜習會的可能成果出手來進一步分析到底八月佩洛西議長會不會出現在總統府。
本文的附註最後還會討論一下雖然台灣樂觀派的分析一直強調對抗中共已經是美國少數的兩黨共識,所以樂觀派基於此前提屢屢做出錯誤的判斷(但在台灣的輿論圈中不太有回過頭去驗證某些專家之前的分析預測是否準確的習慣,也讓這些分析一路錯的專家永遠還能以光鮮亮麗的”專家”形象示人,這是台灣的國際政治在媒體上的相關討論始終水準有待提升的重要原因)而強調拜登政府會強硬對抗中共,但這邊先點出來所謂抗中已成美國少數的兩黨共識只是反映了一種很浮泛的情緒(或者說是類似背景因素的大氣候),和化為實際的行動這中間有很大的落差。
、兩大影響佩洛西訪台的因素:白宮和中共
在討論拜習會的不同結果如何影響到佩洛西能否訪台前,要先確認前面兩個因素對佩洛西訪台是如何發生影響:中共強烈反對讓美國的某些政策分析家如名智庫蘭德公司的Dereck Grossman就發推認為在中共執意反對下,佩洛西還是要來的話,會逼習近平把台灣議題的優先順位往前移,升高區域緊張局勢,這明顯是暗示現在佩洛西不該來。
蘭德公司的Grossman參加研討會圖片
但正因為中共強烈反對,這讓右派的媒體、政客(如前國務卿Pompeo和前國家安全顧問Bolton和部分左派較注重反共的媒體和政客開始反過來呼籲佩洛西一定不能因為中共的威嚇便退縮,畢竟如果這樣等於是對中共放出了一個示弱的訊號,並且又一次讓美國的可信度減弱(阿富汗撤軍和烏克蘭戰爭已經兩次讓各界忍不住質疑美國政府領導世界的決心)這樣的表態也是在間接暗示拜登政府在中共壓力下在考慮後退。
至於白宮的態度明顯和前面提到的Derek Grossman推文很類似,不但拜登總統自己以國防部可能會反對為理由委婉地表示了反對,消息剛爆出來時國務院發言人Ned Price被問到這場訪問時,也不願意做任何正面表態,只說這場訪問還處於假設性(hypothetical)的階段。
雖然說美國政府的三權分立制度讓佩洛西議長完全可以自主決定她要不要把台灣列為出訪亞洲行程中的一站,但因為她身為總統萬一出缺第二順位的代理人和國會的議長,她的行程安排一定需政府相關部門的配合。如果政府一邊製造輿論把她一定要訪問台灣的後果指向將導致區域情勢急速惡化,一邊又讓國防外交部門也以維安這種技術上的原因委婉地表達反對,也就是說,把佩洛西一樣定位成類似國家元首的高度,然後列出她決定的相關利弊的話,佩洛西的身分讓她只能優先選擇”以國家利益為重”並暫時放棄出訪台灣。
唯一能打破這種白宮、某些拜登政府鼓動或是放大的反對輿論和中共的厲聲恫嚇合在一起擋下佩洛西訪台的途徑就是讓美中因此發生軍事衝突的機會降低,因此有美國的評論家在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建議佩洛西改搭乘民航機來台。除此之外,還可以用點手段,事先先公布一份不包括台灣的出訪行程(很不幸的,最新7/28凌晨彭博社所發出新聞已引述消息人士說議長出訪的行程有日本、印尼和新加坡,不包括台灣),然後在搭乘的民航機已經快要降落台灣的時候,才公布說臨時起意改變行程,當然這種作法除非能保證絕不走漏風聲,不然中共要阻攔更為容易,因此風險更大,不是很重視避免衝突的拜登政府所偏好的。
因此除非前面提到的,看到中共強烈抗議反而引起的贊成出訪意見對拜登政府的國安外交團隊產生了影響,或是有其他政治幕僚認為此時為了避免衝突卻又表現出軟弱的形象不利於之後的施政也不利於期中選舉,因此一定要找個別出心裁的方法克服安全疑慮,或是佩洛西自己設法繞過拜登政府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意外降落台北,否則總體來說目前就是因為反對的力量對佩洛西做決定的影響大於贊成的力量,而且拜登政府擔心的不光是其外交政策的大原則:美中激烈競爭不能滑向衝突,更不能讓佩洛西只是象徵性的出訪毀掉到拜登政府真正重視的議程:首度要進行實質性討論的拜習線上會談。
三、目前真正發揮阻擋佩洛西來台的關鍵因素是拜習會
去年第一次的拜習會比較像是傳達雙方關係的破冰,雙方議定要會後進一步商談的各事項如應對氣候變遷的合作、同步釋放戰略儲油、商談限制核武的擴張都沒有明顯進展,除了美中的國防部長已經進行過通過並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論壇外進行了場外會之外。
美中防長兩年來首次面對面會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01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趙君朔政經智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9.6K會員
240內容數
這是每一個老闆與高階經理人,都會需要的國際政經分析師特助。訂閱本專題,將會幫助你即時掌握世界最重要的趨勢變動,建立真正客觀、全面的國際觀, 培養對於關鍵議題的深度洞察與分析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君朔政經智庫 的其他內容
本文要提醒讀者 美國還是需要中共對俄羅斯施壓盡早結束戰爭 本屆美國政府的對中政策最大目標一直很一貫:競爭中不要發生衝突 在害怕衝突 又想改變中共行為的窘境下 美國除了一廂情願地保持和中共接觸 也增加被勒索的機會外 實在難以期待在矯正中共劣行上會有任何突破 反而會給獨裁者更多誘因挑戰拜登
本文要提醒讀者 美國還是需要中共對俄羅斯施壓盡早結束戰爭 本屆美國政府的對中政策最大目標一直很一貫:競爭中不要發生衝突 在害怕衝突 又想改變中共行為的窘境下 美國除了一廂情願地保持和中共接觸 也增加被勒索的機會外 實在難以期待在矯正中共劣行上會有任何突破 反而會給獨裁者更多誘因挑戰拜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年7月21日,美國政治舞臺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變革。現任總統喬·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正式宣布支持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通常稱為賀錦麗)作為民主黨的新提名人選。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不僅徹底改變了美國政治格局,也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臺灣無疑是受影響最為顯著的地區之一。
Thumbnail
美國總統喬·拜登於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這一舉動在現代政治時代中具有歷史性和前所未有的意義。此決定是在一系列挑戰和要求他退位的呼聲之後做出的,一些立法者和他自己的黨內成員對他能否在第二任期內有效領導表示擔憂。
Thumbnail
川普倘若勝選再任美國總統,美元必然就貶值?引發正反兩方分析師展開激辯! 中共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官媒至今沒有發布過一張會議照片。明居正指出,外媒傳聞指習近平身體抱恙。而中國經濟因美中貿易戰下滑,若再走回"鳥籠經濟",恐難再出頭! 經發會首場會議拍板:引3兆資金、設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培養20萬AI人才!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一場關於拜登是否繼續參選的討論。民主黨面臨著拜登退選、更換副總統人選和維持拜登與賀錦麗組合三個選擇。本文分析了這三種策略的優缺點,並指出最終決策將取決於民主黨內部的協商和選民情緒。
Thumbnail
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後,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辯論表現不佳,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與對手川普的差距拉大。這引發了全球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不確定性和憂慮。企業界尤其擔心川普再次執政帶來的政策不穩定性。因為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川普的政策變化曾增加企業風險。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我們一直以來的預測是,「最終與 ❙特朗普❙ 對壘的不會是 ❙拜登❙」。 上一次重複這個預測是去年九月。在〈2024 ❙美國總統❙ 大選預評估系列 (4)〉一文,我們特別指出﹕「但問題是,即使特朗普「被解決掉」,拜登留在白宮的機會亦甚微,因為主流媒體已經掩蓋 ...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年7月21日,美國政治舞臺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變革。現任總統喬·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正式宣布支持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通常稱為賀錦麗)作為民主黨的新提名人選。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不僅徹底改變了美國政治格局,也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臺灣無疑是受影響最為顯著的地區之一。
Thumbnail
美國總統喬·拜登於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這一舉動在現代政治時代中具有歷史性和前所未有的意義。此決定是在一系列挑戰和要求他退位的呼聲之後做出的,一些立法者和他自己的黨內成員對他能否在第二任期內有效領導表示擔憂。
Thumbnail
川普倘若勝選再任美國總統,美元必然就貶值?引發正反兩方分析師展開激辯! 中共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官媒至今沒有發布過一張會議照片。明居正指出,外媒傳聞指習近平身體抱恙。而中國經濟因美中貿易戰下滑,若再走回"鳥籠經濟",恐難再出頭! 經發會首場會議拍板:引3兆資金、設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培養20萬AI人才!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一場關於拜登是否繼續參選的討論。民主黨面臨著拜登退選、更換副總統人選和維持拜登與賀錦麗組合三個選擇。本文分析了這三種策略的優缺點,並指出最終決策將取決於民主黨內部的協商和選民情緒。
Thumbnail
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後,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辯論表現不佳,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與對手川普的差距拉大。這引發了全球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不確定性和憂慮。企業界尤其擔心川普再次執政帶來的政策不穩定性。因為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川普的政策變化曾增加企業風險。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我們一直以來的預測是,「最終與 ❙特朗普❙ 對壘的不會是 ❙拜登❙」。 上一次重複這個預測是去年九月。在〈2024 ❙美國總統❙ 大選預評估系列 (4)〉一文,我們特別指出﹕「但問題是,即使特朗普「被解決掉」,拜登留在白宮的機會亦甚微,因為主流媒體已經掩蓋 ...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