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劇《甄嬛傳》你關注的是他人的態度,還是他人的喜好?

陸劇《甄嬛傳》你關注的是他人的態度,還是他人的喜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人與人相處間,我們常關注他人的態度好不好。

陸劇《甄嬛傳》裡,回宮後甄嬛與寧貴人的第一次見面,寧貴人桀驁不馴的態度讓浣碧頗為不悅,一旁的沈眉莊打圓場的跟甄嬛說:這人就是這樣,不要搭理她就好。

葉瀾依 / 取自網路

然而,甄嬛並沒有把焦點放在寧貴人的態度上,多一個朋友就是少一個敵人,她注意到寧貴人喜歡穿綠色的衣服,便差人送去綠色的衣料,她關注的是對方的喜好、而非態度。

再說了,寧貴人並不熟識甄嬛,對甄嬛冷漠相對,也是後宮裡常見的戲碼。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會很直覺的關注對方的態度,什麼時候才會關注對方的喜好?若對方不是我的人馬,就是我想討好的對象。

所謂我的人馬,大抵來說就是志同道合之人,既是志同道合,那麼彼此應對的態度自然不失禮。

我想討好的對象有誰呢?舉凡有助於讓雙方升級到志同道合層級的,比如同事;或在談判斡旋中增加籌碼的,比如合作窗口或客戶,都會是我想討好的對象。

原來,我會關注對方喜好的,大多是互動態度不失禮的。

這也沒什麼不好,感覺更像是人之常情。

但後來發現,當焦點放在對方的態度時,我是處於「被動」的狀態,也就是自己的情緒會依循對方態度的好壞而變動,也就是心隨境轉,就像浣碧因寧貴人的態度而露出厭惡不屑的表情那樣。

有些失禮的人,並不知他失禮。
當你關注他的喜好,兩人間的氛圍好了,再提點他的失禮之處。
他更能接受,且感激你的提點。

若關注於對方的喜好,支撐其後的是《與成功有約》的習慣ㄧ「主動積極」,是我想著要怎麼做、做些什麼,可以轉變兩人間互動的氛圍。此時的我對情緒是握有主動權的,無論對方態度如何,我做的就是我想做的事,或我該做的事。

有了這層認知之後,即便對方態度不好,我的情緒即使受到影響,也能很快的消化排解負面感受;更好的狀態是不會把對方的無禮當一回事,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你知道你討厭的人他的喜好是什麼嗎?知己知彼更能百戰百勝。

本文經【闆娘的夏天雜貨舖】同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avatar-img
闆娘Summer的沙龍
20會員
45內容數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朗朗上口的一句話。無論你的身份是什麼,總有覺得不得已的時侯。那麼,要如何降低這些不得已時刻發生的機率呢?掌握情緒、思考、金錢、效能…等各面向,拿回主導權,你我都能更愜意的做自己的主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闆娘Summ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會這樣。 但它會耗掉大量精力。它的代價其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 如果我們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我們太反彈,只有一個小秘訣……
《人生大事》看似以殯葬業與死亡為主軸,實則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劇裡武小文與外婆午睡,她醒了,外婆卻再也醒不來;病故小女孩的父親懊悔平時忙於工作疏於陪伴關懷;熙熙的先生酒駕車禍、面目全非的當場死亡;莫大姐一通電話道上莫老爺辭世的惡耗…這些都是在陳述人生無常、愛要及時的橋段。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會這樣。 但它會耗掉大量精力。它的代價其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 如果我們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我們太反彈,只有一個小秘訣……
《人生大事》看似以殯葬業與死亡為主軸,實則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劇裡武小文與外婆午睡,她醒了,外婆卻再也醒不來;病故小女孩的父親懊悔平時忙於工作疏於陪伴關懷;熙熙的先生酒駕車禍、面目全非的當場死亡;莫大姐一通電話道上莫老爺辭世的惡耗…這些都是在陳述人生無常、愛要及時的橋段。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