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近期文學類推薦/重點掃描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凡尼亞舅舅(啾咪文庫本)/契訶夫/逗點文創
因為濱口龍介的《在車上》,契訶夫的經典劇作之一《凡尼亞舅舅》引起另一波的注目:一部一百二十五年前的作品,為何還能在全球各地一再被搬上舞台、改編?很多讀者可能並不知道,被稱為俄國「短篇小說之王」的契訶夫,他的戲劇路可是坎坷無比。當他三十六歲那年,在彼得堡皇家劇院公演其第一齣劇《海鷗》之時,觀眾噓聲連連、評論猛烈抨擊,作家氣得不想當劇作家了。但是隔年,他又寫出《凡尼亞舅舅》。看過電影《在車上》,卻不讀《凡尼亞舅舅》,是無法想像的。這個劇中劇,濱口龍介在這部電影裡預設了兩種觀影者:沒讀過/讀過《凡尼亞舅舅》。電影不是要重演《凡尼亞舅舅》,因此即便沒看過契訶夫的原作,也無礙於觀影。但《在車上》角色所有的內在衝突,都交給了《凡尼亞舅舅》來深化與詮釋。到底,《凡尼亞舅舅》在講什麼?為何家福悠介在妻子過世後,不願意(或說無法)演出凡尼亞一角?而為何,最終他又願意接演?
新版《凡尼亞舅舅》上市之際,我們也邀請了譯者來談談這部經典劇作,並且將選出段落來現場讀劇,歡迎報名:10.15(六)晚間,游孟儒談《凡尼亞舅舅》──跨越世紀的戲如人生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沙貓貓的貓與書與貓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99會員
218內容數
每月,小小會精選一定量的選書,直送到選書成員的信箱裡。有不好朋友好奇,除此之外,要如何可以讀得到這些選書呢?除了選書之外,有時沙貓貓也會想要跟大家聊聊關於選書、閱讀的種種。在網路時代,是否你感覺到自己的閱讀其實變得越來越侷限呢?由書店老闆親選每月各類不同新書,一舉突破閱讀同溫層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我來說,所有的科幻小說都是寫實小說
有著我喜愛的小說的一切元素:低調、隱密,筆觸節制,故事緩緩地在沉穩的敘事裡開展,不疾不徐,而小說逐漸連結到世間萬物的繁複感在你心中也慢慢地編織成一張令自己驚嘆的、精細的圖毯,立體、具象,卻又帶著透明感。
總會有一家人、或者某個走投無路的青年,或即將進入前中年的獨身者,因為老家的老人、雙親逐一病故,不得不搬回故鄉,或者繼承老屋。老屋裡總會有前代留下來的許多雜物,佈滿灰塵、不知道該如何整理起的舊物、傢俱、不知道有何種用途的空間......等等。有各種各樣格局的老屋、櫞廊、長滿頹敗植物的庭院,甚至連隔壁屋
雖然有些讀者或文評家認為,將作品區別為男性/女性作家沒有意義,但我很難認為這個評論角度得以試用於科幻界。以勒瑰恩的《黑暗的左手》為例,她的角色以同體雙性的樣貌出現時,我幾乎聽到了令人撫慰的嘆息:這才是元宇宙,生命最初的可能樣貌。
這塊交糅感官、禁忌、殘酷與狡詐,孕育著東方主義、存在主義、新殖民主義的北非大地,是卡繆的「放逐與王國」之地,是保羅.鮑爾斯《遮蔽的天空》蒼涼、絕望的沙漠。
冷吱吱的北歐犯罪小說,在臺灣有一大票鐵迷(雖然我不是),但提到德語系犯罪小說,除了費策克(已經超過十本譯本了,驚人吧)、費迪南.馮.席拉赫(有《罪行》、《罪咎》以及《懲罰》三部曲之外,還有第一部長篇小說《誰無罪》、散文集《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罪行》德國律師的思索》)之外,就,數不出來了
對我來說,所有的科幻小說都是寫實小說
有著我喜愛的小說的一切元素:低調、隱密,筆觸節制,故事緩緩地在沉穩的敘事裡開展,不疾不徐,而小說逐漸連結到世間萬物的繁複感在你心中也慢慢地編織成一張令自己驚嘆的、精細的圖毯,立體、具象,卻又帶著透明感。
總會有一家人、或者某個走投無路的青年,或即將進入前中年的獨身者,因為老家的老人、雙親逐一病故,不得不搬回故鄉,或者繼承老屋。老屋裡總會有前代留下來的許多雜物,佈滿灰塵、不知道該如何整理起的舊物、傢俱、不知道有何種用途的空間......等等。有各種各樣格局的老屋、櫞廊、長滿頹敗植物的庭院,甚至連隔壁屋
雖然有些讀者或文評家認為,將作品區別為男性/女性作家沒有意義,但我很難認為這個評論角度得以試用於科幻界。以勒瑰恩的《黑暗的左手》為例,她的角色以同體雙性的樣貌出現時,我幾乎聽到了令人撫慰的嘆息:這才是元宇宙,生命最初的可能樣貌。
這塊交糅感官、禁忌、殘酷與狡詐,孕育著東方主義、存在主義、新殖民主義的北非大地,是卡繆的「放逐與王國」之地,是保羅.鮑爾斯《遮蔽的天空》蒼涼、絕望的沙漠。
冷吱吱的北歐犯罪小說,在臺灣有一大票鐵迷(雖然我不是),但提到德語系犯罪小說,除了費策克(已經超過十本譯本了,驚人吧)、費迪南.馮.席拉赫(有《罪行》、《罪咎》以及《懲罰》三部曲之外,還有第一部長篇小說《誰無罪》、散文集《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罪行》德國律師的思索》)之外,就,數不出來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屬於文創小說,即無論甚麼時候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一位特工的故事,他所愛的人曾告訴他:「殺手不應這麼浪漫,會害死你!」
Thumbnail
我非常喜歡凱特‧狄卡密歐的作品,最愛的三本:雙鼠記、愛德華的神奇旅行、魔術師的大象。其中「愛德華的神奇旅行」算是戀風草青少年書房鎮店之書,非常力推。裡面的一句話:「如果你一點都不想愛人和被愛,你的生命旅程就毫無意義。」令人再三思考迴盪。 . 凱特‧狄卡密歐出了新作品,迫不及待閱讀。依舊
Thumbnail
今天把《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看完了,手邊的筆記紙寫了滿滿一堆,都是摘自書中的句子;那是很個人的東西,總覺得心裡一直被書中的某些部分像一根針地扎一下扎兩下
Thumbnail
《真愛挑日子 One Day》影集版和電影版是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敘述了兩位年輕男女的成長心路歷程。藉由觀看影集版和電影版,讓我們回想起年輕時最浪漫卻真實的愛情想像。
卡拉韋拉斯郡馳名的跳蛙一篇章看似非常滑稽,卻是最感動我的篇章,它為艾傑.費克力與愛蜜莉亞的感情畫下一個小里程碑,他們因為一部作品而開始真正認識彼此,因為一部作品正式開啟一段關係,而這作品的作者,是很多創作者的縮影,有時不是真的在意名氣與背後的利潤,而是希望作品產生一種共振的,你懂我也懂的眼神。
Thumbnail
縱觀整部作品格局和社會性可能不夠,但作者無限的想像和敏感的心思,使文字有種他人學不來的獨特,清淡不失細膩。尤其他特別會說故事,不須駭人鬼怪,單用人性即可反映驚悚,絕望中又能留有一絲純凈,這大概是種天分吧。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導演伍迪艾倫利用愛情的陳腔濫調,同時透露作者尖酸刻薄、帶點犬儒般(Cynicism)對於電影中描述角色的愛情觀,對應著導演的世界觀。但《情遇巴塞隆納》倒是成功地從歐洲和美國之間文化差異與民族想像的觀點切入,過渡到愛情與權力的身體及政治性,與最後透露(導演)自身的見解。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屬於文創小說,即無論甚麼時候加入觀看,都明其所以。一位特工的故事,他所愛的人曾告訴他:「殺手不應這麼浪漫,會害死你!」
Thumbnail
我非常喜歡凱特‧狄卡密歐的作品,最愛的三本:雙鼠記、愛德華的神奇旅行、魔術師的大象。其中「愛德華的神奇旅行」算是戀風草青少年書房鎮店之書,非常力推。裡面的一句話:「如果你一點都不想愛人和被愛,你的生命旅程就毫無意義。」令人再三思考迴盪。 . 凱特‧狄卡密歐出了新作品,迫不及待閱讀。依舊
Thumbnail
今天把《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看完了,手邊的筆記紙寫了滿滿一堆,都是摘自書中的句子;那是很個人的東西,總覺得心裡一直被書中的某些部分像一根針地扎一下扎兩下
Thumbnail
《真愛挑日子 One Day》影集版和電影版是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敘述了兩位年輕男女的成長心路歷程。藉由觀看影集版和電影版,讓我們回想起年輕時最浪漫卻真實的愛情想像。
卡拉韋拉斯郡馳名的跳蛙一篇章看似非常滑稽,卻是最感動我的篇章,它為艾傑.費克力與愛蜜莉亞的感情畫下一個小里程碑,他們因為一部作品而開始真正認識彼此,因為一部作品正式開啟一段關係,而這作品的作者,是很多創作者的縮影,有時不是真的在意名氣與背後的利潤,而是希望作品產生一種共振的,你懂我也懂的眼神。
Thumbnail
縱觀整部作品格局和社會性可能不夠,但作者無限的想像和敏感的心思,使文字有種他人學不來的獨特,清淡不失細膩。尤其他特別會說故事,不須駭人鬼怪,單用人性即可反映驚悚,絕望中又能留有一絲純凈,這大概是種天分吧。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導演伍迪艾倫利用愛情的陳腔濫調,同時透露作者尖酸刻薄、帶點犬儒般(Cynicism)對於電影中描述角色的愛情觀,對應著導演的世界觀。但《情遇巴塞隆納》倒是成功地從歐洲和美國之間文化差異與民族想像的觀點切入,過渡到愛情與權力的身體及政治性,與最後透露(導演)自身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