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北漂族心中都有一位林怡姍?
在點開串流影片之前我對於這部劇集有這樣的期待,能透過林怡姍闖蕩台北的閱歷,說出像我這樣的北漂族們共同的故事。
於此之前我們有了陳嘉玲,在《俗女養成記》重重人生障礙中翻滾出漂亮的奮鬥身影,但台北的生活終究不是嘉玲故事的主場。今年林怡姍顢頇拖著行李要坐車北上,她的故事會從初出茅廬開始講起,看她如何在繁華撩亂的台北城走出自己的路。
然而看完前兩集的感想,我必須說失望多過滿足。
北漂的林怡姍心中有什麼?
小時候的林怡姍跟著小阿姨遊覽台北,難忘台北人的自信、堅強、有個性,對照台南千遍一律的生活,更讓她對花花都市充滿遐想。
台北女生看起來好不一樣。
他們都有自己的樣子,充滿各種可能。
我想我屬於台北,屬於這裡。我想要的更多。
而這樣的林怡姍就抱著執念,挨到畢業後直衝台北圓夢,而此時的她連工作都還沒找到。所幸受到小阿姨的庇蔭,她有個住處可以待,也很快就進入她原本高攀不上的企業就職。
終究未經世事的她,吞不下被同事剽竊卻無力爭取公義之苦,也受不了小阿姨家美滿表象被自己戳破的尷尬,離開了兩處安全地,真正開始自力更生。直到第一集的尾聲,我仍然不知道林怡姍想要什麼。
是什麼支撐著她動身移居,傻傻地相信只要到達那塊寶地就能長出個性、擁有幸福。連妹妹都早早立了電競選手的志向,時尚產業的工作對她來說卻像是只為了能待在台北而順便找的?同樣是從台南到台北,但面貌模糊的林怡姍始終讓我覺得陌生。
熱血與愚昧的分水嶺
剛出社會時眼界未開,對未來的想像還很奔放,容易憑著一股熱情就不顧一切往前衝。儘管如此,要衝出熟悉的家園,到陌生的城市重新適應環境,沒有一定程度的拉力與推力還是難以成行。
對林怡姍來說呢?除了台北101的都會氣派象徵和同儕傳言,似乎沒有看到更多讓她強烈待在台北的吸引力,而離開台南的動機則是一句『受不了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就打發掉了。如果這邊有一個相對的事件代表天堂與地獄,例如好友分享邊工作邊玩樂的照片對比媽媽已經幫忙介紹好的無聊職缺,彰顯自由與不自由的反差,總比讓怡姍跟朋友在文青咖啡廳空泛聊著台北如何如何還來得有實感。
台北的日子則是延續著咖啡廳基調,在不同場合遇到不同人,不斷口頭強調台北很美好、台北很貴、台北很現實、台北人不會多管閒事。怡姍受到各種文化衝擊,但在重要的轉折上,比起南北差異,更讓人覺得怡姍的挫折是本身個性所致。
南部的職場裙帶關係並沒有比台北更收斂,重人情的文化反而在起爭議時更牽扯不清。家裡不光彩的事被外人難堪地試探,任誰都會警告對方別管閒事。很難想像林怡姍若在台南遇到同樣情境,採取同樣行動,結果會不一樣。
第二集交上男友,關於在大台北寸土寸金創業的艱辛終於為沉悶的劇情帶來一波高潮,與新室友新同事的互動也討喜自然得多。但是怡姍本人的奮鬥,掙脫破爛雅房的過程完全被跳過,一晃眼兩年過去,偶然被抓去聚會遇上導師就成為業績女王了。
室友帶著夢想跟著男友遠走屏東,啟發她幸福不一定要在台北完成,又被表姊暗酸只能待在舒適圈,結果她的決定居然是與男友分手繼續待在台北。有一度我搞不太懂所謂的舒適圈是指哪裡,這樣的混淆實在是因為怡姍的目標太發散了。也許答案其實很簡單,就如同鏡頭特寫的水晶球所指涉,莫非她單純只是想進台北101工作?
淺薄的場景設定及過分便宜行事的鋪陳,讓本應滿腔熱血的初生之犢林怡姍變得只剩嬌貴傻氣沒有衝勁。
瑜不掩瑕但仍有亮點
有人揪出不少時代設定錯亂及取景失誤讓片中的台南台北彷彿處於平行時空,對我來說不算大問題,有時劇組在畫面及執行考量上可能會有所取捨,就算不符實情但讓意思到了就好。不過這也顯見細節經營上,這部串流平台投資旗艦級台劇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縱然敘事瑕疵明顯,在觀看的過程中我還是有看到動人的地方。父親送行時若無其事塞錢,提醒怡姍永遠有家回。George的森林滅火故事與怡姍接招職場霸凌的呼應。開朗的室友珠珠舉手投足都帶來療癒。
還有人身在異鄉,若不得志該如何自處的茫然。
這是我想要的嗎?
林怡姍在預告片中自問著。我不滿意她在初期的漫無目的,但是後面有了小事業高峰,或許經歷失敗,如何重新整理自己,我會期待她之後的成長。
所以,暫時不會棄劇,希望在耐心耗盡前可以看到劇情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