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常常患者跟我說的,因為往往我們都會去問對方又或者自己想要的會是什麼?
被大家議論的台北女子圖鑑,卻讓我逐漸在看的過程中不自覺得想看完,雖然這部劇每次的設計就是和一個男人戀愛然後分手。
但在每次看完一集台北女子圖鑑後,我都可以看見林怡珊一次次的成長。
就像劇中怡珊對自己所說的不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學會了怎麼去避開自己不想要的,而追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而許多人或許也知道我們多數人是不會知道這個答案的,我們想要的無時無刻都在改變,今天想要的和十年後自己想要的會是不一樣的,於是我們都學會回頭檢視自己曾經想要的有沒有一一的都要到。
我是一個不會接觸到太多資訊新聞的人,但偶爾打開各個資訊媒體網絡都在談論台北女子圖鑑,甚至是開始對編劇進行肉搜的新聞。
終於讓我點開了Disney+的台北女子圖鑑,但在看的過程中我其實很喜歡導演敘述故事的方式,更不用說每位演員用心的演出。
我和別人可能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這部劇不知道為什麼讓我聯想到了艾蜜莉在巴黎,但並不是一個異鄉人到新城市的相似,而是這部劇對我而言,也有種看完一部會接著想看下一部的感覺。
她讓我感受到許多日常,題材也很貼近自己的時光與歲月。
台北女子圖鑑放了許多重心在女主角的感情生活和工作,而確實這也是我們現今最在意的兩項事物。
我們需要藉由感情得到陪伴,需要藉由工作得到成就感,在林怡珊目前的歷程來看也的確如此,整部劇也圍繞在這兩個主軸上。
當然我也欣賞台北女子圖鑑把許多議題都加入到劇中,讓人更認識也能探討多元議題的部分,就像是開放式關係、不婚主義,還有許多人好奇的豪門婚姻生活、姐弟戀也都是。
當然,台北女子圖鑑要在11集把這些東西都塞進去,然後將每一集都設計成林怡珊的成長歷程,在觀眾看來當然會覺得不太符合常理。
在第1-2集的台北女子圖鑑,剛上台北的20初,開始了新工作,遇到同鄉的陳南感受到的熟悉與溫暖,那碗牛肉湯的緣分,到後來對於男方求婚的拒絕,因為林怡珊不想就是當一個麵店老闆娘,她對自己的未來還有許多憧憬和企圖心。
在第2-3集的台北女子圖鑑,離開阿南後,和幫助自己彷彿成長的男業務George,到後來為了解決面對這座冷漠城市還尋求的性愛刺激以及陪伴的沈華慶,每次每次的結束也只是讓自己感到空虛而已。
其實我在看的過程中,我想過華慶愛過怡珊嗎?但我想是愛的,而怡珊的那個告訴對方自己在忙,卻又讓對方看見自己來送別的行為又代表著什麼呢?我想都是讓觀眾可以去思考的地方。
第4集的台北女子圖鑑,林宜珊和同樣身為自己公司主管Allen談戀愛到後來對方都買了房子準備結婚,甚至強迫式的要將戒指要戴上對方的手上時,我想許多人應該都知道為何怡珊無法和Allen結婚。
第5集的台北女子圖鑑,開放式關係的何健寰,對於那樣具有吸引力,到後來想要獨自佔有的愛情,我想也讓怡珊體認到了自己,並且更清楚知道套上一雙不合腳卻又好看的鞋子是怎麼一回事了。我很欽佩她能夠勇敢的結束一段讓自己搞不清楚卻又無法結束的關係,但或許也是郭安禾告訴她的那段話,如果他真的要和怡珊在一起,那他會離婚,而她也不會阻止他。
這段話也讓怡珊徹底醒悟,就像是她在健身房對著器材說的,沒試過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但在最後面,她接受了她自己真的沒辦法。因為這不是適合她的感情模式,她無法接受這樣的戀愛。
第6集的台北女子圖鑑,有理想抱負的高富帥高松銓與有想法自信的怡珊互相吸引,但真的談到論及婚嫁背後進入豪門需要付的代價,怡珊在敏敏姊身上看到了,她心疼敏敏姊,也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和想要,而最終走出了那扇豪門。
第7集的台北女子圖鑑,遇見了一個符合自己所有條件以及和自己靈魂契合的另一半,但是對方的不婚主義卻成為了無法跨入下一階段的一道高牆。看著怡珊拒絕了前面幾次的求婚,在即將生日的自己和吳執富求婚,我心想她真的對自己越來越坦承了,我也欣賞她最後選擇離開的那分灑脫。
在唯一讓我真的在最後有掉下幾滴淚的第8集,是和邱曉風談的姐弟戀。感動我的是那分能為了愛奮不顧身的衝動,是感動卻也是失落。但看著怡珊和曉風,就好像彷彿怡珊其實從頭到尾就沒有打算和曉風長久,彷彿是佛系戀愛的感覺。
在怡珊做菜而曉風執意要她說出我愛你的那段,我其實猜測怡珊那個笑而不答的回答,可能是即便說出口了又能怎麼樣,而她也害怕只要說出口,曉風會為了她留下,但是面對這樣看不太到未來的愛情,她也認為不說,會是最好的回答吧。
當然,那個紙條絕對是簡潔,有力,且到位。不是我們想像往往很長的一封信,而就是短短的一句,我愛你。看到時真的和怡珊一起落淚,那種遺憾的感覺,是真的有些心碎,有些感動,有些甜蜜,卻又是一種不能,知道自己需要放下。
第9集的台北女子圖鑑,怡珊也出國離開台北,離開台灣了,這次他選擇在新加坡更加挑戰自己,而面對同事的追求,怡珊的選擇是不要,就這樣就好。我可以理解,因為在這個階段的怡珊已經更清楚自己不要的是什麼了。
我很概略的說完每一集我看到的東西,當然不是全部,但希望你們能更清楚我是怎麼看這部劇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認為自己實際去體驗才會真正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就像是別人看的風景和自己看的風景是不一樣的。
在我看來,我不認為林怡珊的行為會顛覆觀眾的三觀,或許是集數的限制,但對於現今觀眾對於快、重點式的要求,沒有這樣的集數可能是會遺失掉一些觀眾的,像是我這種對於集數太多沒興趣的觀眾。
我是一個會很沈浸式追劇的人,但相較於我的母親,她會快轉看完;我的閨蜜則是她會用高倍數把劇看完。但對我而言,我會喜歡完整的看完每個細節,每個環節,甚至再以綜觀去看這個人的發展,認知、情緒、行為三個面相,猶如職業病般的判斷這部劇合不合理,但通常我選擇的劇都是很合理的,這是讓我真的覺得現在戲劇的品質真的越來越好,也越來越高的情況,而台北女子圖鑑也是如此。
所以還是回到了那個問題,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林怡珊展現了我們如何尋找答案的這樣的過程,人生不就是需要透過一次次的經驗與體驗,我們才會更認識自己嗎?
這讓我想到了怡珊是在做行銷工作的,而在做行銷時我們不是都會想先知道對方要的是什麼嗎?需求是什麼?看看這個人對自己的需求瞭不瞭解,而最後再用自己的歸納幫對方選出可能適合自己的商品,而若是這是客人想要的就會購入商品。
在這個行為背後的心理學,不就也正是相同理論架構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需要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以及狀況,我們才會知道什麼是我們要的。
買東西這樣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我們藉由我們的經驗、我們的條件去篩選出什麼是我們想要的是什麼,而我們又是如何在面對自己的生命的同時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呢?
這裡是裕禾診療室,歡迎你繼續與我一起看劇聊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