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進彼此的故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雯青小組的聚會形式,可能就如小組之名,充滿「ㄨㄣˊ青」味。我們聚會次數不多,但似乎總是走「深度」路線(小組長自己面壁,但好像也沒有要反省的意思)。第一次加入的夥伴,將會訝異於燒腦程度,以及「滿溢」的能量與動力——相信自己不會被貼標籤。由於大家都能試著認真聆聽別人的生命經驗,故事有了被瞭解的可能,因此給人有所歸屬、立足於世、向外伸展的力量。
(以上這些不是小組長自己說的)
本週聊聊的內容是「原生家庭關係的修復」——會用這個主題來聚會的信仰團體應該也不會太多吧(笑)。既然有「修復」,代表一定有損傷。講到生命中與家庭關係的損傷,確實不會太歡樂。
而一直到聚會結束後,我才意識到:咦,小孩們都跟大人們一起聚會耶,所以邊玩邊吃東西,耳朵邊不知道吸收了什麼進去——比如說,大兒子就會三不五時湊過來,順便發表意見。
意識到這件事情後,其實覺得很有意思;而且應該(又是)很少見的,在大人誠實的試著言說自己的(脆弱與痛苦)故事時,小孩也同時在場。於是,什麼也沒法掩飾。
而也許並不需要掩飾。回想我自己的成長經驗,對於「故事」是相當匱乏的。(祖)父母與晚輩的對話,幾乎只能在 「呷飽沒」的這種等級。除了我們上一代並沒有受到 「言說自己故事」的啟蒙之外,我相信很重要的影響之一,也是因為他們所成長的時代——從228到後來的漫長戒嚴——是人不能夠「暢所欲言」的時代;人人心中都內建小警總,進行傅柯式的自我審查。人無法往內探究故事,便只能轉而論及各種 「言不由衷」,或以物質生存為主的貧乏談話。
囡仔人有耳無喙,這句話不是沒緣由的。
另外,文化也已然習慣將 「大人/父母」塑造成某種堅不可摧的假象,但這是最脆弱的假象。
在《故事裡的心理學》裡,有一句話衝擊著我:當我們意識到人格面具的問題時,若不想對社會價值觀,以過度認同人格面具的心態去靠近父權的話,人有什麼選擇?作者的解答是:可以從自身的經歷、家族歷史——也就是故事,去建立認同。對未來感到茫然的青少年,家族的歷史和父母親年輕時的奮鬥過程,會提供他們方向感,從而對自己的出身有更高程度的認同。(95頁)
在繪本的世界裡打滾這麼多年後,我才很深的體悟到:我是「故事匱乏」者。這是我沒有料到,繪本與故事給我的震撼。人生於世,必須建立在故事之上。而故事不是從遠方、不是教科書、不是歷史課本裡的知識,故事就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故事就是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因此,當我回過神來,意識到孩子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參與在大人的故事言說裡,我是相當受到鼓舞——因為這是我沒有料想過的事。在我跟繪本、小孩打交道的經驗中,我是知道議題不設限的重要性,這和兒童的「培力」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有人會認為,談死亡太沉重,不是小孩該承受/接觸的。
但是,那什麼時候才是「合適」的?而等到大人認為的「合適」年紀,難道不總是「為時已晚」嗎?大人的很多擔心與害怕,往往只會成為脆弱的推手,而不是成為反脆弱的助手。
在這樣的聚會中,小孩看到大人的真性情,一起在當中,看著大人如何說自己的故事、看著大人也有恐懼、害怕、擔心、焦慮、憤怒、傷心……套句成員的分享:「孩子也能看到父母堅強又脆弱的面向(父母並非全能),還有父母能在某個地方被尊重與接納,有所歸屬的一面」。
我想起了,有好多繪本,都在談著家族故事的傳承與延續。席勒說:Deeper meaning resides in the fairy tales told to me in my childhood than in the truth that is taught in life(「我童年聽到的童話,比人生教給我的真理,意義更深遠」——《一隻叫做葉子的北極熊》的引言)。
我相信,大人跟孩子,會在故事裡茁壯起來,並成為彼此連結的森林之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篇為Hen Book說書人亨利,參與完昨天小組讀書會後的心得分享。亨利此篇隨筆本無標題,我取用他文章中提到的「擁抱」,結合讀書會文章的「脆弱」主題,同時也以「擁抱」向亨利鍾愛的神學家Miroslav Volf致意。
    2022年剩下的4個月,聚會命運無敵坎坷的雯青們,每個月將選讀一篇亞洲婦女資源中心出版的《活出上主形象的喜樂》中的文章。開張第一篇,選的是〈為人母親的神學省思〉。此篇文章寫於20年前。20年前做女性神學,與20年後做女性神學,時空上都有劇烈的變化。我感謝前人辛苦的開路,把此篇當成是個「引子」
    安息:按下暫停鍵 安息:正增強的槓桿 安息:平靜
    那麼,到底信心/信靠/信仰(faith),到底是什麼?我們總會說要信靠,但追根究底,這似乎是不容易清楚定義的事。對每個人來說,faith是什麼呢?
    既然是雯青小組,當然要來很有ㄨㄣˊ化的小組宗旨說明(自己說的)。雯青小組的精神,就是「在欉青」
    此篇為Hen Book說書人亨利,參與完昨天小組讀書會後的心得分享。亨利此篇隨筆本無標題,我取用他文章中提到的「擁抱」,結合讀書會文章的「脆弱」主題,同時也以「擁抱」向亨利鍾愛的神學家Miroslav Volf致意。
    2022年剩下的4個月,聚會命運無敵坎坷的雯青們,每個月將選讀一篇亞洲婦女資源中心出版的《活出上主形象的喜樂》中的文章。開張第一篇,選的是〈為人母親的神學省思〉。此篇文章寫於20年前。20年前做女性神學,與20年後做女性神學,時空上都有劇烈的變化。我感謝前人辛苦的開路,把此篇當成是個「引子」
    安息:按下暫停鍵 安息:正增強的槓桿 安息:平靜
    那麼,到底信心/信靠/信仰(faith),到底是什麼?我們總會說要信靠,但追根究底,這似乎是不容易清楚定義的事。對每個人來說,faith是什麼呢?
    既然是雯青小組,當然要來很有ㄨㄣˊ化的小組宗旨說明(自己說的)。雯青小組的精神,就是「在欉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兒童文學是一個充滿魔力的領域,通過故事來啟迪智慧、塑造品格,以及引導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本文探討了故事的力量、教育與啟迪、共鳴與成長等主題。
    Thumbnail
    記憶是不可靠的,好多年以前D就知道,長大到開始懂得分辨大人是否說謊的年紀時,D也漸漸明白母親兒時告訴他的很多家族故事,並不全然代表事實。D記得有的故事精彩絕倫,像是要唬小孩的床邊故事,而有的故事母親每次說到都會掉淚,故事裡有些道理他至今仍奉為圭臬,有些故事成為他懂事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面對孩子想要留舊東西的議題,作者通過一個小品故事,表達了對孩子們情感和記憶的重視,以及父母身上塑造孩子的模型,這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Thumbnail
    這是一本,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本的繪本, 不管你生長的家庭如何,身邊都還是會有不一樣家庭的人存在,或是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 於是我們大人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突然嚴肅了起來 其實孩子都是依著大人的形狀成長比較多,以自己為例~ 我從小身邊真的都是跟自己的爸
    Thumbnail
    每個大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子,那是最沒有包袱、純真的原始模樣,看卡通、動漫、遊戲或許是一種找回那個單純自己的選擇,現在我們很幸運多了兒童文學可以接觸。
    我喜歡和娃們說故事,天南地北無所不說,說的內容有我看過的神話、見過的網路消息,更多的是我自己當小娃時的調皮故事。 這有教學上的好處,因為娃的天性就是愛聽故事,所以我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甚至有一屆小娃還說我是「故事老師」,更說我「不務正業」只說故事,這話語傳到當年某校長耳畔,巡堂還特地在門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無論哪種形式的故事,都是片段。四十行的片段,五千字的片段,三百頁的片段,兩小時的片段,如果人類有千萬種表達的方式,那就有千萬種故事的形式。一句話的故事,六個字的故事,續集永遠出不完的故事,活著就是持續不斷的故事。
    Thumbnail
    兒童文學是一個充滿魔力的領域,通過故事來啟迪智慧、塑造品格,以及引導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本文探討了故事的力量、教育與啟迪、共鳴與成長等主題。
    Thumbnail
    記憶是不可靠的,好多年以前D就知道,長大到開始懂得分辨大人是否說謊的年紀時,D也漸漸明白母親兒時告訴他的很多家族故事,並不全然代表事實。D記得有的故事精彩絕倫,像是要唬小孩的床邊故事,而有的故事母親每次說到都會掉淚,故事裡有些道理他至今仍奉為圭臬,有些故事成為他懂事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面對孩子想要留舊東西的議題,作者通過一個小品故事,表達了對孩子們情感和記憶的重視,以及父母身上塑造孩子的模型,這對教育和家庭價值觀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Thumbnail
    這是一本,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本的繪本, 不管你生長的家庭如何,身邊都還是會有不一樣家庭的人存在,或是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 於是我們大人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突然嚴肅了起來 其實孩子都是依著大人的形狀成長比較多,以自己為例~ 我從小身邊真的都是跟自己的爸
    Thumbnail
    每個大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子,那是最沒有包袱、純真的原始模樣,看卡通、動漫、遊戲或許是一種找回那個單純自己的選擇,現在我們很幸運多了兒童文學可以接觸。
    我喜歡和娃們說故事,天南地北無所不說,說的內容有我看過的神話、見過的網路消息,更多的是我自己當小娃時的調皮故事。 這有教學上的好處,因為娃的天性就是愛聽故事,所以我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甚至有一屆小娃還說我是「故事老師」,更說我「不務正業」只說故事,這話語傳到當年某校長耳畔,巡堂還特地在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