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茴香,我想說的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阿雯

歲末年終的聚會兼聚餐,也同時別送一名要離開台南的成員。

菜單裡,有一道九層塔茴香蛋,並不起眼。「茴香」聽起來甚有異國風情;但我總只認得名詞,不識其貌與其香,以為是印度料裡或中東料理才會出現的食材。隨著逛菜市場的經驗值積累,也開始跟熟稔的菜攤阿姨請教各式我沒見過本尊的植菜類,以及料理方式。

raw-image

自從開始研究精油後(套一句小組員的話:「你是真的在『研究』」),有一個沒想到的轉變是:身體願意去嘗試、接觸、迎接嗅覺記憶中,不曾出現的氣味。

提到精油,也許多數人會認為是「芳香」(可能因為「芳」療一詞),實則不然。比如廣藿香和纈草,第一次嗅聞時,讓我過於衝擊而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安放在嗅覺記憶的哪一個區塊。洋茴香的濃度太高時,則會有我無法承受,近似發酵中將要腐爛、會化為濃酒的氣味。歐白芷的氣味也非常強烈,你很難忘記他。

每一個味道,都是植物的身份認證。我不特別追求調「香」,因為那有時會掩蓋住各自植物氣味的獨特性;有些稚氣的以為:氣味不是為了人存在的;每種植物的氣味,都是上主所創的獨特。與其讓氣味來「歸順」我的嗅覺地圖,我應該要讓每一種殊異氣味,突圍自己既有的嗅覺框架。

對於不熟悉而個性濃烈鮮明的氣味,身體本能的反應是拒斥——一如大腦會避免過多的新的刺激,或處理太過複雜、無法二分的資訊,因為那樣太耗能。以「求生存」的角度來看,為了不過度耗能,會採取某些保護機制。

不過,倘若我們不把「本能」視為已釘死、黏牢、固著的疆界呢?

比如廣藿香和纈草,在幾次刻意的練習後,嗅覺是可以慢慢的接受他們「如其所是」的味道。「如其所是」的意思是——不再以我(身為人類)慣性的「香」「臭」、「好聞」「不好聞」來分類,而是接受植物原本的氣味,讓我慣性的嗅覺地圖疆界,被拓延。

菜市場,便成了我嗅覺、味覺、視覺地圖的「日常靈修」所在。好幾次看到茴香(當時還不知道他的名字),只覺得這植蔬自帶飄逸之美,讓我聯想到山裡迎風飄搖的綠,一點沒有「菜味」。一日,終於問了菜販阿姨。她說那是「茴香」,我當下只有驚呼。精油突然還原成肉身,而我太過魯鈍。阿姨邀我摘下一些葉鬚——那比二葉松更纖細柔軟的枝葉,並搓揉嗅聞。

raw-image

聞的當下,我知道嗅覺地圖還在試著分類他……但不假思索的就買了一把回家。除了嗅覺之外,味覺也要練習。在切碎茴香的過程,刀起刀落,本身就充滿了複郁的氣味,阿姨對這氣味的讚不絕口,也同時在腦中浮現。

三四次的嗅覺和味覺的測試後,知道身體已經慢慢習慣了這個味道。一如我一次又一次的去習慣並記憶廣藿香的氣味。

九層塔茴香蛋,遂成為一個小小的實驗場。之於我,他是我對自己感官地圖的突圍,接受陌生而新的東西。所謂「本能」,我想,也是在這種「好奇」的試試看心態中,是能夠被「寬頻」的。「寬頻」也許不見得要拆解一切,而是首先意識到自己「窄頻」的地方——如同過去,我太習慣以自己的本能或經驗,以人類的喜惡和慣習為中心,去區分自然界的氣味。

在歲末年終的分享中,小組成員提到了,身為好幾代基督徒,他的信仰,是如何被「外界」的知識體給衝擊、解構。

在信仰的旅途上被解構——也就是意識到自己的信仰「頻寬」還在撥接的速度,但其實可以到5G了——這件事本身,對於信仰者來說,就已經夠衝擊了。

我們要不免俗的回到保羅在大馬士革的經歷——那就是被解構的時刻。

解構(或意識到「頻寬」的狹窄)似乎往往是「被動的」,比較常見的,是生命中遭逢了關卡:可能是生老病死、生活難關、或是像分享者所言,因為他者的知識體。

raw-image

我們也要明白,解構並不是一次性的;誠如上週的華語堂講道一樣。因為生命就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關卡……

基督徒有「盼望」的概念。我在想,這也許就是種「好奇心」——對生命抱著好奇。被解構的痛苦中,有信仰根基的夥伴,可以「作夥」來試試,信仰的地圖,還能如何延展(而不是立下更固著的疆界)。解構就是一種「突圍」,提醒信仰者去省察自己的信仰頻寬和地圖疆域。

但解構不必然只被動的發生。信仰者不必然只能「等待被解構」。如果「解構」往往是因為「事件」而產生,其實,在閱讀中、在日常生活中、在與人遭逢聆聽誠實的生命故事中,都能夠是一次次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信仰者就可以學習「被突圍」,對陌生而不習慣的各種,練習「好奇心」。

然後,當你吃到茴香煎蛋時,就不會退避三舍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bun的沙龍
71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Abu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8
默默的努力爬上三角點,也無意中跟著斷食,自己竟然做到了,我人生第一座三角點日湯真山
Thumbnail
2023/07/18
默默的努力爬上三角點,也無意中跟著斷食,自己竟然做到了,我人生第一座三角點日湯真山
Thumbnail
2023/04/20
這是和雯青小組和組員分享的研經+靈修+神學。也是首次試著用聲音檔的方式,器材陽春,可以把聲音錄起來就好 XD 覺得這樣也適合不善於讀電腦文字、可以用零碎時間「聽」的人。 今天的主角是 使徒行傳 9-10章的彼得。
2023/04/20
這是和雯青小組和組員分享的研經+靈修+神學。也是首次試著用聲音檔的方式,器材陽春,可以把聲音錄起來就好 XD 覺得這樣也適合不善於讀電腦文字、可以用零碎時間「聽」的人。 今天的主角是 使徒行傳 9-10章的彼得。
2022/12/26
秋天的時候,接到雯青小組負責籌畫平安夜禮拜的任務。是「禮拜」,簡簡單單,樸樸實實。以至於後來在週報上列出這項預告時,特別把「禮拜」二字放在「平安夜」之後。深怕被誤以為是週年慶造勢活動晚會。
Thumbnail
2022/12/26
秋天的時候,接到雯青小組負責籌畫平安夜禮拜的任務。是「禮拜」,簡簡單單,樸樸實實。以至於後來在週報上列出這項預告時,特別把「禮拜」二字放在「平安夜」之後。深怕被誤以為是週年慶造勢活動晚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說到香菜,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那我個人認為香菜是邪教的一部分 這周就來聊聊嗅覺吧
Thumbnail
說到香菜,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那我個人認為香菜是邪教的一部分 這周就來聊聊嗅覺吧
Thumbnail
  那所謂味覺的記憶依舊縈繞在唇齒之中,佐料之王的地位果真是名不虛傳,清甜爽口的悠然放鬆,是茴香舒適般綻放給味蕾的期待。  
Thumbnail
  那所謂味覺的記憶依舊縈繞在唇齒之中,佐料之王的地位果真是名不虛傳,清甜爽口的悠然放鬆,是茴香舒適般綻放給味蕾的期待。  
Thumbnail
喜好兩極的香草 從香菜皮蛋比薩到香菜皮蛋火鍋,雖然它評價兩極,但香菜功效絕對值得肯定,其營養豐富不輸蘋果、番茄,還可能有防失智、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Thumbnail
喜好兩極的香草 從香菜皮蛋比薩到香菜皮蛋火鍋,雖然它評價兩極,但香菜功效絕對值得肯定,其營養豐富不輸蘋果、番茄,還可能有防失智、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Thumbnail
我一直都記得跟著師傅學做菜時,師傅最常說的就是:「菜要好吃就是要香。夠香,才願意動筷子。不香,煮得再好吃都沒用」。後來的t廚藝過程中,不論是中式爆香、法式調醬還是義式料理,都一直嘗試用各式香料所烹調出來的味道,去體驗不同火候之下的香味表現。
Thumbnail
我一直都記得跟著師傅學做菜時,師傅最常說的就是:「菜要好吃就是要香。夠香,才願意動筷子。不香,煮得再好吃都沒用」。後來的t廚藝過程中,不論是中式爆香、法式調醬還是義式料理,都一直嘗試用各式香料所烹調出來的味道,去體驗不同火候之下的香味表現。
Thumbnail
歲末年終的聚會兼聚餐,也同時別送一名要離開台南的成員。 菜單裡,有一道九層塔茴香蛋,並不起眼。「茴香」聽起來甚有異國風情;但我總只認得名詞,不識其貌與其香,以為是印度料裡或中東料理才會出現的食材。
Thumbnail
歲末年終的聚會兼聚餐,也同時別送一名要離開台南的成員。 菜單裡,有一道九層塔茴香蛋,並不起眼。「茴香」聽起來甚有異國風情;但我總只認得名詞,不識其貌與其香,以為是印度料裡或中東料理才會出現的食材。
Thumbnail
五感體驗,是每個人都必然會有的生理感受,而其中的嗅覺,更是最為主觀的感受。每個人的嗅覺體驗都與自身的身體基因、喜好愛惡,以及過往的回憶感受,有著相當深刻的連結,因而每個人對於嗅覺的感受都可說是多少有些不同的⋯⋯。
Thumbnail
五感體驗,是每個人都必然會有的生理感受,而其中的嗅覺,更是最為主觀的感受。每個人的嗅覺體驗都與自身的身體基因、喜好愛惡,以及過往的回憶感受,有著相當深刻的連結,因而每個人對於嗅覺的感受都可說是多少有些不同的⋯⋯。
Thumbnail
香氣對我們的情緒影響是如此直接而迅速!因此運用香草與香料入菜也是芳香生活的重要環節,充滿香料能量的按摩油,更是自我照護消化能力的香香大幫手~本篇就來聊一些香草香料吧~
Thumbnail
香氣對我們的情緒影響是如此直接而迅速!因此運用香草與香料入菜也是芳香生活的重要環節,充滿香料能量的按摩油,更是自我照護消化能力的香香大幫手~本篇就來聊一些香草香料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