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完整保存空軍戰力的新想法

李喜明將軍在其近作「台灣的勝算」大力推廣他在參謀總長任內極力主張、但後續漸被捨棄的「整體防禦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ODC有幾個主要原則: (1) 以拒止中國掌控台海區域,而非宰制台海區域為戰略目標;(2) 運用不對稱作戰軍力設計以小博大,極大化台灣軍事投資報酬率;(3) 以能否阻止中國武力占領台灣為主要勝敗指標。雖然這幾個原則都有其可取之處,但ODC在應用他們訂定具體策略時,太偏重如何在中國軍隊登台後,以大量、低價、分散、機動、隱匿戰力對解放軍作持久性、連續式的游擊戰與消耗戰,結果是解放軍入侵台灣的阻力將大減,而一大群未受充分軍事訓練的台灣國民必須在中國正規軍隊登陸後與其作短兵相接、糜爛鄉里的肉搏戰。此所以,即便大力標榜親美抗中的蔡政府,對極受美國青睞的ODC,也敬謝不敏、束諸高閣了。
然而,ODC對台灣在解放軍第一擊後如何保存戰力的強調是值得借鏡的,雖然它的重點是擺在海面與陸地部隊,而非應優先考慮的空軍戰力。此次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之旅所觸發的中國六面環台軍事演習,對台灣最大的警示之一是台灣東岸的軍事基地在中國第一擊中將承受與西岸軍事基地一樣強度的打擊。對解放軍而言,其中最優先的目標必然是花蓮佳山基地與台東志航基地的戰機起降跑道。
當初佳山與志航基地的設置目的就是用建造於中央山脈內的巨大機庫,在敵方飛彈大舉來襲時提供戰機暫時的避風港,以保存空軍戰力。其中佳山基地的建造耗時八年,花費400億,可停放約200架戰機;志航基地規模略小,只能停放約90架戰機。台灣每年漢光演習的例行演訓項目必有戰機從西岸基地飛至佳山或志航基地暫避風頭,以徐圖後起。
但是,佳山與志航基地有相同的致命傷: 雖然堅若磐石的飛機庫可以保護戰機免於飛彈襲擊,一旦機庫外的飛行跑道被炸毀,這些戰機將毫無用武之地,與廢鐵無異。因為這兩個基地的特殊設計目的,一旦開戰,解放軍必然竭盡所能徹底毀滅他們的起降跑道,期以最低的傷亡代價下,讓台灣處心積慮保存的空軍戰力完全癱瘓!針對這個弱點,空軍的解方是加強反飛彈武器的建置。但是,因為現有反飛彈武器並無法攔截所有來襲飛彈,飛行跑道被毀似乎仍然無可避免。
為今之計,唯一可以徹底保護佳山與志航基地飛行跑道免於敵軍導彈威脅的方法就是把飛行跑道搬進山洞裡的機庫。如此,整個山洞就變成一個經由特定洞口可供起降的室內戰機基地。瑞士於1950年代曾試圖建造類似概念的洞穴機場 (cavern airfield),但因種種工程與經費考量,最後放棄。但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瑞士空軍可以拆解組裝戰機並大量運用高速公路作為戰機跑道,因此對能讓戰機飛進飛出的洞穴機場的需求變得不高。然而,台灣空軍沒有這些條件,而戰機跑道被摧毀的威脅則數倍於瑞士,所以必須嚴肅探討洞穴機場的可行性。
將佳山基地的洞穴機庫改裝成洞穴機場的工程難度主要取決於跑道長度,降低此難度的最佳辦法是採用英國人發明、特為航空母艦設計的滑躍起飛坡道 (ski jump ramp)。此坡道將戰機在起飛時一部份的前進動力轉為上昇動力,當其離開坡道後,因貫性可繼續向上飛行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其速度得以加大至產生足以支持其持續飛行的向上推力。模擬與實驗顯示,12度角的坡度為最佳值,而起飛跑道的總長度可因而降至150公尺以內,約為普通陸基飛行跑道的五分之一。
空軍戰力的保存對台灣於解放軍第一擊後能否有效反制,乃重中之重的關鍵,但所謂的空軍戰力保存應涵蓋戰機本身的保護及戰機跑道的通暢。將佳山基地的洞穴機庫改裝成洞穴機場似乎是短期內最完整、最一勞永逸、也最實際可行的空軍戰力保存方案。所需的工程建設與預算應該問題不大,但因其他國家並無從洞穴起降的經驗可資學習,起降系統與程序的重新設計和飛行員的再訓練可能是最大的挑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