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護欄,罕見的僥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張登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24/4/22 奔騰思潮中時電子報風傳媒


美中避免在今年重大議程前橫生變數

 

中華民國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就職前夕,包括美國財長葉倫、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等美、中多位高官紛紛互訪,新任大陸防長董軍也首度與美方的奧司汀防長視訊通話。一個月內的頻密互動過程,還穿插了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訪台、馬英九前總統訪陸實現馬習二會等重要環節。羅森伯格還在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多次強調「對賴清德副總統承諾維持現狀表示歡迎」、雖然「手邊沒有(就職)演說的精確文字」,但確信他在演說將會提到「從對抗走向對話」,這呼應了美國一致且連貫的一個中國政策,確保北京與華府對彼此意圖「沒有誤解」,避免競爭走向對抗。

 

同時,習近平對馬英九與青年訪團的致詞,也被外界認為再度確認和統而非武統,是北京對台目前優先政策;強化兩岸青年交流也好像為時未晚。如此看來,美中台三方都樂於加固台海護欄,避免在美中兩大議程—拜登總統爭取連任、與北京延遲已久、對救經濟、穩預期極為重要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之前,橫生變數。而目前這個中、美關注的即期變數,就是台灣520總統就職演講涉及兩岸定位的內容。

 

520演說:一個現狀、各自表述

 

即便520演講內容,提及到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定義的現狀,仍與蔡總統「兩岸互不隸屬」併陳,可以預期的結果應該還是「一個現狀、各自表述」。換句話說,賴、蕭新政府當然不會遷就中共有關「民族」、「融合」的期待;北京也不會期待賴、蕭願意從蔡政府8年執政已經達成的「中華民國臺灣」政治目標後退;華府更不會因為北京不滿或台北演講表述尚屬周全,改變對台灣政府與社會禦敵各項緊迫要務的指導與支持。

 

華府穿梭管理520效應,呼應著拜登政府對華「競勝」(outcompete)的大戰略:在激烈競爭、有限衝突、避免開戰之下贏得中美大國對抗。基於疫情以來對中國經濟前景嚴峻的判斷,拜登團隊多次向中方傳達「四不一無意」的戰略意圖。其動態護欄類似一種「箱型管理」,即下不破底:會有衝突,但避免逼迫北京開戰;上不觸頂:可有合作,但不讓中共挽回頹勢。北京目前也進入「異常複雜、艱鉅繁重」、「穩是大局」的關鍵年。中共因而亦形成對美雙底線政策,一樣是上不破頂:制約美台持續空洞化「一個中國」概念;下不穿底,除非被逼到牆角,盡量避免大國戰爭

 

然而這樣「箱型管理」式的護欄,存在著複雜難解的結構性問題:即美、中對彼此在大國競爭中的戰略目標,極度缺乏互信。這種互信的缺乏還隨著兩國社會內部的重大挑戰而更加深化。在北京方面,問題在於為承諾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長期連任的習近平,如何克服因美國聯合西方多種抵制加重的經濟困境。在美國方面,挑戰則是社會內部對除了「中國威脅」外幾乎所有議題50% vs. 50%的分裂。「時勢造英雄」,川普狂潮只是超過10年這個深刻分裂最醒目的產物。從此觀之,華府此刻以520演講為「契機」,只是在兩強所有其他領域都只有對話、缺乏有效合作下,極少數短期能「增信釋疑」的抓手;北京目前也只是將計就計。那麼如何能期待台海在後拜登時期能太平無事、長治久安?

 

美方要以節制台北,去連動伊朗、北韓、俄烏戰爭等議題,要求中方「互惠」,但同時繼續就「過度產能」,施壓中國剛略有起色的出口與各項「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產品。那麼北京除了「坦率、建設性」對話外,自難真正買單。或許王毅與布林肯通話後,北京確實向德黑蘭曉以利害,致使伊朗駐敘利亞使館被炸後還擊的規模,暫時降溫;這算是不完全反對美國中東秩序的表態。但從北京近期與平壤密切的互動,普京總統即將訪華,以及駐聯合國代表嚴厲批判美國否決巴勒斯坦入聯來看,中方顯然對美方預示對華造船業等新領域實施301制裁、美日安保升級、日本加入AUKUS「第二支柱」合作、美日菲峰會後美國中程飛彈進駐呂宋島等冷戰級措施,深有所感。美方也有學者提醒「東升西降」未必因帳面上人民幣貶值而停止,中美經濟規模縮小仍可能持續。中情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更公開說習近平決心在有生之年「控制」臺灣。如果美、中間的大國「權力轉移」沒有煞車,第一島鏈是西方制衡陸權國的死線,華府何有真正落實「四不一無意」的空間?

 

手段更多彈性、勝利無可取代?

 

美國多位前官員與中國問題專家近期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的論證,生動說明了大國競爭繼續白熱化的情勢。

 

以反共知名的近日引起熱議的前海軍陸戰隊軍官、白宮國安副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與共和黨眾院美中戰略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發表的〈勝利無可取代〉(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 America’s Competition with China must be Won, not Managed),就反對美國抗中目標自限於「管理競爭」,呼籲切斷對華最惠國待遇,鼓勵大陸民眾推動「政權更替」,才能最終贏得像是打垮蘇聯的勝利

 

如果說博明等人的「贏得二次冷戰」還自制於新冷戰,那麼以抗中知名的哈德遜中心(Hudson Institute)的研究員克雷內維奇(Andrew Krepinevich)的〈重中之重:贏得對華長期戰爭〉(The Big One: Preparing for a Long War with China)則呼籲可以考慮美中都不願、甚至有默契不使用核武、不進攻兩國本土之下,在臺灣甚至第一島鏈、中印邊界、南太、太空進行長期的、廣域的常規戰爭:枯竭戰(exhaustion)。他指出,中、美若打的是殲滅戰(annihilation)或者是消耗戰(attrition),需打擊兩國本土與基礎設施與能源目標,那最終還是會轉成核戰。若是改打一場不打兩國本土、戰場在其他地方(中國周邊)的枯竭戰,則雙方可能願意試試。由於威權體制下華人「能吃苦」(eat bitterness),華府與盟國需有鼓足毅力、敢於犧牲的共識和準備

 

最後,也應該關住更深邃的新冷戰在倫理學方面的準備。同屬保守陣營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學者白蘭斯(Hal Brands)近日發表的〈無道之世:美國能否以非自由的手段拯救自由秩序?〉(The Age of Amorality: Can America Save the Liberal Order Through Illiberal Means?)一文,引用美國神學家內布爾(Reinhold Niebuhr)與二戰名相邱吉爾的諭示,提醒各界「以邪惡的方法作對的事」,本就是人類常面對的困境。

 

骯髒的比賽、罕見的僥倖?

 

但面對歷代首要威脅,美國過去到現在,總有與「惡友」(controversial friends)如各種威權、專制、共黨政權合作,甚至動用「非法」方法取勝的前例。聯合史達林打敗希特勒、聯合毛澤東圍堵蘇聯都是。這樣做最終的說服力在於贏得了兩次大戰與冷戰。與中俄對抗在當今關鍵10年,也是「骯髒的比賽」(dirty game)。但事關未來生活方式與文明前景,只要大方向有道德羅盤指引,華府不需拘泥於烏托邦的想法或戰術上的瑕疵。曾支持各種獨裁政權卻贏得冷戰的雷根總統證明,粗暴的手段若為高尚的目標服務,是應予寬容的

 

想像一下,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登及的沙龍
27會員
108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張登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2022/6/27 兩種持久戰開打,自由國際秩序將在這場鏖戰中變得日益模糊。我們能感知到的是,全球市場、全球科技、全球旅遊等過去以為低成本的生活模式已不可復返。這固然打擊了恐怖主義,卻使全球環境、全球能源、全球糧食、全球疫情都更難治理。目前只是無法預期會不會爆發「兩場」持久戰,會不會升級為熱戰。
Thumbnail
2022/6/27 兩種持久戰開打,自由國際秩序將在這場鏖戰中變得日益模糊。我們能感知到的是,全球市場、全球科技、全球旅遊等過去以為低成本的生活模式已不可復返。這固然打擊了恐怖主義,卻使全球環境、全球能源、全球糧食、全球疫情都更難治理。目前只是無法預期會不會爆發「兩場」持久戰,會不會升級為熱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