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青少年走過學業低潮,媽咪你可以這樣做 !

陪伴青少年走過學業低潮,媽咪你可以這樣做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跨國中的孩子,如何面對不適應期 ? 成績從不及格, 一路來到各科85分 !
除此之外,孩子在這一年, 還培養了自律與自信.
這位母親 , 到底做了什麼樣的關鍵性陪伴呢 ?

故事來到一年半前, 妘媽咪累積許久的和兒子間的負面情緒.在送唇膏給我的那一個片刻, 親子間的情緒在我眼前炸裂了.....

raw-image

我邀請母子坐下,簡單了解一下親子衝突的原因. 母親的在意和兒子的情緒.
發現原來母親在意孩子的態度 : 常回答「不可能!」「我做不到!」掛嘴邊.
升國中後學業成績一落千丈,常常抱著不及格成績回來!

【身為母親在意的是...】
我明白妘媽咪在意的不是成績,而是學習態度.這才國中一年級,如果現在就自暴自棄,未來路又該怎麼走下去?

【孩子隱藏的在意是...】
這時我轉身探訪兒子的心情.
輕聲問他:「老師知道你一定很努力了,但一定是遇到了什麼困難,對吧!你說出來,老師或許有辦法幫你喔!」
國中的他,支支吾吾的說:「我覺得很丟臉...」
擅長從情緒切入的我,抓到了關鍵字「丟臉」!

從這裡探索下去,才發現丟臉的發生,在於美語補習班,因發音不好而被全班取笑,青少年的孩子,怎麼能克服這樣的不好感受呢?
我輕聲在孩子耳旁說:「老師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有過被取笑的經驗.你知道老師後來怎麼突破的嗎?找家教或小班制,減少同學眼光,或許是可以嘗試看看的方法喔!不試試看,怎麼知道自己無法突破呢?」

由於妘媽咪,是一路跟著子玲老師學習【禪卡占心】的學員,我邀請她回家抽禪卡,做兩場抽牌梳理.

一.【梳理她冰山底層的擔心,是從哪裡來的?】
二.【梳理孩子底層恐懼,可以如何協助?】

raw-image

上面的截圖,記錄著一年半前,妘媽咪的自我梳理
一.【梳理她冰山底層的擔心,是從哪裡來的?】
透過抽禪卡占心,她找到了原來恐懼著-前夫的負面特質,兒子會傳承到那不負責任,沒有自律,常做錯事的狀態裡.當她梳理清楚後整個清爽了起來.

二.【梳理孩子底層恐懼,可以如何協助?】
透過禪卡占心,她看見牌卡中的『創造者』『成功牌』看見孩子,本質與未來都具備只要他內在想要,透過努力,孩子都能成功達陣.所以需要的是如何幫孩子重新建構自信的學習方式,把『憂傷牌』『治療牌』『控制牌』的隱藏能量,給釋放掉.

當妘媽咪把自己整理好自己,也與孩子談心後,共同找到彼此都認同的方式去試試.沒想到就找到很棒的家教老師.很有耐心的指導孩子的學習.

共重要的是,孩子就在母親的信任下,妘媽咪最常對孩子說的:「你自己安排,凡事盡力就好,媽媽相信你可以做到,因為你本來就很聰明。」

即使他考不到目標,我們還是會跟他說:「有進步就好。下次再加油!」

我採訪妘媽咪,一年半的時間,孩子從成績常在不及格徘徊,到現在多科分數有這麼棒的進步,你看見了什麼呢?

「我看到的不只是分數的成長,他開始有了自信:學校報告時,會在台上搞笑。畢旅行,在車上點歌高唱。回來還跟我說:他突破了。看見孩子變得有自信和自在,真的很感動...還有孩子這過程有了很好的自律性:近2個月,還有一個改變很大的生活習慣-每天可以自律9:00-9:30上床就寢.以前這要唸很久才上床睡覺,現在他懂得自我照顧.看了真的很開心」

「這才是分是數背後帶給我們的價值。我當初最擔憂的,孩子已慢慢的遠離那些並餵養出好的體質了-自律+自信。」

raw-image

妘媽咪到底做了哪些關鍵呢?子玲老師為你做個總整理:
一.先梳理自己的情緒,是因為在意什麼?這個在意從哪裡來的?
二.梳理孩子的情緒底層,是害怕什麼嗎?我們可以給出什麼協助呢?
三.對外找合適的資源,來協助孩子
四.對孩子的信任,讓孩子學習負責

希望這位母親真實走過來的路,也能成為你的滋養力量.
芙愛陪伴【點亮你心中的光】
是子玲老師的公益陪伴FB社團
歡迎重視教養的父母們
可以一起加入,每天帶來滿滿正能量喔

以下這段文 是妘媽咪看完這篇文章後
後續她的真心告白:
『猶記一年半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真的越來越緊繃,磨擦也一次比一次深。那時候,孩子透過字條和書信跟我溝通的的機率也越來越頻繁。我驚覺不妙了!!因為我在叛逆期時,也是這樣跟父母親表達我的想法。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我也不想讓孩子變得不知道怎麼跟我們「交談」。

既然,孫子玲老師先突破了孩子的防禦心,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擔憂。那麽,剩下的就是找到方法,和實際落實去執行了。

一年半了,孩子的改變真的很大!也越來越好了。現在孩子國三了,還願意常常分享學習點滴給我們,我很珍惜。感恩一路上遇到的貴人們』

avatar-img
孫子玲的沙龍 禪卡*情緒的療心導師
37會員
56內容數
子玲老師以禪卡占心,陪伴6000人以上,梳理內心打結的心線. 將人們容易遇見生活中的困境, 分為三個系列專題 - 1. 家庭關係的大小麻煩(伴侶/親子/夫妻) 2. 自我實現的打怪故事(夢想/職涯) 3. 身心靈療癒小書店 (好書推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
失敗是日常,從失敗中學習 在現代社會,失敗似乎成了一種禁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功,因此當孩子失敗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失望、焦慮,甚至責備孩子。然而,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無法避免。因此,如何教導孩子面對失敗,就成了父母必須面對的課題。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
失敗是日常,從失敗中學習 在現代社會,失敗似乎成了一種禁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功,因此當孩子失敗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失望、焦慮,甚至責備孩子。然而,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無法避免。因此,如何教導孩子面對失敗,就成了父母必須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