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神風特攻隊」狂襲基輔:無人機能否改變俄烏戰局?

綜觀近期俄烏戰場,克里米亞大橋(Kerch Bridge,又稱「刻赤大橋」)受襲誘發了戰況升級,俄羅斯隨後針對烏克蘭民用設施展開報復。在此過程中,無人機的角色引發輿論關注。
10月10日,烏克蘭軍方表示俄羅斯出動24架無人機和84枚巡航導彈,襲擊了烏克蘭至少14處地區;10月13日,基輔州(Kyiv)連續第4天響起防空警報,部分基礎設施受襲毀損,烏方指控俄羅斯以伊朗無人機發動攻擊;10月17日,烏克蘭多地再遭導彈襲擊,首都基輔亦拉響防空警報,並在無人機襲擊下發生數起爆炸,基輔市長克里琴科(Vitali Klitschko)隨後於Telegram上釋出毀損的無人機殘骸照,稱俄羅斯出動了「神風無人機」(kamikaze drones)。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亦於同日表示,「神風無人機和導彈正在攻擊烏克蘭」。
據CNN報道,烏克蘭所謂「神風無人機」,乃是意指「自殺式無人機」,也就是俗稱「遊蕩彈藥」(Loitering munition)的小型、可擕式的空中武器系統,其可於潛在目標區待命一段時間,再經遙控方式發起攻擊。至於俄羅斯何以會有「神風無人機」,烏克蘭與美國情報部門表示,是伊朗製造後轉售俄羅斯所致。對此指控,伊朗外交部於17日反駁,稱伊朗從未向俄烏任何一方提供過武器,對俄烏戰爭的立場也是保持中立、積極促談,並反對以結束戰爭為由,向任一方提供軍火。
然不論俄羅斯的無人機從何而來、是否真為伊朗提供,外界更關注的,是無人機對俄烏戰局的實質影響。

「無人機革命」有其局限
自軍用無人機問世以來,不少分析皆稱其能推動戰爭革命,論述基礎約可分為以下三點。
首先,無人機可突破現代防空系統,從而提升持有方的進攻優勢;第二,無人機的生產成本低且複雜性有限,故能降低軍事行動門檻,並在大國與小國間實現「軍力再平衡」;第三,無人機能不受地面部署限制發起攻勢,故近距離作戰不再關鍵。
平心而論,上述主張皆有一定道理,但回顧此前中東與高加索戰場的無人機表現,所謂「無人機革命」的敘事似乎有其局限。
首先,是2011年以降的敘利亞內戰。無人機雖在偵查中發揮作用,卻未替叛軍帶來進攻優勢,而是遭到俄羅斯防空系統壓制;且叛軍與恐怖組織雖都使用無人機,卻沒能實現自己與正規軍間的「軍力再平衡」,因為諸如美國等國家武裝同樣會使用無人機,且其性能更好、打擊精度更高,結果反是擴大了雙方的非對稱性;至於無人機能否完全取代近戰,敘利亞的戰場態勢也給出否定答案,如今各方在敘利亞的割據狀態,更大程度上是長期推進、圍攻、正面交戰、撤退、反擊的均衡結果,而非無人機純粹打擊所致。
其二,是2019年至2020年的利比亞無人機戰爭。交戰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GNA)、利比亞國民軍(LNA)皆使用了無人機,但防空系統同樣扮演了關鍵角色:LNA由阿聯酋處獲得俄羅斯的近程防空系統,摧毀了大量GNA的無人機;此後土耳其介入戰局,向GNA提供了地空導彈與電子戰系統,又反過來消解LNA無人機的巨大優勢。
由此脈絡來看,利比亞戰場的無人機戰役,同樣沒能實現雙方的「軍力再平衡」,而是與敘利亞案例類似,強弱雙方皆使用無人機,較強一方有更多條件優化無人機的效能,結果反是擴大既有的戰場失衡,最終因域外勢力干涉才有所緩解。此外,無人機同樣無法在利比亞戰場取代近戰,不論是LNA或GNA,雙方都要依靠步兵小隊和僱傭兵執行關鍵任務,包括控制和保護戰略基礎設施、發起地面進攻、奪回戰略要地或進行掃蕩,而上述行動皆非無人機可以取代。
最後,是2020年的納卡衝突,無人機看似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實反映的是阿塞拜疆對亞美尼亞的實力輾壓。亞美尼亞並不具備應對近程/遠端、低空/高空多重威脅的多層次綜合防空體系,其地空導彈排炮仍是蘇聯裝備,電子戰能力也相當有限,故既無法有效偵測阿塞拜疆無人機,也難以確實攔截;反之,阿塞拜疆的軍事體系現代化程度明顯優於亞美尼亞,更獲得了域外大國土耳其的協助。
故戰爭爆發不久後,亞美尼亞可謂是一路捱打,且戰爭的後續發展也與「無人機革命論」的預測不同,弱勢的亞美尼亞並未寄望以無人機實現「軍力再平衡」,而是開始使用彈道導彈進行反擊。此外近戰同樣在納卡衝突扮演重要角色,儘管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精確制導武器與無人機皆發揮了殺傷作用,步兵與裝甲部隊仍是守住防線、推進前線的關鍵。

總體軍力差距才是關鍵
綜上所述,無人機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場型態,卻仍有其局限:在對手防空系統強大、軍事基礎厚實的前提下,無人機未必能取得進攻優勢;且若敵對雙方皆使用無人機,則衝突可能走向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態勢;但即便情況如此,域外大國仍能借着援助防空系統、電子戰系統,來重新平衡無人機參戰後的戰場態勢;此外儘管無人機的殺傷威力不容小覷,短期之內其仍無法完全取代近距離作戰。
換言之,要最大程度發揮無人機效能、獲取戰場優勢,雙方的總體軍力差距至關重要,包括防空系統的現代化程度、外界的軍事支援多寡等。
而以此視角來觀察俄烏戰場的無人機戰役,便能發現局勢演進的強弱博弈。首先,烏克蘭自身並無成熟的無人機產業與機隊,但戰爭爆發後,其分別自土耳其、馬斯克(Elon Musk)處獲得了Bayraktar TB2無人機與「星鏈」(Starlink),並在俄軍防空系統尚未到位時,趁隙發動攻勢。在戰爭爆發後的前幾周,烏方無人機不時能擊毀俄軍坦克與車隊,原因便是此時俄軍常以孤立單位和縱隊行動,幾乎沒有空中支援,故易成為無人機的獵殺目標;然自4月以來,俄軍轉入頓巴斯地區作戰,也構築了有效的防空系統,TB2的擊打效果由此大幅減弱。
而烏克蘭收到的無人機並不只有TB2,還包括來自美國的數百架「彈簧刀」無人機(Switchblade),其打擊方式就與此次襲擊基輔的無人機類似,皆是「神風自殺式攻擊」;但其缺點亦與TB2相同,那便是不易躲過俄軍的防空系統,易被攔截擊毀。此前烏克蘭曾要求美國援助單架成本超過2,000萬美元的MQ-1C灰鷹無人機,但美方並未應允,原因便是其擔憂俄軍嚴密的防空系統,會讓昂貴的MQ-1C「有去無回」,甚至落入俄方之手、機密盡顯。
簡言之,俄軍的防空系統有效阻卻了烏克蘭的無人機攻勢;與之相比,烏克蘭的防空系統便脆弱許多,故在俄羅斯祭出導彈與無人機攻勢後,其便多次要求歐美國家支援防空系統。然而這一發展並不代表俄羅斯將能借無人機獲取戰場優勢,因其襲擊目標根本不在前線、而是聚焦大城內的各式民用設施。歸根結柢,俄羅斯近期的無人機襲擊,仍是為了報克里米亞大橋受襲之恨,同時恫嚇烏克蘭所致,而非着眼於戰場上的城池得失。
俄烏戰爭發展至今,已持續七月有餘。對眼下有意鞏固俄佔領土的莫斯科來說,不論是導彈或無人機,都無法完全取代步兵的軍靴。再結合前述烏克蘭無法有效突破俄軍防空系統、俄軍也無意在前線大量投入無人機的情況來看,雙方的戰場輸贏,比拚的仍是總體軍力的差距,無人機儘管在不同時期扮演了不同角色,卻絕非輸贏的關鍵。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0.19
「神風特攻隊」狂襲基輔:無人機能否改變俄烏戰局?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6784?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