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會是俄烏戰爭的「和平使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9月28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作川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表對於俄烏衝突的新看法。
其指出,北溪被炸「可能導致重大升級或戰爭」,美國領導層應保持冷靜。「不要因為管道爆炸而使事情變得更糟。要有戰略眼光、要聰明,現在就必須達成協議。」特朗普強調,「雙方都需要、都想要達成協議,整個世界岌岌可危,我來帶頭?」(Both sides need and want it. The entire World is at stake. I will head up group?)。
而這並非特朗普首次對俄烏衝突發表意見。回顧此前,2月21日普京(Vladimir Putin)簽署法令,承認烏東兩「共和國」獨立時,特朗普便曾公開表示讚賞,稱普京此舉「真是天才」;24日戰爭爆發後,面對排山倒海的譴責聲浪,特朗普忽又修改措辭,抨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大屠殺」。
到了3月,特朗普提高譴責聲調,呼籲美國應該用「核攻擊」威脅俄羅斯。除此之外,特朗普也異想天開,表示美國應在F-22戰機上掛中國國旗,「把俄羅斯的垃圾炸掉」,接下來坐着看中俄互鬥。
兩相對照,特朗普顯然不是純粹的「和平主義者」,對俄烏衝突的主張也不斷生變。但究其心之所向,俄烏衝突在其語境下的角色作用看似矛盾、實則一脈相承:凸顯自己,貶低拜登(Joe Biden)。

如果特朗普是美國總統

回顧過往,特朗普還是總統時,其實並不積極評論俄烏衝突,也不認為有替烏克蘭「主持公道」的強烈必要。2019年9月,特朗普曾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會晤,並建議後者應與普京「聚在一起解決問題」,引發了烏方震驚。
然其卸任總統兩年後,俄烏衝突急速白熱化、美國即將迎來中期選舉,兩股脈絡交互碰撞下,特朗普彷彿看到了政治生涯的「戰略機遇」,開始了對俄烏衝突的「花式表態」。在其語境下,這場衝擊後冷戰秩序的地緣劇變,似乎僅是成全其個人光環的政治舞台,而台上僅有兩個角色,既非普京、也非澤連斯基,而是身為男主角的自己,以及作為陪襯的拜登。
以稱讚普京承認烏東兩地獨立「真是天才」為例,特朗普也在同段訪談中表示,普京之所以選擇現在、而不是在自己擔任總統期間「入侵」烏克蘭,是因為自己與普京的關係比拜登更好,「我非常了解普京。我和他相處得很好。他喜歡我,我喜歡他。」但話鋒一轉,特朗普又批評拜登對普京行動的回應不夠有力,並稱在拜登任期內,「原油價格飆升,俄羅斯正因此變得富有」。
由上述談話可見,在狙擊拜登的主旋律下,特朗普其實並不忌諱沾染「親俄」的禁忌色彩,更不顧忌在同一訪談中流露立場的前後矛盾,既能稱讚普京,又能轉瞬抨擊拜登「放任俄羅斯坐大」,彷彿普京與俄羅斯毫無關係、只是恰好出現在同段對話裡的錯位國家與總統。
戰爭爆發後,特朗普更是磨刀霍霍、四下出擊,雖未再正面稱讚普京,卻仍持續借着俄烏戰事自我宣傳、挖苦拜登。例如在抨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大屠殺」後,特朗普強調,「假如我還繼續任職,俄羅斯不敢併吞任何一寸土地,更不敢發動入侵行為」,顯然意在反襯拜登「缺乏威望」;在提出用「核攻擊」威脅俄羅斯的驚天異想後,特朗普表示若自己是美國總統,將派遣核潛艇在俄羅斯海岸邊「來回航行」,以向普京施壓,此一敘事也明顯是嘲諷拜登「膽小怯懦」。
至於近期「我來帶頭斡旋」的提議,特朗普同樣有自己的政治算計。其雖高調表示「我來帶頭」,卻對理想的「協議」內容一字不提、對如何斡旋的相關規劃惜字如金,倒是不忘再次強調,「若由我擔任總統、並為局勢提供解決方案,烏克蘭戰爭將永遠不會發生」,顯然是有意形塑自己與拜登「黑白分明」的人設對比:拜登好戰激進、不顧毀滅風險,硬要與俄羅斯玉石俱焚;特朗普則冷靜沉着、大局為重,掛心世界和平,彷彿幾個月前高呼要以「核攻擊」威脅俄羅斯、要派出核潛艇駛向俄羅斯沿岸的,是名字恰好同為特朗普的陌生人。

極化政治才是關鍵

平心而論,特朗普的論述並非全無道理,俄烏局勢在其任內確實有所受控,美俄關係也確是在拜登上台後持續走低,俄烏戰爭亦是在2022年爆發,而非2016年至2020年。歸根結柢,拜登對於局勢的惡化確實責無旁貸。
但特朗普的種種表態同樣無助解決眼下戰局,因為不論是稱讚普京天才、呼籲美國出動核潛艇,或是提出意義不明的「我來帶頭斡旋」,特朗普的目的都不是促成戰爭結束,而是瞄準了美國日漸嚴重的民粹與極化政治,希望藉着圍繞俄烏戰爭的種種政治表演,打造自己剛猛、睿智、天才的愛國形象,以滿足不同支持群眾的想像與崇拜心理,為下次「鯉躍龍門」累積政治資本。
回顧近20年的美國政治生態,特朗普的行徑體現了時代之變。2008年金融危機後,民粹主義急遽抬頭,美國先後爆發了「茶黨」運動、「佔領華爾街」運動;與此同時,伴隨美國經濟、產業格局變化,美國的兩黨政治也開始了力量重組。
從原有的政經結構來看,冷戰結束以降的美國政治可分成兩大板塊,分別是民主黨代表的東北部-太平洋沿岸、共和黨代表的南部-中西部地帶。然而過去20年內,美國製造業嚴重外流,藍領階層的生計為此大受衝擊,導致了原本屬於民主黨傳統票倉,以白人藍領為主體、以傳統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的「鐵鏽帶」,在2016年轉向共和黨,促成特朗普成功問鼎總統寶座。而後民主黨雖在2020年重奪密西根、威斯康星和賓夕法尼亞等「鐵鏽帶」,卻不意味民主黨對白人藍領的吸引力成功壓過共和黨,而是一定程度上搭了「疫情便車」所致。換言之,新一輪美國政治版圖的重組進程尚在進行、遠未終結。
在此過程中,左右翼民粹的撕裂逐漸浸染美國的兩黨鬥爭,導致了政治文化與政策的急速極化。在政治文化上,為求曝光與民粹支持,美國兩黨精英愈發不顧基本的政治社會規範,偏好發表誇大其詞、聳人聽聞的言論;在對外政策上,美國的外交用語與動作愈發越誇張尖刻,似乎在排除挑釁與對抗色彩的詞彙後,便不知如何行文發聲,早在俄烏戰爭爆發前,美國的對華取態便是典型案例,對華政策更是漸被對抗與冒險的趨勢所宰制,風險管控機制愈發失能。
由此脈絡觀之,特朗普針對俄烏戰爭的種種表態,看似相互矛盾、無助戰局,實則在極化與民粹政治的場域內,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時代意義」。到頭來,特朗普做不了、也無意成為俄烏戰爭的「和平使者」,倒是可能成為支持者眼中的「新華盛頓」,為美國的「再建國」寫下時代註腳。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0.7
特朗普會是俄烏戰爭的「和平使者」?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287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38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0月4日,美國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於Twitter上發文,提出「烏克蘭-俄羅斯和平」四點方案:第一,在俄羅斯佔領的烏克蘭地區再度舉行全民公投,由聯合國監督;第二,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第三,確保向克里米亞供水;第四,給予烏克蘭中立地位。
9月30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接受了智庫外國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線上訪問,並稱「俄羅斯已在某種程度上輸掉了烏克蘭戰爭」(Russia has, in a way, already lost the war)。
莫斯科時間9月23日至27日,頓涅茨克(Donetsk)、盧甘斯克(Luhansk)、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和赫爾松(Kherson)四地舉行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公投。
9月27日,德國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聯邦總理科爾基金會(Chancellor Helmut Kohl Foundation)的開幕式上發表演講,呼籲西方國家認真對待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言論。
9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作普丁、蒲亭或蒲廷)發表面向全國的公開電視講話,宣佈即日起在俄羅斯聯邦境內進行部分動員。據路透社表示,這是俄羅斯在二戰後的首次動員,阿富汗戰爭、車臣戰爭時都未曾有過。
9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作普丁、蒲亭或蒲廷)舉行會談。
10月4日,美國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於Twitter上發文,提出「烏克蘭-俄羅斯和平」四點方案:第一,在俄羅斯佔領的烏克蘭地區再度舉行全民公投,由聯合國監督;第二,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第三,確保向克里米亞供水;第四,給予烏克蘭中立地位。
9月30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接受了智庫外國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線上訪問,並稱「俄羅斯已在某種程度上輸掉了烏克蘭戰爭」(Russia has, in a way, already lost the war)。
莫斯科時間9月23日至27日,頓涅茨克(Donetsk)、盧甘斯克(Luhansk)、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和赫爾松(Kherson)四地舉行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公投。
9月27日,德國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聯邦總理科爾基金會(Chancellor Helmut Kohl Foundation)的開幕式上發表演講,呼籲西方國家認真對待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言論。
9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作普丁、蒲亭或蒲廷)發表面向全國的公開電視講話,宣佈即日起在俄羅斯聯邦境內進行部分動員。據路透社表示,這是俄羅斯在二戰後的首次動員,阿富汗戰爭、車臣戰爭時都未曾有過。
9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作普丁、蒲亭或蒲廷)舉行會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宮,對金融市場絕對是“爆炸性”的核彈。 近日,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公開表達了他對總統在利率與貨幣政策上應具發言權的立場,這一看法直接挑戰了美聯儲長久以來保持的政治中立與獨立決策的傳統。 在週四於海湖莊園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特朗普自信滿滿地分享道:「憑藉我個人在商業領
Thumbnail
槍聲一響 ( 真的遇刺 ),勝選在望。川普狂傲激起的民粹浪漫和他的搭檔范斯上演的真實美國夢,會掀起更甚以往的反全球化浪潮嗎 ?
Thumbnail
美東時間6月28日,一場事隔四年的「大戰」再次掀起! 當天晚間,美國現任總統拜登與前任總統特朗普在亞特蘭大的CNN總部演播廳進行首場閉門電視辯論。整場辯論持續9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現場火藥味十足,特朗普全力指責拜登是美國的威脅。 當然,拜登不甘示弱地表示「我這輩子從來沒聽過這麼多胡言亂
以色列制定攻黎巴嫩計畫,真主黨領袖警告將全面無上限反擊、賽普勒斯若協助以色列就一起打。 俄羅斯北韓簽訂戰略協定後,南韓跳腳宣布要援烏。 BJ:看起來另一場戰爭隨時爆發(早就爆發?),再來就世界大戰了。老美(拜登)的態度最關鍵。 川普是很糟糕,但拜登已經搞砸了,民主最重要的精神不就是搞砸換人嗎?天佑
美烏雙邊安全協議 今天早上看到一則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6月13日在義大利簽署雙邊安全協議,拜登表示,目標是強化烏國長期且可恃的防衛及嚇阻能力,主要是提供武器和彈藥、情報共享、代訓烏軍,以及強化烏克蘭軍隊和北約軍隊之間的軍事互操作性,而不是派遣美軍到烏克蘭作戰。;澤倫斯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最近特朗普有关北约的言论。这两天还是挺火的。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最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的一次集会上​,讲述他曾在一次和其他北约成员国领导人会面时,其中一个北约成员国的总统问他:“如果我们不付待在北约组织的会员费,在遭受到俄罗斯
Thumbnail
在南卡羅來納的最近一次競選集會上,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北約成員國和俄羅斯的問題發表了具爭議性的言論。他表示,他會「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未能履行其在西方軍事聯盟中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北約成員國。
世界開始為川普第二任總統的後果做好準備。 包括關稅、可能放棄烏克蘭和台灣、與其他盟友的交易方式、與敵人的激進以物易物貿易以及全球規則的進一步衰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宮,對金融市場絕對是“爆炸性”的核彈。 近日,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特朗普公開表達了他對總統在利率與貨幣政策上應具發言權的立場,這一看法直接挑戰了美聯儲長久以來保持的政治中立與獨立決策的傳統。 在週四於海湖莊園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特朗普自信滿滿地分享道:「憑藉我個人在商業領
Thumbnail
槍聲一響 ( 真的遇刺 ),勝選在望。川普狂傲激起的民粹浪漫和他的搭檔范斯上演的真實美國夢,會掀起更甚以往的反全球化浪潮嗎 ?
Thumbnail
美東時間6月28日,一場事隔四年的「大戰」再次掀起! 當天晚間,美國現任總統拜登與前任總統特朗普在亞特蘭大的CNN總部演播廳進行首場閉門電視辯論。整場辯論持續9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現場火藥味十足,特朗普全力指責拜登是美國的威脅。 當然,拜登不甘示弱地表示「我這輩子從來沒聽過這麼多胡言亂
以色列制定攻黎巴嫩計畫,真主黨領袖警告將全面無上限反擊、賽普勒斯若協助以色列就一起打。 俄羅斯北韓簽訂戰略協定後,南韓跳腳宣布要援烏。 BJ:看起來另一場戰爭隨時爆發(早就爆發?),再來就世界大戰了。老美(拜登)的態度最關鍵。 川普是很糟糕,但拜登已經搞砸了,民主最重要的精神不就是搞砸換人嗎?天佑
美烏雙邊安全協議 今天早上看到一則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6月13日在義大利簽署雙邊安全協議,拜登表示,目標是強化烏國長期且可恃的防衛及嚇阻能力,主要是提供武器和彈藥、情報共享、代訓烏軍,以及強化烏克蘭軍隊和北約軍隊之間的軍事互操作性,而不是派遣美軍到烏克蘭作戰。;澤倫斯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最近特朗普有关北约的言论。这两天还是挺火的。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最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的一次集会上​,讲述他曾在一次和其他北约成员国领导人会面时,其中一个北约成员国的总统问他:“如果我们不付待在北约组织的会员费,在遭受到俄罗斯
Thumbnail
在南卡羅來納的最近一次競選集會上,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北約成員國和俄羅斯的問題發表了具爭議性的言論。他表示,他會「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未能履行其在西方軍事聯盟中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北約成員國。
世界開始為川普第二任總統的後果做好準備。 包括關稅、可能放棄烏克蘭和台灣、與其他盟友的交易方式、與敵人的激進以物易物貿易以及全球規則的進一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