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會是俄烏戰爭的「和平使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9月28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作川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表對於俄烏衝突的新看法。

其指出,北溪被炸「可能導致重大升級或戰爭」,美國領導層應保持冷靜。「不要因為管道爆炸而使事情變得更糟。要有戰略眼光、要聰明,現在就必須達成協議。」特朗普強調,「雙方都需要、都想要達成協議,整個世界岌岌可危,我來帶頭?」(Both sides need and want it. The entire World is at stake. I will head up group?)。

而這並非特朗普首次對俄烏衝突發表意見。回顧此前,2月21日普京(Vladimir Putin)簽署法令,承認烏東兩「共和國」獨立時,特朗普便曾公開表示讚賞,稱普京此舉「真是天才」;24日戰爭爆發後,面對排山倒海的譴責聲浪,特朗普忽又修改措辭,抨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大屠殺」。

到了3月,特朗普提高譴責聲調,呼籲美國應該用「核攻擊」威脅俄羅斯。除此之外,特朗普也異想天開,表示美國應在F-22戰機上掛中國國旗,「把俄羅斯的垃圾炸掉」,接下來坐着看中俄互鬥。

兩相對照,特朗普顯然不是純粹的「和平主義者」,對俄烏衝突的主張也不斷生變。但究其心之所向,俄烏衝突在其語境下的角色作用看似矛盾、實則一脈相承:凸顯自己,貶低拜登(Joe Biden)。

如果特朗普是美國總統

回顧過往,特朗普還是總統時,其實並不積極評論俄烏衝突,也不認為有替烏克蘭「主持公道」的強烈必要。2019年9月,特朗普曾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會晤,並建議後者應與普京「聚在一起解決問題」,引發了烏方震驚。

然其卸任總統兩年後,俄烏衝突急速白熱化、美國即將迎來中期選舉,兩股脈絡交互碰撞下,特朗普彷彿看到了政治生涯的「戰略機遇」,開始了對俄烏衝突的「花式表態」。在其語境下,這場衝擊後冷戰秩序的地緣劇變,似乎僅是成全其個人光環的政治舞台,而台上僅有兩個角色,既非普京、也非澤連斯基,而是身為男主角的自己,以及作為陪襯的拜登。

以稱讚普京承認烏東兩地獨立「真是天才」為例,特朗普也在同段訪談中表示,普京之所以選擇現在、而不是在自己擔任總統期間「入侵」烏克蘭,是因為自己與普京的關係比拜登更好,「我非常了解普京。我和他相處得很好。他喜歡我,我喜歡他。」但話鋒一轉,特朗普又批評拜登對普京行動的回應不夠有力,並稱在拜登任期內,「原油價格飆升,俄羅斯正因此變得富有」。

由上述談話可見,在狙擊拜登的主旋律下,特朗普其實並不忌諱沾染「親俄」的禁忌色彩,更不顧忌在同一訪談中流露立場的前後矛盾,既能稱讚普京,又能轉瞬抨擊拜登「放任俄羅斯坐大」,彷彿普京與俄羅斯毫無關係、只是恰好出現在同段對話裡的錯位國家與總統。

戰爭爆發後,特朗普更是磨刀霍霍、四下出擊,雖未再正面稱讚普京,卻仍持續借着俄烏戰事自我宣傳、挖苦拜登。例如在抨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大屠殺」後,特朗普強調,「假如我還繼續任職,俄羅斯不敢併吞任何一寸土地,更不敢發動入侵行為」,顯然意在反襯拜登「缺乏威望」;在提出用「核攻擊」威脅俄羅斯的驚天異想後,特朗普表示若自己是美國總統,將派遣核潛艇在俄羅斯海岸邊「來回航行」,以向普京施壓,此一敘事也明顯是嘲諷拜登「膽小怯懦」。

至於近期「我來帶頭斡旋」的提議,特朗普同樣有自己的政治算計。其雖高調表示「我來帶頭」,卻對理想的「協議」內容一字不提、對如何斡旋的相關規劃惜字如金,倒是不忘再次強調,「若由我擔任總統、並為局勢提供解決方案,烏克蘭戰爭將永遠不會發生」,顯然是有意形塑自己與拜登「黑白分明」的人設對比:拜登好戰激進、不顧毀滅風險,硬要與俄羅斯玉石俱焚;特朗普則冷靜沉着、大局為重,掛心世界和平,彷彿幾個月前高呼要以「核攻擊」威脅俄羅斯、要派出核潛艇駛向俄羅斯沿岸的,是名字恰好同為特朗普的陌生人。

極化政治才是關鍵

平心而論,特朗普的論述並非全無道理,俄烏局勢在其任內確實有所受控,美俄關係也確是在拜登上台後持續走低,俄烏戰爭亦是在2022年爆發,而非2016年至2020年。歸根結柢,拜登對於局勢的惡化確實責無旁貸。

但特朗普的種種表態同樣無助解決眼下戰局,因為不論是稱讚普京天才、呼籲美國出動核潛艇,或是提出意義不明的「我來帶頭斡旋」,特朗普的目的都不是促成戰爭結束,而是瞄準了美國日漸嚴重的民粹與極化政治,希望藉着圍繞俄烏戰爭的種種政治表演,打造自己剛猛、睿智、天才的愛國形象,以滿足不同支持群眾的想像與崇拜心理,為下次「鯉躍龍門」累積政治資本。

回顧近20年的美國政治生態,特朗普的行徑體現了時代之變。2008年金融危機後,民粹主義急遽抬頭,美國先後爆發了「茶黨」運動、「佔領華爾街」運動;與此同時,伴隨美國經濟、產業格局變化,美國的兩黨政治也開始了力量重組。

從原有的政經結構來看,冷戰結束以降的美國政治可分成兩大板塊,分別是民主黨代表的東北部-太平洋沿岸、共和黨代表的南部-中西部地帶。然而過去20年內,美國製造業嚴重外流,藍領階層的生計為此大受衝擊,導致了原本屬於民主黨傳統票倉,以白人藍領為主體、以傳統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的「鐵鏽帶」,在2016年轉向共和黨,促成特朗普成功問鼎總統寶座。而後民主黨雖在2020年重奪密西根、威斯康星和賓夕法尼亞等「鐵鏽帶」,卻不意味民主黨對白人藍領的吸引力成功壓過共和黨,而是一定程度上搭了「疫情便車」所致。換言之,新一輪美國政治版圖的重組進程尚在進行、遠未終結。

在此過程中,左右翼民粹的撕裂逐漸浸染美國的兩黨鬥爭,導致了政治文化與政策的急速極化。在政治文化上,為求曝光與民粹支持,美國兩黨精英愈發不顧基本的政治社會規範,偏好發表誇大其詞、聳人聽聞的言論;在對外政策上,美國的外交用語與動作愈發越誇張尖刻,似乎在排除挑釁與對抗色彩的詞彙後,便不知如何行文發聲,早在俄烏戰爭爆發前,美國的對華取態便是典型案例,對華政策更是漸被對抗與冒險的趨勢所宰制,風險管控機制愈發失能。

由此脈絡觀之,特朗普針對俄烏戰爭的種種表態,看似相互矛盾、無助戰局,實則在極化與民粹政治的場域內,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時代意義」。到頭來,特朗普做不了、也無意成為俄烏戰爭的「和平使者」,倒是可能成為支持者眼中的「新華盛頓」,為美國的「再建國」寫下時代註腳。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0.7

特朗普會是俄烏戰爭的「和平使者」?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287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77會員
408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南卡羅來納的最近一次競選集會上,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北約成員國和俄羅斯的問題發表了具爭議性的言論。他表示,他會「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未能履行其在西方軍事聯盟中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北約成員國。
Thumbnail
在南卡羅來納的最近一次競選集會上,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北約成員國和俄羅斯的問題發表了具爭議性的言論。他表示,他會「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未能履行其在西方軍事聯盟中所承擔的經濟責任的北約成員國。
Thumbnail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周年前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月20日現身烏克蘭基輔。
Thumbnail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周年前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月20日現身烏克蘭基輔。
Thumbnail
原物料噴了、美國明天期中選舉
Thumbnail
原物料噴了、美國明天期中選舉
Thumbnail
是說美國白宮近日公布了最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再次明確界定美國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是俄羅斯與中國,可以說拜登政府仍沿續了川普政府所提出的大國競爭格局,甚至拜登與中國的對抗,還有越演越烈之勢。拜登政府所推出的晶片限制措施,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大,可能會讓中國的晶片產業倒退數年之久,難以在未來與美國競爭..
Thumbnail
是說美國白宮近日公布了最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再次明確界定美國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是俄羅斯與中國,可以說拜登政府仍沿續了川普政府所提出的大國競爭格局,甚至拜登與中國的對抗,還有越演越烈之勢。拜登政府所推出的晶片限制措施,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大,可能會讓中國的晶片產業倒退數年之久,難以在未來與美國競爭..
Thumbnail
9月28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作川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表對於俄烏衝突的新看法。
Thumbnail
9月28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作川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表對於俄烏衝突的新看法。
Thumbnail
2001年9月11日,基地組織(al-Qaeda,又譯作阿爾蓋達或蓋達組織)劫持了4架民航客機,對包括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在內的目標發動恐怖襲擊,造成近3,000人死亡、超過6,000人受傷。
Thumbnail
2001年9月11日,基地組織(al-Qaeda,又譯作阿爾蓋達或蓋達組織)劫持了4架民航客機,對包括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在內的目標發動恐怖襲擊,造成近3,000人死亡、超過6,000人受傷。
Thumbnail
一個75歲的美國前總統和一個79歲的美國現總統,這次吵得很激烈,直接點名,毫不留情。 按照美國政壇的慣例,前總統離職後,一般不公開批評現總統。但特朗普就是特朗普,對於美國災難性的撤離阿富汗,他實在看不下去了。 最近,他連發很多條聲明,其中一條,主題鮮明,強烈呼籲:拜登辭職。 為什麽? 特朗普的理由
Thumbnail
一個75歲的美國前總統和一個79歲的美國現總統,這次吵得很激烈,直接點名,毫不留情。 按照美國政壇的慣例,前總統離職後,一般不公開批評現總統。但特朗普就是特朗普,對於美國災難性的撤離阿富汗,他實在看不下去了。 最近,他連發很多條聲明,其中一條,主題鮮明,強烈呼籲:拜登辭職。 為什麽? 特朗普的理由
Thumbnail
今日的美國政情,關乎全球對廿一世紀的價值取向,可惜太多半睡不醒的兩足動物,與混噩纏綿終生,迷妄度日。2020美國大選非特朗普與拜登之爭﹑非共和黨與民主黨之爭﹑亦非僅僅是美國與中共之爭,背後的錯縱複雜,下的是一盤龐大的暗棋。
Thumbnail
今日的美國政情,關乎全球對廿一世紀的價值取向,可惜太多半睡不醒的兩足動物,與混噩纏綿終生,迷妄度日。2020美國大選非特朗普與拜登之爭﹑非共和黨與民主黨之爭﹑亦非僅僅是美國與中共之爭,背後的錯縱複雜,下的是一盤龐大的暗棋。
Thumbnail
2019年3月24日,美國司法部部長(總檢察長)比爾‧巴爾將有關通俄門調查報告的一封信送到國會。巴爾在信中說,沒有發現川普或他的團隊,在2016年競選活動與俄羅斯「共謀」試圖影響當年的大選。 3月22日,美國負責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長羅伯特‧穆勒將調查報告送給巴爾,結束了長達22個月的調查。至此,籠
Thumbnail
2019年3月24日,美國司法部部長(總檢察長)比爾‧巴爾將有關通俄門調查報告的一封信送到國會。巴爾在信中說,沒有發現川普或他的團隊,在2016年競選活動與俄羅斯「共謀」試圖影響當年的大選。 3月22日,美國負責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長羅伯特‧穆勒將調查報告送給巴爾,結束了長達22個月的調查。至此,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