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本基礎是建立在演繹橫跨清末民初時代的真實人物傳記上,但劇中呈現的豐富情感,時而歡樂明快,時而沉痛揪心的情節轉折,讓人在觀看時容易沈浸其中,與一般印象中調性較為沉悶的歷史劇有極大的不同。 《那年花開月正圓》本劇的主角周瑩(史稱:吳周氏)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受到眾人肯定的商界女首富。歷史上的周瑩年少守寡,憑藉自身的智慧與生意手腕縱橫商界,同時樂善好施造福鄉里,受到當地百姓的景仰推崇。而改編這位傳奇人物所推出的戲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雖然整體架構受限於歷史上的吳周氏的人生,但整部戲的發揮空間極大,人物設定的套用上也不與史實產生違和感。 在人物設定方面,史實的周瑩是千金小姐,《那年花開月正圓》戲中的周瑩則是親生父母不詳從小隨養父居無定所賣藝維生(如同今日的街頭藝人)。正因戲中的周瑩不具備千金小姐該有的禮節與矜持,反而更能說服觀眾她在商場上打滾拼搏所使用的手段是合理的。試想,一個千金小姐縱然有經商天分,真能毫無顧忌的拋頭露面和男人們談生意嗎?因此,因應劇本需求所做的人設變動屬於可接受範圍,觀眾只需放輕鬆看戲,不必去在意是否符合史實。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情部分主要以兩條主線進行,第一條是描述周瑩如何撐起破敗的夫家「吳家東院」,在資源極度有限的情況下,白手起家成功翻轉人生,最終成為名聞遐邇的女首富。這部份的劇情既有商場上的爾虞我詐,亦有人與人之間互助的可貴情誼。可以清楚看到周瑩的成功,全憑著她的靈巧與堅毅還有寬容。 另一條主線是周瑩的感情世界,一開始和丈夫吳聘的恩愛甜蜜,卻因命運捉弄而極為短暫。後來周瑩雖將生活重心放在商場上,但持續和敵手沈星移接觸,逐漸被他的執著坦率和情義相挺感動,卻也嘗到什麼是相愛卻無法廝守的苦澀滋味,讓觀眾看了很是揪心。周瑩的兩段感情看似無疾而終,但過程中的甜蜜深情的「質」絕對大於「量」,因此周瑩在情場上依然屬於勝利組。 在演員方面,以《後宮甄嬛傳》走紅的演員孫儷,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演技更加精湛,靈活的演出周瑩從與大戶人家格格不入不服禮教的平民女子,逐漸蛻變成有謀略見識的女商人。 而《那年花開月正圓》劇中的另一個主角沈星移,由陳曉飾演,他同樣以出色的演技表現出一個不學無術的紈褲子弟,在與周瑩相遇後,兩人亦敵亦友的在商場上較勁,後來歷經家道中落而性格越趨沉靜。 《那年花開月正圓》戲中的另一大亮點,是飾演反派角色杜明禮的俞灝明,他詮釋出這個角色的陰險謀略,然而又有著身不由己、無法訴說的悲哀,起承轉合的表現鮮明,令人印象深刻。唯一比較可惜的地方,我覺得是在《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後段部份,劇情發展至周瑩收養了一名兒子名為懷先,從此母子相依相伴。但可能是礙於演員人選的關係,懷先並未隨著劇中的時光流逝成長,童年與少年時期的懷先始終由同一位童星演出,直到後來演到懷先長大要離家留學時才更換適齡的年輕演員。假如懷先這個角色能由三位不同年齡的演員擔任,便能更呼應劇中角色的成長,與時間的流逝感。
「花開月圓終有時,相逢未晚待那年」這句詩是《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副標題。觀賞完本劇後,我覺得對周瑩而言,她和吳聘的相識相知相戀是月圓,和沈星移的相遇則是花開。雖然花開,花期甚美,但終究迎來的是花落,何時再待花開,卻是遙遙無期;雖然月圓,看似完滿,但終究曇花一現,月缺的日子比月圓更多,月圓只存在於記憶中的美好。劇名完全濃縮了周瑩的愛情象徵,讓看似平凡的「那年花開月正圓」一句話賦予令人感嘆的深意。 整體而言,《那年花開月正圓》整齣戲劇的編排相當精彩,幾乎沒有冷場,劇情走向順暢,節奏也很明快,劇中演員的演技亦出色,是部難得的佳作。
(本文圖片來源:
博客來網路書店《那年花開月正圓》DVD商品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