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XR: IVF-X: Posthuman Parenting in Hybrid Realit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沉浸共感度:★★★★

導演:Victorine van Alphen / 維多琳・凡艾爾分
製片國: Netherlands / 荷蘭
類型:沉浸式劇場,互動XR
年分:2021
片長:25min
官網:http://www.victorinevanalphen.nl/

(圖片來源:http://www.victorinevanalphen.nl/)

(圖片來源:http://www.victorinevanalphen.nl/)


必須親身體驗,才能「親眼看見」屬於你的寶寶。


導演Victorine van Alphen的作品《 IVF-X: Posthuman Parenting in Hybrid Reality》高雄電影節翻譯為《後人類計畫:訂製你的完美寶寶》,作品中假設人類已經有合成能自行分裂複製的人工卵子的技術(目前人類尚無此技術,所謂複製人仍必須將合成的細胞核殖入卵子,取代卵子的細胞核),且人類的寶寶已不再需要透過女性子宮培育,已於實驗室發展出可取代子宮的培育技術。

在如此「自由」的狀況之下,無論男女、只要想要,都可以「訂製」符合自己期待的小孩。訂製的自由度非常寬廣,包含不限人類基因--不只不限物種,甚至可以殖入外星生物的基因,性別當然是可以打破的,畢竟地球上多的是同時擁有兩性生殖結構、或無性生殖,或一生中可自然變換性別的物種,又加入外星生物不可捉摸的可能性。

透過數位問卷,確認「寶寶」訂單。(圖片來源:http://www.victorinevanalphen.nl/)

透過數位問卷,確認「寶寶」訂單。(圖片來源:http://www.victorinevanalphen.nl/)

進入「IVF-X」寶寶訂製公司,在「醫師」的評估與引導下,欣賞者透過平板完成複雜的問卷式意願單,送出訂單後,戴上頭戴式顯示器,即可「看到」在「育兒保溫箱」中已發育至「嬰兒」狀態的寶寶,寶寶會發出聲音,甚至欣賞者可以透過接觸「育兒保溫箱」與箱內寶寶進行有限度的互動。寶寶不能取出育兒保溫箱,畢竟有些人,如我,選擇外星基因,地球高溼多氧的環境可能危害寶寶的性命。

因為每個人送出的意願單不同,育成的寶寶也各不相同。我個人產製的寶寶:無性別、不需要太多人性、帶有外星基因,最終外形為黑色黃管海棉狀生物,乍看質感像是瀝青,有溼度、帶著水潤光澤,中央有暗紅色一明一滅的構造,據信是「心臟」,我的寶寶能收縮、舒張、有限度的扭動,扭動時會發出咕嚕聲與嚶嚶聲。

每一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且無法存檔,必須親身體驗,才能「親眼看見」屬於你的寶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crifice 生贄的沙龍
105會員
192內容數
AR、VR、MR、XR,歡迎與我一同沉浸體驗。
2025/03/26
《小王子》與《奧托的奇幻星球》基本設定諸多雷同,但如果以《小王子》為本預測《奧托的奇幻星球》的劇情發展,相信不僅僅是出乎意料,而且還會大受驚嚇!
Thumbnail
2025/03/26
《小王子》與《奧托的奇幻星球》基本設定諸多雷同,但如果以《小王子》為本預測《奧托的奇幻星球》的劇情發展,相信不僅僅是出乎意料,而且還會大受驚嚇!
Thumbnail
2025/03/18
沉重生的Maya成為Superhero,採取以暴致暴的手段對抗傷害她的人。
Thumbnail
2025/03/18
沉重生的Maya成為Superhero,採取以暴致暴的手段對抗傷害她的人。
Thumbnail
2025/02/19
我們以為導演Marcio SAL會把互動項使用在讓索爾重拾自信之上,然而,大部分的互動項設計在演奏音樂及跳舞之上。
Thumbnail
2025/02/19
我們以為導演Marcio SAL會把互動項使用在讓索爾重拾自信之上,然而,大部分的互動項設計在演奏音樂及跳舞之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世界各國非常注重少子化現象,也提出不少解決方案,只是大家都知道效果如何。 如果有別的解決方式,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嘗試
Thumbnail
世界各國非常注重少子化現象,也提出不少解決方案,只是大家都知道效果如何。 如果有別的解決方式,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嘗試
Thumbnail
(轉貼,來自澳洲量子醫學研究者整理) 人造胚胎體外培植,欺騙胚胎在卵子裡的技術 可預購人類,10年內讓人類滅絕,複製人基因改造,吃蟲就好,一無所有,但你很快樂...
Thumbnail
(轉貼,來自澳洲量子醫學研究者整理) 人造胚胎體外培植,欺騙胚胎在卵子裡的技術 可預購人類,10年內讓人類滅絕,複製人基因改造,吃蟲就好,一無所有,但你很快樂...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故事簡介: 未來將與病毒共存的世界,未施打疫苗的新生兒需與世界隔離,因此人們發明了一項作夢裝置...... 閱讀順序:由右至左 作品形式:黑白/彩色頁漫 創作時間:2021 因為是先前的作品搬運,所以某些關於病毒與疫苗在當下的描述,該情況會與現在有所不同。
Thumbnail
故事簡介: 未來將與病毒共存的世界,未施打疫苗的新生兒需與世界隔離,因此人們發明了一項作夢裝置...... 閱讀順序:由右至左 作品形式:黑白/彩色頁漫 創作時間:2021 因為是先前的作品搬運,所以某些關於病毒與疫苗在當下的描述,該情況會與現在有所不同。
Thumbnail
必須親身體驗,才能「親眼看見」屬於你的寶寶。
Thumbnail
必須親身體驗,才能「親眼看見」屬於你的寶寶。
Thumbnail
前情提要:某工人在垃圾場發現了可以複製人類的黏土,於是複製了好幾個自己,希望他們分攤工作,結果複製人開始複製自身的複製人,接著奇怪的基因混了進來,接著原本即為人類外形複製品的充氣娃娃也被注入生命氣息,活了過來,並且「產下」後代。情況開始失控……
Thumbnail
前情提要:某工人在垃圾場發現了可以複製人類的黏土,於是複製了好幾個自己,希望他們分攤工作,結果複製人開始複製自身的複製人,接著奇怪的基因混了進來,接著原本即為人類外形複製品的充氣娃娃也被注入生命氣息,活了過來,並且「產下」後代。情況開始失控……
Thumbnail
《未來犯罪》儼然成為了「柯能堡進化論」的發表會,寓言體式演繹著人類可能發生的近未來,啃食塑膠遭母親當成怪物殺害的男孩,成了變種世代的新耶穌,主角決定拋去道德剖開他幼小的身體,在眾人面前卻發現早有人為動過手腳的痕跡,讓準備提倡新進化論的父親只能當場宣告失敗。然而,得知了「男孩臟器是自然演化而來」的主角
Thumbnail
《未來犯罪》儼然成為了「柯能堡進化論」的發表會,寓言體式演繹著人類可能發生的近未來,啃食塑膠遭母親當成怪物殺害的男孩,成了變種世代的新耶穌,主角決定拋去道德剖開他幼小的身體,在眾人面前卻發現早有人為動過手腳的痕跡,讓準備提倡新進化論的父親只能當場宣告失敗。然而,得知了「男孩臟器是自然演化而來」的主角
Thumbnail
動筆寫下你心中的科幻影評,即有機會獲得釀電影最新雜誌乙本!➢還記得「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經典廣告詞嗎?高度自動化的城市裡,人與人造人共存,我們在虛擬空間經歷生與死,並眼見自己的身體、夢境和記憶都可以「人造」。不再是「人」的自己,是讓你害怕,還是興奮?
Thumbnail
動筆寫下你心中的科幻影評,即有機會獲得釀電影最新雜誌乙本!➢還記得「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經典廣告詞嗎?高度自動化的城市裡,人與人造人共存,我們在虛擬空間經歷生與死,並眼見自己的身體、夢境和記憶都可以「人造」。不再是「人」的自己,是讓你害怕,還是興奮?
Thumbnail
今天焦點─挑戰上帝的生命複製技術  1996年 英國蘇格蘭羅斯林學院(Roslin lnstitute)遺傳學科學家威爾莫特(Ian Wilmut,1944~),徹底顛覆傳統上認為動物的成熟體細胞,不可能無性繁殖(clone)成完整動物的理論,經過277次實驗失敗後,運用細胞核轉殖技術,成功的以人工
Thumbnail
今天焦點─挑戰上帝的生命複製技術  1996年 英國蘇格蘭羅斯林學院(Roslin lnstitute)遺傳學科學家威爾莫特(Ian Wilmut,1944~),徹底顛覆傳統上認為動物的成熟體細胞,不可能無性繁殖(clone)成完整動物的理論,經過277次實驗失敗後,運用細胞核轉殖技術,成功的以人工
Thumbnail
這場英文演講現場口譯的內容我聽得霧煞煞,錄音效果也不好,回家後腦袋一片空白,心裡很挫這下怎麼交稿!我抓太太來幫忙聽錄音,再趕緊上網查相關資料,交稿後收到滿意的回覆,真是一個小小的震撼教育。
Thumbnail
這場英文演講現場口譯的內容我聽得霧煞煞,錄音效果也不好,回家後腦袋一片空白,心裡很挫這下怎麼交稿!我抓太太來幫忙聽錄音,再趕緊上網查相關資料,交稿後收到滿意的回覆,真是一個小小的震撼教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