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去中心化:近代貿易貨幣之發展趨勢

自古以來,不少邏輯學、經濟學研究者們所提出的學說理論,因與人們日常生計高度相關,如:認知觀念、組織協作技巧、政府財稅政策等等,影響力很多時候超出外界的預期,宜列舉者恰如亞當‧斯密李斯特海耶克凱因斯穆勒等人,且他們對於「交易」這項人類社會中基本並普遍的活動,常有著更進一步的剖析。
l 『加密貨幣』的誕生
「實體貨幣」作為官方法定交易工具,基本都受各國發行單位(如:我國中央銀行)之公信力保證,賦予它在流通區內長期具備穩定價值,可以交換等值的物件、服務;如果單筆數值太小,不夠用來換取所需事物,還能累積起來再購買,即所謂「儲蓄」,整體而言具有耐久、重複使用、穩定循環等特點,於經濟體系中是一項具有保值意義的存在。而「虛擬貨幣」底下一種近似於現實法定貨幣定位的『數位加密貨幣』,本質上則是由一群匯集的電子紀錄資料所構成,透過密碼學中所使用的數學、演算法來建立,並依此作為持有者的標記憑證,同時也能在『位元世界』完成支付動作。
# 著名的「比特幣」即可謂『加密貨幣』之代表,其相傳中的設計者為中本聰(一說為化名),曾於西元2008年10月31日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文獻〈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該文重點為:「為何線上支付一定要透過銀行、信用卡公司等金融機構來轉帳?而不能像現金付款那般,在不衍生多餘費用(如:手續費)、無計名的前提下便完成交易?」
l 由資訊構築而成的「比特幣」
帶有『去中心化』色彩的「比特幣」常見之問題大致有兩種,分別為『單幣多付』和『重複支付』,關鍵在於它只是一堆匯集的資訊,很容易遭到偽裝、破壞;中本聰認為,使用者在貿易時沒必要仰賴任一體制(如:政府部門、金融業者)來維護誠信,只需要透過「數位簽章」(採用化名,難偽造、不揭露真實身分)來執行轉移動作,交易紀錄連同電子簽名將被紀載在一本虛擬帳本裡,也就是所謂的『區塊』上,這一模式將足以解決前述問題。然而,「維護者去中心化」與「集中式紀錄資料」本身已是兩種相反的概念,落實上該如何做到調和?
l 「數學」+「程式」,再一點「自利天性」!
中本聰的方案在技術、邏輯和實踐方面確實具備可行性,參與者們通常是基於利己目的才投入其中,因此彼此間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聯繫、協力,這樣一來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違規串聯的狀況發生:
1. 當買賣成立,全系統廣播交易事件。
2. 專人控制『節點』(專業電腦)定期驗證單筆交易,確保各『區塊』(內容)之正確性,並彙整『工作量證明』(紀錄資料)出來。
3. 不同的操作機台間會展開競爭。
4. 第一名的『雜湊值』(完成者)獲勝,可以獲得執行利潤。
5. 只要查證出相關成果有誤,那原本的紀載就會無效化,利益還能在爭取。
6. 某筆交易紀錄驗證完成後,其他人就會離開,繼續發掘『區塊鏈』(新的機會)。
註記:中本聰大幅發揮貨幣本身的「保值」、「可信賴」特性;且每筆『區塊』皆彼此連接成『區塊鏈』,故單一『工作量證明』不太可能遭到個別竄改。)
l 『區塊鏈』的發展潛能
「比特幣」最明顯的缺失,在於「匯率」的不穩定,波動量太大往往使它很難以被一般人信任、採用,如西元2013年11月時,其單一價值曾一度超過1100元,兩年後卻陸續下降至250元(跌幅約77%),再過兩年竟又回升到830元,足見搖擺度之大;也有一些論調認為,真正重要的應該是『區塊鏈』,它的技術具有排除管控、無指導、不可異動等特色,多年來也已受過足夠的壓力測試、擴散於全球且運作夠透明,除了搭配「比特幣」作為交易載體、途徑外,應該還能廣泛運用在更多領域。
l 「加密技術」下的『智能合約』
由『區塊鏈』發展起來的「分散式帳本」很常被稱為『智能合約』,這是由資訊工程學家尼克‧薩博於上個世紀末所提出的說法,他認為「商業合約」與「電腦程式」很像,兩者都有定義清楚、且載明約定條件的共通特質;在現實的貿易合約制定中,無論有無透過第三方介入,皆不會比直接套用『區塊鏈』來的穩定、公開且有保障,更不須擔心協作對象的誠信、私心與否。
上述『智能合約』所呼應的『去中心化』之特色,在於強調「群眾模式」且「反軸心主導」,該系統背後的運作方案,其實便已是一個值得各方廣泛借鑑的關鍵點,只需用少量的技術成本來搭配人的天性,即可有效發展,相當於是「創新動力」與「革新技術」的結合;此外,其所仰賴的『區塊鏈』技術,更是有機會拓展到其他實務領域,特別是在「可信賴度」這項關鍵要素上。
『去中心化』能避免的問題,在於制度管理者時常出現的專權、壟斷行為,實務上無論其彼此間是互相結盟還是競爭,往往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然而任何政策或管理方受重視的主體理應為社會大眾;另對於當代社會上常見的人際間「低互信度」常態,一旦有了『加密貨幣』這類的應用成果,相關問題同樣有機會獲得解決,至少就目前可見的成效而言,這些「資訊加密技術」是有機會帶來相關希望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