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探索海外玩錶觀點的計畫,秉持著「讓享受機械錶的美好變簡單」的初衷,我們希望能將不同語言的玩錶資訊吸收、整理、並帶回台灣和大家討論分享。
承接上一篇 Hodinkee 內容,第二段 (1:45~3:11) 關於手錶修復、整新的觀點,值得我們細細玩味。在古董錶的世界中原裝全新和拼裝修復會有多大差異呢?
HODINKEE的觀點 - 古董錶越保持原樣價值越高(指針、面盤、錶帶等)是否有更換、遺失、翻新都會有所影響
- 收藏家對於面盤有無翻寫翻新痕跡非常看重,這會很大程度影響手錶原有的個性與韻味
- 近年有新的討論,若恢復至原先出廠規格的修復是否能接受?和古董車領域,大多透過修復成出廠規格相比,這是個有趣的討論
- 但目前而言,主流仍是保持手錶原樣為上上策
探索
影片內容中有提到的 Re-lumed 修復,是我先前比較少聽到的說法,意思是把手錶面盤上的夜光漆修復。源自於 luminescent (發光的) 字根,常聽品牌標榜使用夜光材料 Super-LumiNova 應該不會感到陌生。Re-lumed 的需求是因為這些夜光材料是會隨著時間衰退的,這讓我想到兩個有趣的主題,未來再來延伸:早期塗放射性夜光標的鐳姑娘(Radium girls) 、半衰期長達 12.4 年的氚氣燈管。 回到正題,這些發光材料隨著時間推移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保存比較不好的情況,會看到塗料變質、剝落,甚至有先指針因為夜光漆剝落而變成中空的狀態。
但同時也可能出現夜光漆發黃、變質均勻,形成「膏藥面」受人追捧。這種時間釀出的韻味也十分特別
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修復是面盤翻寫,面盤狀態決定手錶顏值高低,關於面盤推薦這篇
王永昌的文章,可以看看懷有匠心的職人,對保留原狀或修舊如舊之間的心理思辨。
忠於原味,留下歲月的痕跡是最好的。一張美好的臉,有那麼一點不完美,就想動手術整容,不見得是好的;如果是破相,以整容恢復原貌,相信沒人會反對。錶面是否須要翻寫,道理亦同;如果是自然的老舊,最好保持原味;如果已經被破壞,那讓它恢復原貌,也是對的。君不見? 世界的各大博物館裡,有多少名畫、名磁、古董藝品,歷經歲月痕跡後,都是再經由後人維護、修補,在讓其延長壽命並發光,發亮的…
-王永昌鐘錶
在這個問題上確實沒有絕對的說法,但可以確定的是濫竽充數的粗糙翻寫面,還是最令人反感的。舉凡同樣在
Hodinkee 的文章內有提到幾種翻寫搞成翻車的案例。
歸根究柢還是考驗修復的師傅是否用心考究,不論是面盤、外殼或錶帶,與其隨便的拋整或修復,那我也更傾向修舊如舊,保留那些時間刻印在手錶上的獨特印記。
衍伸
維持原樣或修復至出廠狀態,都有一個很核心的意義:希望手腕上的錶能展現個性。談到展現個性,客製化改裝應該會是光譜的極端。在那個人手滿天星的早期台灣,改裝手錶有蠻大的彈性與選擇。後鑲鑽圈、改材質,催生很多那個年代特有的手錶。
和走進大小錶店都能改裝手錶的年代相比,近代手錶改裝好像少了許多彈性。對比其他彰顯個人風格的產品,大到汽車、小至球鞋都蘊含豐富的改裝與客制文化,手錶如果在近代談到改裝有什麼選擇呢?
Hodinkee 有採訪過馬刺退休名將 David Robinson 的手錶收藏,其中一隻是當初從球隊退休時,同隊晚輩 Tim Duncan 贈送的伯爵錶。
有些品牌會和手錶社群或是錶店公司合作,推出獨家限定款式。雖然不太算是改裝,但也是一種變相擁有客制化的手錶。下圖是近期在 PTT 錶版上看到錶友聯繫 Christopher Ward 推出的台灣限定款,也是一種有趣的方法。
PTT 發起 CW 台灣款
目前全球範圍改裝手錶,做的最大宗的非 Seiko 莫屬,從社群討論、零件取得、技術支援等等面向,Seiko Mod 擁有最低得進入門檻。但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 Seiko 的改裝,也有出現一些遊走仿冒的灰色地帶。這篇
PTT 討論 Seiko Mod 文章寫得非常清楚,值得一看。
看了麼多改裝案例,對比開頭提到的修舊如舊的氛圍,如果在能夠保留原本零件的前提,有更友善的客制或改裝環境,相信會讓玩錶的過程變得更多元有趣。
歡迎加入我們玩錶行列。「手錶不是必需品,但快樂是」 我們總是癡迷於手腕上的一方小天地,這樣的文化值得被更長遠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