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錢花得起,但沒有必要

有些錢花得起,但沒有必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每到年末都是荷包必敗的時後,耶誕、新年、春節…好多需要慶祝的節日搞在一塊,買點好東西送給自己或家人都是必須的。

男人喜歡買車、買錶犒賞自己;女人喜愛買衣、買鞋,在女人圈裡甚至有“買包治百病”的定律,就是不知道有誰遇到這次新冠是買個新款的包才治癒的?

上週聽聞朋友說,他剛考上基層公務員的表妹買了一台價值44萬人民幣(約台幣200萬)的賓士休旅車GLC300L,我驚嚇不已!

raw-image

我:公務員薪水很高嗎?不是才剛出社會沒幾年,哪來那麼多錢買這麼貴的豪車?!

朋友:是我表妹買車,不是他爸買車,買車錢當然要她自己承擔呀!

我心裡想:厲害了!一位年輕的妹子怎麼會養出這麼貴的消費觀,如果我有一筆閒錢,肯定不會砸個200萬去買一台這麼高調的車,更何況是一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竟然把槓桿拉滿,扛一個五年期的貸款。

消費之前,到底要考慮什麼?

當意識到每一筆消費都是一筆「沉末成本」後,在消費之前一定要分辨清楚購買它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

如果是一時興起「想要」擁有它而跟隨潮流盲目購買,當潮流退去後,買來的東西淪為回收品的可能性極高。

我曾經認真斷捨離處理過自己的舊衣物、鞋子與包包,有些極少、沒有用過的物品,最後僅能用不到三分之一的價格出售,也遇過用再低價格出售有沒有人要。

經過那一次斷捨離後,我才開始會在每一次消費時,認真考慮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它,經過這層理性思考後,我的衝動性消費減少了許多。

而買車到底是「想要」滿足個人的虛榮心?還是因爲「需要」一部汽車方便出行,再近一步考慮汽車的品牌、性能,還有可以承擔的價格。

若不論個人對品牌的忠誠度,我認為買車首先要考慮的其實是個人的「經濟能力」。

即每個月剩餘的可支配收入能否負擔每個月要還的車貸,還有車子衍生出來的一切費用,如:汽車保險、油資、停車費、修繕費…等,才能決定是否購置符合實際需求的車款。

買車容易,養車難啊!

以這台要價200萬台幣的車子為例,假如首付10%,年利率5%,貸款五年,每月連本帶息要還多少錢?

每月要還$33,968!

按汽車達人建議,把車子所有的開銷控制在薪資的三分之一內,如此倒推每個月家庭收入至少要在10萬元以上。

當然,如果你還有30年的房貸,上有高堂,下有兒女,每年還想全家出國一趟,偶而吃頓大餐,那家裡肯定要有一座金山,月收入10萬肯定是不夠的。

如果你還單身,沒有養兒育女、贍養年輕父母的壓力,200萬肯定有更好的用途。若你當下就是「想要」這台豪車,當然也沒心思做其他更有意義的計畫了。

如果有還車貸的能力,該如何安排這筆資金?

如果我有每月還車貸$33,968的能力,頂多購入約100萬的車款,讓還款金額減半。

剩下一半的還款資金,可以選擇部分每月持續定期定額買入股票這類型的資產,讓資產源源不斷產生現金流,或是存在銀行帳戶中,以備生活偶然發生的意外。

當買入資產不斷產生現金流後,你可以選擇繼續投入讓資產產生複利效應,或是存入個人的旅遊基金、學習、每年的健檢經費…等。

相比之下,與其拿200萬買一台豪車,將200萬按多項用途分別投入使用,整體得到的效果會更好。

買車是為了生活上的便利,它是帶你到達更遠地方的雙腳,千萬不要為了「面子工程」買了一台讓自己一時爽,長期卻供養不起的車子,把往後日子越過越慘了。

結語

新的一年我要送自己什麼大禮呢?我是不會擺闊去訂一台豪車的

我將送自己一趟旅行和一份健康檢查!

三年來,終於告別對新冠疫情的恐懼,又迎來世界各國國境重新開放,已經和朋友計畫飛到日本東京,重拾以往說走就走的自助旅行,讓平凡的日子趕緊回歸。

還要做一次更精細的健康檢查,及時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沒有問題那就是萬幸,如果發現一些症狀就快點進廠維修保養,才能重新整裝再出發。

健康永遠是1,其餘是0啊!

最後,祝大家新的一年荷包滿滿,健康滿分,萬事如意!

raw-image



avatar-img
Wealthy Lun的沙龍
22會員
19內容數
這裡不研究K線,不談技術分析,只聊投資那點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ealthy L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倒數2022最後72小時,回想哪些事是你在今年做成?因此讓你人生發生轉變,或是讓你想繼續做下去的呢?讓我收穫最多的是「公開寫作」,你呢?
有沒有什麼道理我們可以在這一生中提早知道,儘早獲得成功與幸福?我從一位近百歲的智者身上看到普通人取得成功的方式,我想你一定也想要知道!
老鼠在滾輪中不停地奔跑,好似他在跑用力一點,就可以將滾輪踩到盡頭。如果老鼠有「學習」滾輪的構造,大概就會直接走下滾輪,直接開創他另一種人生。你想擺脫老鼠賽跑的循環嗎?來聽我怎麼說
倒數2022最後72小時,回想哪些事是你在今年做成?因此讓你人生發生轉變,或是讓你想繼續做下去的呢?讓我收穫最多的是「公開寫作」,你呢?
有沒有什麼道理我們可以在這一生中提早知道,儘早獲得成功與幸福?我從一位近百歲的智者身上看到普通人取得成功的方式,我想你一定也想要知道!
老鼠在滾輪中不停地奔跑,好似他在跑用力一點,就可以將滾輪踩到盡頭。如果老鼠有「學習」滾輪的構造,大概就會直接走下滾輪,直接開創他另一種人生。你想擺脫老鼠賽跑的循環嗎?來聽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