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哥本哈根三部曲1 —— 丹麥二十世紀重要獨特的女性之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ஜ۩۞۩ஜ▬▬▬▬▬▬▬▬▬

《童年》透過細膩的筆觸,揭開童年的面紗,深掘記憶中的靈魂。她透過文字向母親還有其他生命中的人和解,雖然當年書寫時,便已明白自己永遠不會獲得答覆。

托芙的母親,總是不喜歡孩子的父親閱讀,因為「閱讀會讓人變得怪異」。起初,我總不解這句話,我只知道讀書會讓人清醒,讀到不公不義的事,同時也感到憤怒。後來才明白原來她講的是當時的氛圍,托芙的父親是社會主義者,他的讀物自然少不了那類的書籍,所以在當時,這是個會害他丟掉工作的身分。很快,他們家就得為三餐的問題而煩惱。

托芙為了迎合家庭,尤其是愛她但會對她冷暴力的母親,她只能將抽離感與恐懼鎖在名為童年的小盒子,那是一個刻有花紋浮雕的珠寶盒,裡頭的首飾是幼小的托芙戰戰兢兢的靈魂。

她天資聰穎,六歲自學識字,總能在字裡行間,建造一個浪漫的世界,她本應該是恣意綻放的才女,卻得學會極不合理的察言觀色,被迫地隱藏自我。她的父親喜愛閱讀,但當小小年紀的托芙興高采烈地告訴他想成為一名詩人,獲得卻是殘酷不平等的回應:

「他馬上皺著眉頭恐嚇我說:『別痴心妄想了!女人是不可能成為詩人的。』我被冒犯了,覺得很受傷,再次躲起來暗自傷心,此後母親和艾特文卻因為我這瘋狂的想法而大笑。」

所有夢都在指責和譏笑中粉碎,掉落在最卑微的地板,托芙默默地將它們撿起來。

其實,她父母跟哥哥艾特文不是真的這麼壞跟瞧不起她,所以即便拮据的生活,即便是那個年代,托芙得以繼續受中學教育。

「他們讓艾特文受教育,覺得不應該讓我如影子般被忽略。」

母親雖然情緒難以捉摸,但她會牽托芙的手,照顧重病的女兒,期待她看見便當中有巧克力的喜悅。父親會鼓勵她讀「大人的書」並且給予作業的指導。往後,哥哥與家人疏遠,卻與妹妹感情更好。他肯定托芙的才華,甚至驕傲地介紹給認識《社會民主報》編輯的朋友,希望可以幫妹妹圓夢。(其實我看過很多關於《童年》的閲後心得,蠻多人忽略這些點點滴滴,有點可惜。)

⚜️托芙與她的孩子們

這是一本自傳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是以作者為原型所寫成的書,例如《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只是不知道與現實相符的部分佔了多少,這些部分往往都是後人猜測的,隨著哥本哈根三部曲暢銷後,有親友出面抗議,責備她「與生活太近」,這也呼應她在書中提到:「寫作時,我絕不為他人著想」。

從文字中,你感受到愛、委屈和壓抑,那種情感不經宣染而更真實;激起共鳴的也不是只有托芙本身的遭遇,而是一切與她有所羈絆的人。

相關資訊:

作者|托芙.迪特萊弗森  Tove Ditlevsen

譯者|吳岫穎

出版社|潮浪文化

文章節錄:

早晨,希望無所不在。它存在於我不敢碰觸的母親光滑的黑髮上,稍縱即逝的那一抹光裡;它存在於我舌尖上,糖與溫熱的燕麥粥裡,我緩慢地吃著,同時凝視著母親那雙纖細的手,交叉著,安靜地擱在報紙裡有關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和凡賽爾條約(Treaty of Versailles)的報導上。

童年就如一座長而窄小的棺木,只靠自己是無法逃脫的。

大人最糟糕的行為是,我覺得,他們永遠不會承認,他們一生中總會犯過錯,或著做了不負責任的行為。他們總是很快地去批判別人,然而卻從未審判自己。

在我身後,是童年和學校;在我眼前,是我不得不和陌生人相處、未知且可怕的人生。我被夾住,困在兩極之間,正如我的腳被那一雙尖頭緞面鞋夾緊時的那種感覺。

我移開窗臺上的天竺葵,抬頭看著天空,在被風吹動的雲層中,新月像搖籃溫柔地來回擺動。那底下,閃爍著一顆新星。我為自己讀了幾句約翰尼斯·威廉·延森的《冰川》(Bra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蒼涼,而非如書腰上說的「偉大」愛情;我讀懂的是垂垂老矣的徬徨,而非煥然一新的振作。
迎面而來的是人類暴力,而人性光輝又在戰火餘燼下不斷發亮。
我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蒼涼,而非如書腰上說的「偉大」愛情;我讀懂的是垂垂老矣的徬徨,而非煥然一新的振作。
迎面而來的是人類暴力,而人性光輝又在戰火餘燼下不斷發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童年時期在鄉下過年放鞭炮的回憶,以及長大後鞭炮煙火施放習慣改變的過程,並以一張在異國慶典拍攝的煙火照片,作為新年祝福。文章包含沖天炮、仙女棒、水鴛鴦等多種鞭炮的介紹與個人感受。
本文摘要我於《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一書之閱讀心得與印象深刻的內容,內有notion的閱讀筆記歡迎參閱。
Thumbnail
本文選自綠光往事。記敘作者童年時陪父親到夜市裡的西藥房打針,以及父子一起在市場口小麵攤吃麵的往事。全文藉回憶去夜市的經過,以及父親生病前後的形象變化,細膩呈現孩童對父親從原先的崇拜轉而難為情的彆扭心理。兩人的相處看似疏離尷尬,實則在意彼此,反映出平凡卻真實的家庭圖景。 全文文字簡潔樸素,敘述流暢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作者從幼年時期到成年的創傷經驗,包括家庭暴力、霸凌和性侵犯。作者探討了這些經歷如何影響她的身心健康,以及她在療癒過程中的掙扎與反思。文章提醒讀者在面對創傷時,要做好心理準備,允許自己逃避也是一種選擇。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回想過去婆婆刁難自己是一種「磨練」,還表示感謝婆婆曾經如此對待自己。猶記得當下讀到這樣的文字感到震驚不已,而類似的感受竟然也在閱讀《不存在的母親》這本書時又重新浮現。 到底是什麼樣的矛盾,會讓一位女性在極度不被尊重的情況下又心存感激?我所能想到的大概是「斯德哥爾摩症候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Thumbnail
記錄每個月讀完的書,規則是在這個月「讀完」的書,不一定是只有這個月在讀,但只要在這個月份讀完,就認列到該月份。如果判斷不需要讀完的書,就會乾脆放棄,畢竟總有些書是不需要讀完的。 01.愈平靜愈有生產力 02.我可能錯了 03.哥本哈根三部曲:童年、青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作者童年時期在鄉下過年放鞭炮的回憶,以及長大後鞭炮煙火施放習慣改變的過程,並以一張在異國慶典拍攝的煙火照片,作為新年祝福。文章包含沖天炮、仙女棒、水鴛鴦等多種鞭炮的介紹與個人感受。
本文摘要我於《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一書之閱讀心得與印象深刻的內容,內有notion的閱讀筆記歡迎參閱。
Thumbnail
本文選自綠光往事。記敘作者童年時陪父親到夜市裡的西藥房打針,以及父子一起在市場口小麵攤吃麵的往事。全文藉回憶去夜市的經過,以及父親生病前後的形象變化,細膩呈現孩童對父親從原先的崇拜轉而難為情的彆扭心理。兩人的相處看似疏離尷尬,實則在意彼此,反映出平凡卻真實的家庭圖景。 全文文字簡潔樸素,敘述流暢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作者從幼年時期到成年的創傷經驗,包括家庭暴力、霸凌和性侵犯。作者探討了這些經歷如何影響她的身心健康,以及她在療癒過程中的掙扎與反思。文章提醒讀者在面對創傷時,要做好心理準備,允許自己逃避也是一種選擇。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回想過去婆婆刁難自己是一種「磨練」,還表示感謝婆婆曾經如此對待自己。猶記得當下讀到這樣的文字感到震驚不已,而類似的感受竟然也在閱讀《不存在的母親》這本書時又重新浮現。 到底是什麼樣的矛盾,會讓一位女性在極度不被尊重的情況下又心存感激?我所能想到的大概是「斯德哥爾摩症候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母親是溫柔的代名詞,有些人就如母親般地存在著 長大後才知道,琳達阿姨愛我,而我也愛她,她是我童年裡的一顆太陽,照亮我許多陰暗的時光。無論有多少烏雲覆蓋住她,她仍然努力露出一道道陽光,即便製造烏雲的罪魁禍首是我。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Thumbnail
記錄每個月讀完的書,規則是在這個月「讀完」的書,不一定是只有這個月在讀,但只要在這個月份讀完,就認列到該月份。如果判斷不需要讀完的書,就會乾脆放棄,畢竟總有些書是不需要讀完的。 01.愈平靜愈有生產力 02.我可能錯了 03.哥本哈根三部曲:童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