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谷
雙12搶購了雄獅一日遊行程, 包含散客很難預約的地點, 陽明山藍寶石泉秘境。 行程安排很單純, 從台中出發到北投後, 自由活動到下午一點半, 然後驅車前往陽明山。
遊覽車讓大家在地熱谷下車, 再慢慢沿路往下逛。 來北投很多次, 第一次碰到下雨天。 下著毛毛雨的地熱谷, 感覺更有仙氣的夢幻感。
北投一帶為平埔族 的聚落所在之一。 由於火山活動旺盛, 此處煙霧瀰漫, 硫磺味四溢, 濃濃的神祕感, 被平埔族稱為「PATAUW」, 意即「女巫」居住之地, 這也是北投地名的由來。
步道設置「女巫石瀑」解說, 卡哇伊版的女巫, 為萬物祈禱和祝福。 較早年當地人稱「鬼湖」, 要溫馨親民多了。
重整過的地熱谷, 導引泉流蓄水成湖, 加了扶欄環繞四周, 扶欄外鋪設步道, 環湖一圈輕鬆好走。
地熱谷是北投溫泉源頭, 泉水屬酸性硫磺泉, 水溫高達攝氏90度, 水質呈微綠似玉的色澤, 俗稱青磺泉。 且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鐳」, 屬世界最稀有的溫泉, 目前僅台灣北投 與日本玉川兩處。 看到熱滾滾的溫泉, 會聯想到溫泉蛋, 但現在並不開放煮蛋, 因煮蛋燙傷意外事件頻傳, 且造成溫泉水質嚴重污染。
在溫泉法實施後, 地熱谷已被劃為露頭區, 應予保護並禁止破壞。 且泉質含有天然重金屬, 不建議飲用或煮蛋。 離開時在淨手礦泉湯洗手。
途經「梅亭」在屋外繞一圈, 于右任自1952年起, 常居住在此, 作為避暑的別館, 且在大門門柱上, 題有「梅庭」兩字。 2006年被登錄為 臺北市歷史建築, 2010年1月整修完畢。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 為和洋折衷風格的雙層建築。 前身為「北投公共浴場」, 亦為當時東亞最大的 溫泉公共浴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公共浴場曾作為中山堂、 台北縣議會招待所、 民眾服務處、民防指揮部 與光明派出所等使用, 因管理單位更迭而終至荒廢。
直到1994年, 一群北投國小師生, 在鄉土校外教學的過程中, 發現形同廢墟的北投公共浴場。 後續這群師生, 結合社區居民及文史工作者, 共同透過連署陳情, 與政府單位溝通協調, 終於公告為古蹟並修復開放。 從二樓入口進入, 需要脫鞋換上室內拖, 拖鞋都經過酒精消毒, 拖下的鞋子放入鞋櫃, 男女生分在不同區, 自己保管鞋櫃鑰匙。
2015年初次造訪, 大致上將硬體設施修復, 這次來在軟體上增加不少, 由圓拱列柱圍起的 羅馬風格大浴池, 浴池外側迴廊牆上, 有鑲嵌彩繪玻璃窗花, 另一側營造溫泉街商店。 泡湯前的沖澡區, 提供虛擬體驗很有趣。
到日本體驗泡湯文化, 需要裸身泡湯, 讓很多外國人覺得很尷尬。 但泡湯是為了放鬆, 甚至是透過溫泉治病療養, 當然光著身子是最自然的。 早期日本人因為建築材料限制, 家庭設置浴池不方便, 所以都習慣到公共浴場。 除了泡澡也順道交換資訊。 日本是台灣人出國最常選擇, 來北投有偽出國的感覺。 進公共澡堂是要付費的, 所以日文稱作「錢湯」。 入口從外觀看帶有日式遮簾。
繼續沿路往下方走,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也是網美拍照景點。55
開始找吃中餐的地方, 2015年自己開車來, 還特別找「機車快遞員」, 接駁到北投菜市場吃肉燥飯。 今天看了網路推薦, 去找「記憶的溫度」。
店裡空間小巧, 布置懷舊但是不老氣, 是五六年級生, 年少時的記憶。
網路推薦醬燒牛五花, 我們還點了香菇雞腿煲。 餐點走日式風格, 配菜溫泉蛋、關東煮、 柴魚冷豆腐。 分量適中合口味。 客人絡繹不絕, 不接受事先訂位。
新北投車站
吃過飯離集合時間的空檔, 搭了新北投支線彩繪列車, 只行駛於北投和新北投之間。
此線沿用舊有台灣鐵道建成, 共有三節車廂, 咖啡色調的車廂, 仿檜木造的室內場景, 有檜木桶的導覽簡介。
紅色系車廂有台北吉祥物, 電視螢幕和車廂布置, 都是宣傳北投特色。 綠色系車廂森林原野風格。
新北投車站這座百年車站, 1988年停用之後, 因為興建捷運, 曾經拆遷到彰化25年, 經過幾番波折, 2017年重組完成昔日樣貌, 重現原址於附近七星公園。
日式木造結構的站體, 簷架下的雕花托座, 以及屋頂上老虎窗, 都是建築藝術的展現。
車站內展示歷史照片, 還有站體的部分舊物件, 也有一些文創商品販售。
除了車站建築本體, 2019年增設月台、棚架、鐵軌, 更迎回當年行駛臺鐵北淡線 三等普通客車的一節車廂。 想起民國77年7月7日, 我們在北淡線停駛前, 特地北上搭乘以茲紀念。 目前有《月臺日子》車廂特展。
陽明山藍寶石泉
搭車往陽明山方向, 在美軍宿舍群附近下車, 導覽老師分發識別吊牌, 帶隊往天母古道親山步道, 愛富三街登山口行進。
因為全程都有坡度, 有一位年長團員就放棄了。 走花崗岩階梯一路向下, 兩旁是青翠高聳的竹林, 通過第一道管制鐵門, 「水源禁地 請勿進入」, 清點完人數後關門。
接著我們走的路, 下方就是暗渠所在。 來到兩間建築物, 導覽員打開下方建築物的門, 這裡原是聯絡井, 陽一和陽三水源在此會合。 聯絡井現改作自動加藥室, 陽三水源水質純淨甘美, 富含納、鈣、鎂、鉀等礦物質。 不過卻不符合自來水標準, 需要加藥(氯)後輸出。 為服務觀光客現在此設置廁所。
位在聯絡井上方的氣曝室, 是為陽一水源設計, 陽一水源長程輸送, 會有一些氣體溶於其中, 或是因水管污染的關係, 而產生臭氧及礦物質。 透過氣曝方式將其去除。 陽一水源已沒有輸送至此, 所以氣曝室沒有在使用。
打開第三道門走上草山水管橋, 右側如萬馬奔騰的瀑布, 從紅褐色的石頭傾瀉而下。
水管橋盡頭的石頭堡, 就是陽三水源取入井。 上方有「湧泉臺」大字, 已被硫磺勳到看不清楚。 工作人員打開石屋大門, 晶瑩剔透的藍寶石泉, 讓大夥驚嘆爭相拍照。
泉水之所以會呈現藍寶石色, 是因從紫蘇角閃安山岩湧出, 反射安山岩礦物的藍綠色彩。 岩石裂隙比細菌還小, 泉水經過天然岩層過濾, 達到可生飲級的天然礦泉水, 在石頭屋旁有設置取水口, 自備容器喝到飽裝到開心。
從水管橋下方仰望, 瀑布經過橋拱畫面壯盛, 不過瀑布的水來自松溪, 可是不能飲用的, 因為含有硫磺成分。
水管橋的橋面設計很特別, 一半密封一半有活動蓋板。 一邊是水管運送陽一的水, 一邊是水渠運送陽三的水。 水管側上方路面並無密封, 是為了方便維修。 接縫處長滿青苔。
草山水道系統環保節能, 第一是高水源自然重力流, 不須用電加壓送水。 其次因水源非常乾淨, 不需經淨水處理。 而且能引水去發電。
回程在第一道門前, 導覽老師語重心長, 台灣缺水排名全球前幾名, 希望大家節約用水。 回程就是連續上坡, 考驗腳力和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