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告訴自己不要成為沒有夢的人

關於夢想這件事情,有一個最近發生的有趣小八卦,在講之前,先猜猜看以下兩句著名的話出自那一本書?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不管你是誰,也不論那是什麼,只要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就放手去做,因為渴望是源於天地之心;因為那就是你來到這世間的任務。」
這兩句勵志金句二十多年來不斷在全世界被傳誦,這是暢銷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銷售超過五千萬冊的書—「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最重要的概念。
我知道很多中學老師喜歡這本書讀國中時,很多老師會指定寒暑假必讀的書,到了高中時,老師又指定這本書。
曾經到大愛電視台「青春愛閱讀」節目的邀請,希望能上節目跟來自五個學校二十來位高中生對談這本書。
上節目前與主持人謝哲青閒聊,相當好奇為什麼他會找我導讀?他說除了詢問周邊一些朋友結果大家都推薦我之外,他也曾上網搜尋各種報導,訪談及文章,發現我是台灣最早談夢想的人,各類相關於夢想這主題的採訪影片與文章,也是最多的人。
聽了他的說明,嚇出一身冷汗,在這個低迷不景氣的時代,奢談夢想會不會有「何不食肉糜」之譏?
不過這些年我若到學校到跟年輕人談到這個主題時,一定會強調「夢想與目標」的不同,同時也提醒應該爭一時也爭千秋,也就是必須兼顧理想與現實。
其實,我很怕看勵志書,我更不喜歡所謂「吸引力法則」所標舉的正面思考,我也認為若是沒有附帶條件的說:「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全宇宙的力量就會來幫助你」所造成的負面後遺症會比正面鼓勵多,因此,我過去所談的夢想並不是一廂情願地主張不顧現實條件而一昧追求自己的夢想,而是要區分「夢想」跟「目標」的不同。
我們每個人都很會訂目標,當然,大部分時候是別人給的,小時候父母老師不斷給一個又一個目標要你去完成,離開學校後,老闆也會透過胡蘿蔔與鞭子,督促你達成一個接著一個不斷成長的績效目標。
通常目標有三個要件,一是有期程,也就是在哪個時間必須完成;第二個是可以量化的,具體的;第三是依自己能力應該是可以達成得了的。
但是夢想跟目標不同,真正的夢想應該是抽象的,而且是自己一輩子也完成不了的,也就當我們還活在世界上時,都可以不斷朝它前進。是的,夢想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我們可以一輩子追尋,每天都有新的進展與收穫,有生之年時時刻刻都走在夢想途中而眼睛發亮,充滿熱情與活力。
相反的,目標完成就完成了,不再有懸念,也不再有熱情,但是夢想因為永遠完成不了,所以可以永遠追尋。
如何找到真正的夢想?可以從目標來著手。
定目標是比較簡單的,但要辨識何者是自己的夢想,對很多人來說是困難的。我建議的方法是,對短中期目標問自己「為什麼?」
比如說,你想讀博士學位,那麼問自己:「為什麼要獲得博士學位?」每個想讀博士的人的答案恐怕都不同,也許有人會說:「為了獲得別人尊敬」有人是:「為了比較容易找到好工作。」那麼,你真正想要的應該是獲得別人尊敬或者找到好工作,而博士學位只是達成那個目的的途徑之一而已。
然後再問自己一次「為什麼?」—「為什麼想找到好工作? 」、「為什麼想受人尊敬?」
就這樣從具體目標開始,不斷追問自己「為什麼?」相信二次或三次之後,就會有一個比較抽象的答案,而那個答案也才是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這個渴望通常也能夠讓自己一輩子追求。
沒錯,真正的夢想是值得自己一輩子追尋,同時也必須花費一輩子來追尋的。
我認為人生的熱情來源是夢想而不是目標,通常我們想到夢想就很興奮,想到目標就很沈重充滿壓力;夢想也因為較抽象,像是高懸生命前方的北極星,我們只要依著羅盤,可以透過不同路徑來前進;而訂下具體且有期程的目標之後,往往我們就必須掙扎於是否必須放棄在日常生活裡中不斷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機緣。
我看到周邊有無數的朋友,從小到大很努力,把師長給的目標都完成了,可是生活過得很枯躁乏味又非常不快樂。
當然,我並不是全盤否定訂定目標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幫助,而是在面對長期生命意義與人生價值的追尋時,不要以具象的目標來限制自己,至於短中期的生活安排,訂定目標的確可以有效率的凝聚我們的行動力,總之,夢想與目標兩者可以相輔相成。
我擔心的是把職業選擇當成夢想的追尋,反而會喪失了生命的熱情。因為想獲得什麼工作或職業,在這個高度競爭而且產業變化迅速的時代,勢必很難如願,當一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後,造成的心理創傷,很容易就會否定自己而全盤放棄了夢想。
總覺得在這麼一個不確定的時代裏,我們根本無法算計或安排自己明確與穩定的未來,那麼就乾脆不必去計較每個努力的成果或得失,只要從學習中獲得樂趣,當然這也只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能湧現強烈的學習動機,我相信這種認真與熱情,一定會吸引或碰觸到一樣認真的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機運與緣份,這些我們無法事先預期的機緣,將會引領我們活出一個精彩而豐富的人生。
我始終這麼相信,不管世界怎麼改變,認真與熱情的人,一定能夠存活下來,也能為人類社會帶來更美好的事物,因此,我們大人不要太過於「鼓勵」孩子了,因為不得法的鼓勵,其實是一種壓力,甚至是一種恐嚇,我們應該仍然如同孩子般,對世界充滿好奇,開心地迎向未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