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24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解讀兩份中俄聯合聲明:習近平與普京如何定義「上不封頂」?

3月22日習近平訪俄期間,中俄元首簽署《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兩份文件,成為中俄關係「上不封頂」的時代註腳。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在對俄關係上有所低調,多次強調彼此「合作不結盟」。但自2020年起,中國官方開始用「上不封頂」、「合作無上限」等詞形容中俄關係,昭示了兩國戰略協作的深化。2021年1月,時任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受訪時稱「中俄戰略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同年3月的兩會記者會上,王毅再稱「中俄合作不封頂」。
無獨有偶,同時期的俄羅斯亦有類似表述。2020年10月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上,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被問及「中俄之間是否有可能建立軍事同盟」時,語帶曖昧表示「任何事情都是可想象的」,引發不少討論。2021年1月18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在年度記者會上談及中俄關係時,也表示中俄協作永無止境。
2022年起,「上不封頂」的存續成了輿論焦點。2月4日,普京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會談結束後,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接受媒體採訪,稱「中俄關係上不封頂,沒有終點站,只有加油站」;然幾個禮拜後俄烏戰爭爆發,不少外國媒體紛對「上不封頂」說文解字,認為中國可能軍援俄羅斯、甚至直接參戰,但現實並未照此劇本發展,故不少分析又轉而預測「上不封頂」可能成為過去式,中俄關係或將生變。
平心而論,「上不封頂」這一表述並非空泛之言,卻在實務層面留下不少詮釋空間,不僅外媒藉此大加揣測,中國輿論場同樣莫衷一是。簡言之,中俄都需要一個機會,向外界展演「上不封頂」的發展方向與邊界,而觀察此次中俄發布的兩份聯合聲明文件,便可謂是對「上不封頂」的再定義。

中俄交好的發展方向
首先,由此次聯合聲明可見,促進中俄經濟合作仍是「上不封頂」的重要板塊。
回顧此前中俄多份聯合聲明,從2001年7月16日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到2021年6月28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的聯合聲明》、2022年2月4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新時代國際關係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便可觀察到這一趨勢:2001年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仍聚焦化解雙方的邊界爭議、軍事不互信;2021年、2022年的兩份聯合聲明便已觸及發展戰略的對接,包括積極推進「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強調「一帶一路」和「大歐亞夥伴關系」建設並行不悖等。
而此次《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的誕生,也可在歷次聯合聲明中找到痕跡:其一,2030年這一年份,是源自中俄近年持續提及的「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表述,其首次出現在201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中,之後的各份聯合聲明便皆提及此目標,此次不僅《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有提及,更特別獨立出了《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這份文件,顯見中俄對此目標的重視,也折射兩國希望在未來一段時間維持戰略協作穩定的意願。
其二,《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中的八個重點方向,同樣可在歷次聲明中找到共鳴,例如「鞏固全方位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承繼了2013年的「構建牢固的中俄能源戰略合作關係」、2016年的「在互利共贏基礎上建立長期能源戰略夥伴關係」;「在雙邊貿易、投資、貸款和其他經貿往來中適應市場需求穩步提升本幣結算比重」,源自2019年的「提高外貿合同中使用本幣結算的份額」、2021年的「支援在雙邊貿易、投資和信貸等領域擴大本幣計價結算」。
「發展中俄『東北-遠東』地區互利合作」,則與2013年的「加大《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的實施力度」、「加強中國貨物經由俄羅斯鐵路和遠東地區港口過境運輸合作」,2016年的「積極運用『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和『長江-伏爾加河』模式的經驗」,2019年的「落實好雙方《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及貝加爾地區農業發展規劃》」、「落實好《中俄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合作發展規劃(2018-2024年)》」一脈相承。
除了經濟外,在「確保兩國周遭區域穩定」上達成共識,同樣是「上不封頂」的重要展演。
此次《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提到了以下幾個中俄周遭區域話題:雙方對美國、英國、澳洲建立「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及相關核動力潛艇合作計劃對區域戰略穩定產生的後果和風險表示嚴重關切、維護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雙方對朝鮮半島局勢表示關切、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為地區安全作出積極貢獻、雙方願加強合作支持中亞國家維護本國主權、反對外部勢力推行「顏色革命」。
其實上述區域議題多非首次出現,例如雙方對AUKUS的嚴重關切,在2022年的聯合聲明便曾出現過;對中亞的支持,最早出現在2016年的聯合聲明,但彼時中俄雙方的關注點還包括阿富汗問題,現在則更多聚焦域外干擾;對「顏色革命」的反對,則首次出現在2022年的聯合聲明,「中俄反對外部勢力破壞兩國共同周邊地區安全和穩定,反對外部勢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主權國家內政,反對『顏色革命』,將加強在上述領域的協作」。
而由上述趨勢可見,伴隨近年中美、美俄關係走低,中俄其實早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就已在印太、歐亞兩方向的地緣議題上達成共識,傳遞反對美國介入的政治意向。此次雙方更是首度在聯合聲明中提到,「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為地區安全作出積極貢獻,中國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方面具有合作潛力」,顯然有意深化維繫「歐亞-印太」穩定的既定目標。
簡言之,觀察此次簽訂的兩份聯合聲明文件,可以發現經貿交流、區域穩定兩大場域的協作,仍是中俄關係「上不封頂」的重要核心,並未因戰爭爆發而改易。

有突破也有邊界
但在既定協作方向外,此次聯合聲明亦展演了「上不封頂」的新突破與邊界。
突破主要體現在關於中東的論述上,聲明中如此表述,「雙方主張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支援地區國家加強戰略自主,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熱點問題,反對干涉地區國家內部事務。雙方歡迎沙特和伊朗通過對話實現關係正常化,支援在『兩國方案』基礎上全面、公正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支持敘利亞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推動由敘人主導、敘人所有的一攬子政治解決進程。主張維護利比亞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推動由利人主導、利人所有的一攬子政治解決進程。雙方將就各自提出的海灣地區安全倡議加強溝通對接,攜手構築海灣地區集體安全架構」。
其中,巴勒斯坦議題並非首次出現,2019年的聯合聲明中亦可見雙方強調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地區諸多問題的根源,支持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具有發展前景的巴勒斯坦國。敘利亞問題則兩次出現在2016年、2019年的聯合聲明中,「雙方聲明,支持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的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呼籲通過政治外交途徑,通過不設前提條件和沒有外部干涉的敘內部各派廣泛對話,儘早消除恐怖主義威脅,停止敘內部武裝衝突」、「敘利亞問題只能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根據安理會第2254號決議,重申支持敘利亞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儘快啟動憲法委員會工作,通過聯合國推動的『敘人主導、敘人所有』的包容性政治進程,尋求兼顧各方合理關切的政治解決方案,中俄歡迎阿斯坦納擔保國在改善敘利亞局勢方面所作努力」。
而此次的新突破,在於利比亞與海灣方向的新論述。利比亞的性質與敘利亞議題類似,皆是經歷多年內戰後,各方發現已不容易用軍事手段實現宏觀戰略目標,故自2022年起轉為鞏固僵持現狀,降低衝突烈度、實現停火。而因俄羅斯在兩大戰場皆有軍事存在,停火等於默許其影響力扎根當地,故其凍結衝突的希望,與中國向來對中東內戰勸和促談的立場不謀而合。
海灣方向的新敘事,則昭示了中俄「上不封頂」的戰略協作,可能在美國退出中東的時代背景下,在海灣地區家發揮作用。其中,沙特與伊朗復交一事,中俄皆十分樂見,中國身為沙特、伊朗的最大貿易夥伴與原油出口市場,本就不欲海灣地區出現對峙;俄羅斯則與伊朗在敘利亞有地緣協作關係,與沙特在OPEC+等能源場域存在合作空間,自然同樣希望海灣地區兩大強國降低衝突。此次聲明中提到,「雙方將就各自提出的海灣地區安全倡議加強溝通對接,攜手構築海灣地區集體安全架構」,顯然中俄已在構建海灣集體安全上進行協調,可以視作在印太、歐亞方向上,兩國戰略協作「上不封頂」的新突破。
但此次聲明中亦透露了兩國合作的邊界,那便是在烏克蘭議題上。聲明中如此表述,「俄方歡迎中方願為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積極作用,歡迎《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檔中闡述的建設性主張。雙方指出,解決烏克蘭危機必須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並防止形成陣營對抗,拱火澆油。雙方強調,負責任的對話是穩步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為此,國際社會應支持相關建設性努力。雙方呼籲各方停止一切促使局勢緊張、戰事延宕的舉動,避免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雙方反對任何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
從上述文句來看,俄方對於中方所提《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表示歡迎,但觀察聲明的論述重點,還是聚焦「尊重各國合理安全關切並防止形成陣營對抗」,也就是中方十二點立場文件中的第二點「摒棄冷戰思維」,強調一國的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這應是中俄取得共識的部分;但寫在十二點立場文件中的第一點「尊重各國主權」,便沒有出現在此次聯合聲明中,雖說文件在論及烏克蘭議題時提到,「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必須得到遵守,國際法必須得到尊重」,卻顯然是對第一點原文的模糊處理,即「公認的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嚴格遵守,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切實保障」。
而這一現象,體現了中俄在解決烏克蘭議題的部分外顯立場分歧。對俄羅斯來說,實控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四地,是其談判底線,就算不受國際承認也無所謂;但中國的思維與過往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相對類似,即不可能挑戰現有國際法規範,承認俄羅斯支解他國領土具有正當性,但也不會讓這一事件影響兩國關係,中國在2014年時便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擁有主權,如今自然更不會承認頓巴斯等地屬於俄羅斯。
換言之,「上不封頂」不包括為俄羅斯佔領烏克蘭一事背書,此次中俄應是經過協調,在俄方表示不能完全採納十二點立場文件的第一點,中國又強調自己不欲挑戰國際法的情況下,隱去了「尊重各國主權」的表述,留下「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必須得到遵守,國際法必須得到尊重」的折衷字句。
但這也表示,若中國要斡旋俄烏停火,「尊重各國主權」仍會是相當難處理的問題。在烏克蘭已寅吃卯糧、西方軍援不會永遠不斷、俄羅斯又鐵了心要打消耗戰的情況下,「原地停火」應是不完美但相對務實的選項,只是這就意味着默許俄羅斯實控佔領地,但中國基於不願挑戰國際法的外顯立場,自然不能扮演「勸烏克蘭割地」這樣的角色,換言之,屆時可能需要歐美等其他國家做這一工作,或烏克蘭自己放棄這一底線,如果俄羅斯堅持不退的話。但「維持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同樣是歐美各國的政治正確,其或許反倒希望由中國來扮演「黑臉」,好讓自己獨善其身,故寄望歐美的難度同樣很高。
但無論如何,通過此次出訪與簽署兩份聯合聲明,中俄確定將繼續「上不封頂」的發展方向,深化經濟與地緣的戰略協作,並可能在未來更多參與中東海灣的安全與穩定事務。俄烏戰爭的解決雖然困難,但中國不會為此放棄堅持國際法的外顯立場,俄羅斯對此表示理解,也體現在了聯合聲明的字裏行間。在可見未來,中俄互動不受第三方與戰爭裹脅,或許就是「上不封頂」的時代真意。
原文發表網址:
2023.3.24
解讀兩份中俄聯合聲明:習近平與普京如何定義「上不封頂」?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8087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