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29章】天下神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文:
王弼本: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帛書(校):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熱或䂳,或陪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楮。
楚簡:缺
註:
1. 帛書中「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也」,多「者」字,使描述的主體跟狀態,略有不同。
不可為也,偏向於告誡聽者不可為;非可為者也,說明天下神器非可為之物。
2. 帛書中「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多「之」字,四個「之」字若都是指天下神器,則更能描述天下神器被擾亂。
王弼本的「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敗的、失的可指為者本身,也可指天下神器,相較之下,帛書著重客觀事實,王弼本多了主觀狀態。
3. 或熱或䂳,䂳,ㄘㄨㄛˇ,碎石。
Photo by SGR on Unsplash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因想奪取天下而作為,是不會得到結果的。
「天下」指涉的範圍很廣,不限於國家、人民、土地等,應涵蓋天下萬物。
「神器」延續第28章的「樸散則為器」的概念,未經雕琢的天然始源之力,逐漸形成的「器」,其內有了「神」,遂稱「神器」,意指具有精元核心的萬物,每一「神器」都屬於自然規律的一部分。
「天下神器」則泛指在這世界上,我們能看到的、不能看到的所有事物,它們順著一定的軌跡而運作,所以它們是活的,它們活在道之中,我們也身在其中。
人皆有其作為,該吃吃,該喝喝,該努力就努力,該放棄就放棄,所謂的「該」就是符合自身能力與需求的意向,沒有壓迫或興奮,不會質疑與辯解,順順地,自然而然就做了。
但是,意識總是紛亂的,人人都在追求想要的東西(欲),即使自己原先不這麼想,也會逐漸淺移默化,使得「欲」變成動力,沒有「欲」變成不思進取。在創造財富的術語中,便有你是「想要還是需要」的質問,回答想要,心中就會被激起一股超出「該」的慾望。
「欲取天下」便是源於這種心態。
人是需要積極努力,才會成長,但同是積極,「想要做該做的事」與「想要滿足欲望」兩者有不一樣的發心。當「積極」脫離「符合自身」的範圍,便會失去對它的控制,導致「積極」可能是在餵養什麼,而非與內核一起提升。
以此心取天下,終將不得。
「天下神器不可為」,「為」是「有為」,有「欲」的為,亦是「有心有為」,「神器」自有其運作,企圖介入它,便是「有心」將其改變為自己想像的樣子,無論結果如何,這種「為」都是干擾,都將帶有自己的意識,其所產生的變化與影響,不管自己願不願意或能不能承受,勢必都得承擔。
當「有心」干擾「神器」,事情便不再自然,隨著人的意識的混雜,穩定的規律被破壞了,形成的是,人自己建構的意象,失去原本應該自然呈現的實相,徒留表象,而人只能不斷地塑造虛像,卻始終無法扎根,終歸徒勞無功。
換句話說,「有心」是一種意向,是超出自身所能承擔的意向,此念一出,瞬間脫離道,並混合了複雜意識,脫離道就沒有根,用此心態去爭取天下事物,便只能改變表徵,而無法提升核心,沒有核心支撐,到了一定時間便會敗之失之。
Photo by nine koepfer on Unsplash
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歔:讀需,鼻孔出氣; 哈氣使其溫暖。
羸:讀雷,瘦弱、疲困、破舊。
隳:讀灰,破壞;怠惰;河上公本:危也。
「物」,即是「神器」,但這裡更像是總稱,涵蓋天下所有物,以「物」字來表示物與物之間及物與人之間的運作狀態。
「物」有前行有跟隨,有歔之以暖有吹之以寒,有健壯有羸弱,有可挫有毀壞,這可單指一物的形態,也是物之間協作的態樣。「物」存在多種可能性,有時這樣,有時那樣,它的變化來自於自然,是上天的安排,而我們的介入,會因我們的意識而擾亂「物」本來的規律,使其往後的發展,不再純粹,將受我們的意識主導,但問題就在於,如果我們的意識、我們的心是亂的,便會影響發展結局,所以說,「物或行或隨......」也有指示人應該順物而做
如要貼合「物」的運作,則需修心,所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指過多。
奢,指奢侈浪費。
泰,指極端。
超出「合乎自身」即過多,多而不滿則奢,追求「最」即為泰。超出己身所需,便會失去邊界,所求將補不滿所欲,然後不斷堆高,以最頂為目標,尋求更高更好,人心因此而浮動。
去甚,去奢,去泰,關鍵在於「已足」,瞭解已足,便是找到邊界,能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缺,什麼時候足,然後依照這個感覺生活下去,心就踏實,人一旦踏實就會有穩固的能量,此時「順物」,是給予能量,而非奪取,也就少了對「物」的干擾。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2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聖人的心思意念、行為舉措皆幾近於道,因而能量甚大,足以影響世界,他就像主軸,世界因其而轉,跟他一起隨道運作,同道一體。整個過程是:知守、聚能、合道、復歸、器用、大制。
善行,會無跡可循;善言,會無可非議;善謀略,不需用算計。 無關楗不可開,無繩約不可解,因為沒有「關楗」及「繩約」,所以無法可開解,換句話說,有了關楗,就會有構成方式、流程、原理,如此就有跡可循,便有法可解。
今年世界盃足球,好像比上屆還轟動,是因為疫情封太久?土豪卡達的宣傳?反正沒看足球的我,也想來看看。
重、輕、靜、躁皆是人的基本特質,就像七情六慾一般,每一種特質每個人都有,只是有輕淡濃烈的差別,於經文中,說明輕與躁的表現,應須以重和靜為核心,才不會失常。
域中四大,各有法則,有法則便有規律,有規律便有時序,有時序便能運轉,道、天、地、人一脈相承,道法自然,以定運行規則;天法道,以充沛生機; 地法天,以化育萬物;人法地,以生存得道。
萬物的運作,一旦出現反常,便會開始回歸正常,事不會一直持續在過「度」的狀態,保持中庸,平穩運作,不足需補、過多需減,以身心去感悟,去拿捏自身與外界之間的平衡,理解平衡點,自然而然就會謙卑,且不會過度謙卑。
聖人的心思意念、行為舉措皆幾近於道,因而能量甚大,足以影響世界,他就像主軸,世界因其而轉,跟他一起隨道運作,同道一體。整個過程是:知守、聚能、合道、復歸、器用、大制。
善行,會無跡可循;善言,會無可非議;善謀略,不需用算計。 無關楗不可開,無繩約不可解,因為沒有「關楗」及「繩約」,所以無法可開解,換句話說,有了關楗,就會有構成方式、流程、原理,如此就有跡可循,便有法可解。
今年世界盃足球,好像比上屆還轟動,是因為疫情封太久?土豪卡達的宣傳?反正沒看足球的我,也想來看看。
重、輕、靜、躁皆是人的基本特質,就像七情六慾一般,每一種特質每個人都有,只是有輕淡濃烈的差別,於經文中,說明輕與躁的表現,應須以重和靜為核心,才不會失常。
域中四大,各有法則,有法則便有規律,有規律便有時序,有時序便能運轉,道、天、地、人一脈相承,道法自然,以定運行規則;天法道,以充沛生機; 地法天,以化育萬物;人法地,以生存得道。
萬物的運作,一旦出現反常,便會開始回歸正常,事不會一直持續在過「度」的狀態,保持中庸,平穩運作,不足需補、過多需減,以身心去感悟,去拿捏自身與外界之間的平衡,理解平衡點,自然而然就會謙卑,且不會過度謙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天地的仁愛之心被濫用,導致萬物之痛苦,在統治者的仁愛也造成蒼生痛苦。文章也談到了臺灣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問題。文章提醒人們要審慎選擇領袖,讓民意順勢發展。同時也提出大自然的變遷是無法阻止的,應該順應時代變化。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理念殺人,殺器萌生,用心險惡,盛極必衰。 護國神器,人造之光,報國土恩,盛世故來。 原次中華,迷戀殺器,顛倒黑白,仇恨滋長。 遏止三戰,神器唯心,四色調和,善緣自來。 次生中華可以做到最好的一個家國,肯定會得到世界的庇佑,原因在原生中華實行降維政策,還有不是一個最好的家國。手中有殺器和神器,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講到了”覺性”這是我們學習命理要有的觀念 ,每一個命盤當中都有一個覺性,不管在東方或西方的文化 ,在西方的聖經裡說 : 啟初神創在世界 ,人是用神的樣子去創造的 ,在東方說無極而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掛 ,宇宙中所有衍生而出的東西 都存在一個”道” 道在宇宙的萬有裡面 , 每件事情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天地的仁愛之心被濫用,導致萬物之痛苦,在統治者的仁愛也造成蒼生痛苦。文章也談到了臺灣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問題。文章提醒人們要審慎選擇領袖,讓民意順勢發展。同時也提出大自然的變遷是無法阻止的,應該順應時代變化。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理念殺人,殺器萌生,用心險惡,盛極必衰。 護國神器,人造之光,報國土恩,盛世故來。 原次中華,迷戀殺器,顛倒黑白,仇恨滋長。 遏止三戰,神器唯心,四色調和,善緣自來。 次生中華可以做到最好的一個家國,肯定會得到世界的庇佑,原因在原生中華實行降維政策,還有不是一個最好的家國。手中有殺器和神器,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講到了”覺性”這是我們學習命理要有的觀念 ,每一個命盤當中都有一個覺性,不管在東方或西方的文化 ,在西方的聖經裡說 : 啟初神創在世界 ,人是用神的樣子去創造的 ,在東方說無極而太極生兩儀生四象生八掛 ,宇宙中所有衍生而出的東西 都存在一個”道” 道在宇宙的萬有裡面 , 每件事情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