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28章】大制不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經文:
王弼本: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帛書(校):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復歸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為天下浴,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貸。恒德不貸,復歸於无極。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无割。
楚簡:
註:
  1. 帛書為「知其白,守其辱」,與王弼本的「知其榮,守其辱」不同,且行文順序也不同。
  2. 「辱」可能有兩種涵義,導致該段有不一樣的判讀。(請閱篇末)
  3. 帛書的三句「恒德......」,皆有複述,王弼本則無,可能是為了強調狀態及因果關係。
Photo by Pawel Czerwinski on Unsplash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常德」幾近於道,但仍是與道有所區隔,因為「德」通常會加入「人」的概念,以人為主體,人的感知感想、所做所為若能符合道的規律,且不造作、不受時空影響,猶如日常,即是「常德」。
雄:外顯、創造、開拓。
雌:包容、純真、平和。
谿:谿谷。引申聚合、匯聚之意。
知與守,兩者是同時存在,彼此調和,「知」是意念先行,一啟動,身心便跟著連動起來,「守」是秉持本心,以本心為原力,穩定身心不受偏離。
雄,對應陽,屬正電,想像一下「雄心壯志」,就會出現「壯志凌雲,欲成就一番事業」的感覺,這種外放的感覺,意在外界,向外探索,使自身在向外發展的過程中成長。
不過「意在外界」容易把心神都放在外面,本心卻失去根,內心沒有支撐便沒有內源力量,所以容易出現「茫然人生」或「慾望堆疊」的情況。
雌,對應陰,屬負電,有貯存、孕育的涵義。守雌,是鞏固內元,保持身心平和安定。
雄與雌都是必要的,也是必然存在,人會跟外界互動,向外拓展,並從外部學習、精進、成長,這些需要「雄」;要不因外界干擾而偏離軌道,則需要「雌」。開展為正電,貯神為負電,正負調和,身心才會平穩。
知雄守雌,便能以內源為動力,向外發散,而不是對外掠奪,所以便能像谿谷一般,吸引事物。如同嬰兒,不斷地接收外界的事物,又保有純然天性;天真無邪,又廣納萬物。他的純真,帶有自然能量,具有吸引力,讓人想接近。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式:典範、模式、規律。
忒:差錯、過甚。
白與黑指涉的層面甚廣,幾乎可涵蓋所有二元相對的意象,鑑於此處的知、守可得知,白與黑應是具有調節與融合,而非對立的概念。
白,有展現、釋放之意;黑,有收斂、蘊藏之意,「知白守黑」是在收放之間,達到平衡。
白如天晴,黑如雨夜,光明與黑暗不是是非對錯的對立,而是存於宇宙的兩種事實,互為表裡,兩相依存。只有光明,會消耗生命;只有黑暗,便沒有生命,唯有趨於平衡,才有生機。
因此,極端帶來毀滅,黑白調和,讓兩極融合,孕育出萬物協作的力量,有內核有軌跡,形成規律。當萬物隨其規律,平衡運作,可視為一整體,便如回歸於「一」,「一」與「無極」皆有本體、溯源的概念。
無極是起源之力,
無極生太極,太極分黑白,元力雖劃分,卻可在調和之際,綜合整體能量,復歸於無極。
對應於人體上,超出負荷是極,缺乏能量也是極,更多的是在意識上的極化,比如擔心搆不著的未來、煩惱應不來的當下、在意放不下的過去等,意識總是飄浮不定,不是在志得意滿,便在自慚形穢,一下子過白,一下子過黑,不斷消耗與磨損,最終導致疾病纏身。
所以,做到「知白守黑」,可讓身心趨於平和,蓄積能量,恢復生機。
Photo by Sean Oulashin on Unsplash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足:俱足、足以。
樸:未經雕琢的天然本質、本性。
「榮」是當自身獲得什麼,而產生類似肯定自己的心態,比如發明一件事物,廣受歡迎,所產生的「榮耀」、成就一番事業,名利雙收,會有「榮華」、貢獻社會,被授予勳章,會有「榮譽」等,皆有讓人感到「提升」的榮感;「辱」與「榮」相對,「辱」處於低下,不在人前而在人後,像是清空自己,以接收更多東西。
「榮」偏向於外在加冕,「辱」使內在生根,「知榮守辱」是知道「榮」的存在,能接收「榮」,有榮感,但不受其影響,且知道自己處在什麼狀態,所以能時刻保持謙下,不用刻意強迫自己要謙卑,便能以謙遜的態度兼容世界,因而猶如谿谷匯流,廣納而俱足,使本心生根,心有根而常德足,行事隨道,則能回到天然的本性。
人出生便存有「樸」,然而一旦經歷很多,便會染上雜質,本心受汙染,便難以分辨什麼事物才是對自身好的,只能流連於短暫刺激的快感,缺了就補,而心總是空蕩蕩。復歸於樸,是因身心淨化,意識守中不受牽引,所以心中自然有能量。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器」有具象化的含意,是為了「用」,像是器物、器皿,成體就能有所用。
「樸」既是本性,亦是純真本性與道結合之後的力量。
「官長」具有核心主軸之意。
樸散則為器,是將質樸的元力具象化,應用在這個社會及世界上,行到之處,皆符合道。換句話說,內身聚核之力,與道相符,將其轉變為各種形態,以回饋於世界。而具象的形態,包羅萬象,哪怕只是一句話,都有其影響力
聖人的心思意念、行為舉措皆幾近於道,因而能量甚大,足以影響世界,他就像主軸,世界因其而轉,跟他一起隨道運作,同道一體。整個過程是:知守、聚能、合道、復歸、器用、大制
世界如有善,便有惡;有好,便有壞,越是強調與限制越是在切割,而當世界的運作,符合天道,萬物依循其本能而動,事情便只有該做與不做,善惡好壞就顯得沒有意義了。

關於「知其白,守其辱」
有學者解釋「辱」為𪑾(左黑右辱),黑垢的意思,且在莊子天下篇、道德經41章,都有提到「大白若辱」,皆是白黑相對,而非榮辱,因此,認為王弼本文中「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這幾個字應是後世所加,可刪。
然而,時代更早的帛書甲乙本有「知其白,守其黑」與「 知其白,守其辱」兩段,且「知其白,守其黑」後面所接之「天下式」、「不忒」、「無極」,似乎另有涵義,指涉的層面也不同,應該可以加入參考。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2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善行,會無跡可循;善言,會無可非議;善謀略,不需用算計。 無關楗不可開,無繩約不可解,因為沒有「關楗」及「繩約」,所以無法可開解,換句話說,有了關楗,就會有構成方式、流程、原理,如此就有跡可循,便有法可解。
今年世界盃足球,好像比上屆還轟動,是因為疫情封太久?土豪卡達的宣傳?反正沒看足球的我,也想來看看。
重、輕、靜、躁皆是人的基本特質,就像七情六慾一般,每一種特質每個人都有,只是有輕淡濃烈的差別,於經文中,說明輕與躁的表現,應須以重和靜為核心,才不會失常。
域中四大,各有法則,有法則便有規律,有規律便有時序,有時序便能運轉,道、天、地、人一脈相承,道法自然,以定運行規則;天法道,以充沛生機; 地法天,以化育萬物;人法地,以生存得道。
萬物的運作,一旦出現反常,便會開始回歸正常,事不會一直持續在過「度」的狀態,保持中庸,平穩運作,不足需補、過多需減,以身心去感悟,去拿捏自身與外界之間的平衡,理解平衡點,自然而然就會謙卑,且不會過度謙卑。
從希言自然到焉有不信,似乎在說明道與自然包覆一切,而人的意識只停留在自己區劃的領域,難以體會宇宙的包羅萬象,人的生命短暫,但應有其天命與任務,了悟自然之道,或許能活出自我,遂與天合。
善行,會無跡可循;善言,會無可非議;善謀略,不需用算計。 無關楗不可開,無繩約不可解,因為沒有「關楗」及「繩約」,所以無法可開解,換句話說,有了關楗,就會有構成方式、流程、原理,如此就有跡可循,便有法可解。
今年世界盃足球,好像比上屆還轟動,是因為疫情封太久?土豪卡達的宣傳?反正沒看足球的我,也想來看看。
重、輕、靜、躁皆是人的基本特質,就像七情六慾一般,每一種特質每個人都有,只是有輕淡濃烈的差別,於經文中,說明輕與躁的表現,應須以重和靜為核心,才不會失常。
域中四大,各有法則,有法則便有規律,有規律便有時序,有時序便能運轉,道、天、地、人一脈相承,道法自然,以定運行規則;天法道,以充沛生機; 地法天,以化育萬物;人法地,以生存得道。
萬物的運作,一旦出現反常,便會開始回歸正常,事不會一直持續在過「度」的狀態,保持中庸,平穩運作,不足需補、過多需減,以身心去感悟,去拿捏自身與外界之間的平衡,理解平衡點,自然而然就會謙卑,且不會過度謙卑。
從希言自然到焉有不信,似乎在說明道與自然包覆一切,而人的意識只停留在自己區劃的領域,難以體會宇宙的包羅萬象,人的生命短暫,但應有其天命與任務,了悟自然之道,或許能活出自我,遂與天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學習大自然的無為來行事,慢慢回歸簡單清淨,面對一切機緣都能靜定的消化吸收,靜待轉化著,慢慢學習對外也能展現出與大自然一致的美與善。而這需要慢慢的學習、反思、體悟,在回歸道中,也能慢慢成為自然的一份子,回歸原始。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學習大自然的無為來行事,慢慢回歸簡單清淨,面對一切機緣都能靜定的消化吸收,靜待轉化著,慢慢學習對外也能展現出與大自然一致的美與善。而這需要慢慢的學習、反思、體悟,在回歸道中,也能慢慢成為自然的一份子,回歸原始。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