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美好的死亡]

每逢清明節,總是會看到,鼓勵樹葬、火葬、海葬、甚至是鑽石葬,用來取代土葬,這樣的文宣。今年回老家台南,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完成跟家族去看看親人塔位的例行性事務的過程中,也看到這類的文宣品。 「葬」這個字,用象形文字來看的話,應該是人的屍體上下都用草裹住,似乎是比較接近土葬的概念。但近年來,土葬因為現實上變得越來越難,所以大家也不得不開始慢慢接受用其他方式取代土葬。但是,人們對於死亡以及面對死亡的處理已經有既定印象,這種觀念的轉變並不是一下就到位的。 今年清明節,無意間在書架上發現的「納棺夫日記」的日文書(之後曾改編成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記載了一個發生在中國農村的故事。 一處地方政府公布於下個月一日開始禁止土葬,一律改為火葬,因為害怕火葬無法上天堂,所以在新法上路之前,竟有多數老人服用大量安眠藥,自己躺在棺木中,或服毒身亡,在十五日內死了六七十位長者的慘案。 上面這樣的情形,或許是作者青木在書中提到的,因為人都想追求「美好的死亡」(人は誰もが、死ぬときは美しく死にたいと思っている)。 但誠如作者青木指出,所謂的「美好的死亡」卻是語意不明。是指不要痛苦地死去?還是說自己死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還是說死後的屍體要保持美好?還是指瀟灑地死去?究竟是指什麼狀態,就連是死去的方式還是屍體的保存狀態?都不是很清楚。 人都難免一死,如果只能選擇一種「美好的死亡」,我傾向瀟灑地死去,你會怎麼選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