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0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閱讀札記:《狐魅考:從獸、妖到仙,狐狸精的千年演變》

    文/謝鴻文
    古代中國人認為狐狸是最有靈性的動物,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甚且將之擬人化、人格化,或神話化、妖化,於是在傳奇話本小說、筆記、詩詞,乃至民間故事、童話都狐蹤遍及。
    呼延蘇的《狐魅考:從獸、妖到仙,狐狸精的千年演變》蒐羅了眾多古籍文獻,從文化人類學的視野進入文學的文本世界,引領我們看見「萬物有靈」、「物老成精」的本體分離演變,為狐仙、狐精的出現立下思想根基。
    然而要成仙成精,必須經過修煉的過程始能幻變。
    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為例,就如是敘述:
    「舊說野狐名紫狐,夜擊野火出。將為怪,必戴髑髏拜北斗,髑髏不墜,則化為人矣。」這段描寫古代中國人相信野狐(紫狐)具有幻術,會在夜晚甩動自己的尾巴,火光隨之出現。還戴著死人的頭骨朝拜北斗星,若死人頭骨不墜,便可化為人形。
    續考究,在狐狸精諸多屬性中,「媚」無疑是最核心的屬性。但我們現代容易將「狐狸精」與風騷不正經的女性連結,可是回到古籍文獻,狐狸精有男有女,雖善蠱媚,使人迷惑失智,可也未必完全邪惡,善良可愛的狐狸精實也不少。
    例如袁枚《子不語•狐生員勸人修仙》中的狐狸精可是知識份子呢,過著與書為伴的風雅生活,文質彬彬與現實世界中的聰慧有才華的文人書生幾無異,讀來十分有趣。
    《狐魅考:從獸、妖到仙,狐狸精的千年演變》雖是一本聚焦研究狐文化的論述,但作者行文摒棄學術論文的框架規範,而是以說書人般的口吻,同時從社會、歷史、心理、宗教等多個角度去檢視古籍文獻,展現作者博雅的閱讀與考證功夫,成就了一部精采可讀又深具啟發,使人大開眼界的狐文化發展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