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臨摹----宋代李安忠作品《竹鳩》

宋 李安忠《竹鳩》 絹本設色  25.4x26.9cm  款署:武經郎李安忠畫  國立故宮博物館典藏
宋 李安忠《竹鳩》 絹本設色 25.4x26.9cm 款署:武經郎李安忠畫 國立故宮博物館典藏
■作品介紹
李安忠(活動於1119-1162),任職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9)畫院,歷官成忠郎,靖康亂後於南宋高宗紹興(1131-1162)間復職,賜金帶,擅工筆花鳥走獸。
本幅作品雖名為《竹鳩》,實為楔尾伯勞(拉丁學名:Lanius sphenocercus),形體特徵是喙強健具鉤和齒,眼先、眼周和耳羽黑色,形成一條較寬的貫眼紋。頰、頸側、頦、喉直至整個下體為白色。尾凸形,中央2對尾羽黑色。其特性喜歡站在樹枝頂上守候、伺機捕抓獵物,主要食物為蝗蟲、甲蟲等。[1]
作者以雙鉤法呈現伯勞與竹,棘枝以沒骨法,呈現「寫」的意味。畫中伯勞正蹲踞在細細竹枝上,顯得有些龐大和沈重的對比。銳利眼神、鷹鉤嘴形和趾爪,展現細膩神韻,溫潤的設色與精緻用筆,渲染底色襯托白色羽毛絨的質感,頓時蓬鬆起來,手法層次豐富。[2]
檢視當時畫壇的主要影響者宋徽宗趙佶(1082~1135),不僅是畫院的引領者,也是畫家和鑑賞家,擅長工筆花鳥,風格寫實縝密,曾經畫過二十種不同姿態的鶴。他重視寫生,講究師法自然,追求情態形色,使得宋代工筆花鳥畫登上藝術高峯。 [3]
臨摹分享
在臨摹過程中,因原作品年代久遠,印刷色澤及清晰度漸不復以往,又與現今的使用材料不同,再加入個人對繪畫之見解等因素,雖無法百分之百的相同,但可享受與古人對「畫」的交流。在臨摹過程中,感受到原作品用筆的精練,勾勒線條生動,設色單純且優雅,在對「畫」過程中,試著在鳥背上多加了色彩層次,在鳥羽上也多加了白色勾勒線條,以下說明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 快懂百科https://www.baike.com/wikiid/2841375742179772846?view_id=2m7f7av5qtc000
[2] 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24204及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ing/Content?pid=14535&Dept=P
[3] https://baike.baidu.hk/item/%E5%AE%A3%E5%92%8C%E7%95%AB%E9%99%A2/9741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