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三月氣候涼爽,踏上花蓮瑞穗的泡湯之旅。下了火車,沿著火車站後站的溫泉路前行,鄉間的空氣與城市迥然不同,清新而純淨。忽然,一股淡雅的清香撲鼻而來,詢問司機大哥後才得知,瑞穗是鶴岡文旦的主要產地,此時正值柚花盛開的季節。
走進柚子樹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樹樹繁盛的白色柚花,花苞呈圓筒狀,花瓣數量從三到七不等,成簇地掛滿枝頭,隨著微涼的春風輕輕搖曳。陽光灑落在翠綠葉間,襯托出柚花的清新淡雅,彷彿遞上一封邀請函,預告著中秋時節文旦豐收的喜悅。
漫步在花香瀰漫的果園中,發現已有小顆文旦靜靜垂掛在枝頭,也有些已然掉落。我撿起一顆,和家人、朋友聊起各自吃文旦的方法,腦中浮現那甜美、多汁又柔軟的果肉,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妙用,也回憶在文旦皮上畫鬼臉,或剝下的果皮戴在頭上當帽子,滿是溫馨與歡笑。傍晚時分,來到溫泉區,在湖光山色之間靜靜泡湯,耳邊是蟲鳴鳥叫,鼻間仍縈繞著淡淡的柚花香,全身暖洋洋,身心皆感放鬆。柚子樹為常綠喬木,枝幹粗大直立,葉大且厚,果皮光滑,果形有梨形、扁圓形、卵圓形,其果實稱為柚子,文旦或朱欒。畫家林玉山曾以《朱欒》為題,參展昭和6年(1931)第5回臺展東洋畫部。畫中,一株結實纍纍,枝葉繁茂,沉甸甸的果實壓得枝條幾乎垂落至地面,展現豐收的景象。樹下,一隻貓咪慵懶地伏臥著,卻又靈動地回首,目光緊隨著空中飛舞的蜜蜂,巧妙地成為畫面的視覺焦點,增添了畫面的生趣與韻味。
被譽為「臺展三少年」之一的林玉山,在第4回(1930)臺展中以《蓮池》榮獲特選及臺展賞,一舉成名。翌年,他以《朱欒》獲免審查資格參與第5回臺展,並於台北教育會館第一展覽室展出,再度備受矚目。當時記者報導讚譽,該作「頗寫得好,畫境著色沈著,頗與前年出品之濃艷,寫法不同,而所謂嘉義青年畫派,則比比皆是也。」
說明
1.瑞穗溫泉區在大正8年(西元1919年)由日本人發現,當時發現瑞穗泉質與日本天皇級的有馬「金銀雙湯」泉質相同,是台灣唯一「黃金湯」,擁有「氯化物碳酸鹽泉」及「碳酸氫鈉泉」二種泉質,氯化物碳酸鹽泉中富含鐵、鋇等礦物質,泉水中的鐵質遇到空氣氧化後,會在水面形成一層略帶鐵鏽味的黃濁色結晶物,俗稱「湯花」或「溫泉花」
2.參閱《台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25日夕刊第4版〈第五囘臺展我觀(上)〉及1931年10月26日第3版〈初日の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