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遊記|以弗所遺跡詳細介紹(下)

前面兩篇文章講解了以弗所從史前時代到鄂圖曼的歷史脈絡,現在終於要進到考古發現了!強烈建議看這篇之前先嗑完前兩篇,讀懂歷史再看遺跡會更有樂趣。

考古挖掘

以弗所考古研究的歷史可追溯到1863年,當時倫敦建築師約翰特特爾伍德 John Turtle Wood 受土耳其委託設計火車站。但他其實對附近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很有興趣,這座神廟牢牢地被記錄在新約以及許多古書之中,卻已經從這個世界消失五百年,他很想知道這個世界七大奇蹟究竟在哪裡。他決定辭職,拿著大英博物館給他的補助動身到以弗所開挖。
伍德在以弗所大劇場附近發現了一段古希臘銘文,提到神廟裡有很多金銀雕刻被搬出去,穿過馬格尼西亞大門到達大劇場。他推斷,在大門周圍應該會發現一條通往神廟的路。果不其然,1867年他找到了這條路,並沿著路的軌跡在距離大劇場東北方兩公里的位置發現了神廟的牆壁。1869年的最後一天,神廟終於從20英尺的沙子底下現蹤。可惜,挖出來的神廟只剩下一片廢墟,伍德設法找回一些破碎的雕塑和建築物品送往大英博物館收藏,考古工作也告一段落。
1895年,德國考古學家Otto Benndorf 在奧地利的資助下恢復了挖掘工作,並創立了奧地利考古研究所。直到今天,這個研究所還是以弗所的主要考古團隊,持續探勘尚未被了解完全的以弗所。
奧地利考古研究所持續在以弗所挖掘中 (photo from Österreichisches Archäologisches Institut)

以弗所古城

以弗所古城目前大概只挖掘了十分之一,大部分都還埋在地底下。古城分成兩區,上城是行政中心,下城是商業中心。參觀路線有南北兩個入口,建議從南邊入口進去從上城開始參觀,一層一層揭開Curetes Street、公共廁所、美麗的圖書館、大劇場,像是在吃健達出奇蛋一樣,驚喜連連。這篇文章也會順著這條路介紹沿途景物。
這次參觀動線是從圖片右邊的入口進來 (28.Bath of Varius),一條路通到大劇場 (2.Theater),再從大劇場正前方的海港大道離開 (1.Harbor street)。(photo from celsustravel)
以弗所古城復原示意圖,目前只挖出十分之一

羅馬浴場 Bath of Varius
建於西元1世紀,因為緊鄰許多政府機關,以弗所人會在與人會面後來到這裡洗澡,也是一種社交活動。它很靠近以弗所的馬格尼西亞大門(前面提到可以通到神廟的門),長途旅行的人舟車勞頓來到以弗所時,會先在這裡洗澡休息。浴場裡有羅馬人發明的供暖系統,稱為 Hypocaust。
羅馬浴場

公有市集 State Agora
以弗所有兩個大市集,一個是靠近海港的商業市集,另一個就是在市議會對面的「公有市集」。這裡也是市民討論政治的地方,婦女和奴隸都可以在這裡參加會議。市集四邊被大理石柱廊圍繞,中間有一個伊西斯神廟,供奉母親之神、重生之神、受壓迫者的保護神-Isis,原是埃及神祇,延續到古希臘羅馬時期還是受到廣泛敬拜。
公有市集,前排堆高高的是陶作的水管,羅馬時期的以弗所有先進的供水系統。

市議會 Odeon
西元150年建造的小型屋頂劇場,通常是市民或政治家發表演說的集會所,也用作音樂表演場所,可容納1400個座位。原本的建築結構是一個有木製屋頂的室內半圓形建築,還有一個兩層樓高的舞台建築。
市議會

市政廳 Prytaneion
政府官員辦公、接待VIP貴賓的地方。大廳的中央有一座祭壇祭祀著古希臘的火焰女神-Hestia,象徵城市與家庭繁榮昌盛。這裡也是長年供奉「聖火」的地方,祭司會負責保護火焰持續燃燒。如今,雖然聖火早就沒了,但祭司的名字還刻在重新豎立起來的兩根多立克柱上。
市政廳
考古學家在市政廳挖掘到兩座「阿爾忒彌斯雕像」,他們長得和古希臘的阿爾忒彌斯很不一樣,有著象徵富饒多產的乳房(部分學者認為是公牛睪丸)。
出土兩座阿爾忒彌斯雕像,左邊戴著高大的帽子,凜然如戰士,被稱作「偉大的阿爾忒彌斯」(西元一世紀);右邊雙臂展開面容和藹,被稱作「美麗的阿爾忒彌斯」(西元二世紀)。現存於土耳其以弗所博物館。(photo from Roberto Piperno)

圖密善神廟 Temple of Domitian
建於西元90年,是羅馬​​皇帝圖密善為了榮耀自己統治的弗拉維王朝而蓋的神廟,不僅是以弗所最大的神廟,也是第一個蓋來崇拜羅馬皇帝的廟,這在往後成為一個慣例,當皇帝選定一個城市來蓋帝國或皇帝崇拜的神廟時,對城市來說是個莫大榮譽。但圖密善非常殘暴,以處決元老院和迫害基督徒出名。在神廟完工之前,圖密善就被僕人們聯合刺死,神廟因而改供奉另個羅馬皇帝Vespasianus。
圖密善神廟,重點是在那兩根兩層樓高的柱子。站在廢墟之中常常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

梅米屋斯紀念碑 Memmius Momument
還記得上一篇有講到羅馬剛統治小亞細亞時,本都國王殺過來佔領了整個亞洲行省,並屠殺八萬名羅馬人。後來羅馬將軍蘇拉(Sulla) 率領羅馬軍隊從西邊殺過來,擊敗了本都國王奪回亞洲行省,成為羅馬人的英雄。他的孫子梅米屋斯為了紀念祖父的戰績和大屠殺事件,在以弗所豎立了這座紀念碑。
梅米屋斯紀念碑原本是一個塔狀、頂端有圓錐尖頂,目前的樣子並不是還原樣貌,而是以現代拼貼方式重塑。

Curetes Street
Curetes Street是連接上、下以弗所的主要街道,中間的路面由大理石鋪成,被腳走到又光又亮下雨天應該很滑。路的兩旁有優雅的柱廊、神殿、噴泉,以及誇張的馬賽克人行道,後面山坡則是高級聯排別墅,路的底端就是著名的圖書館,這條路還有幾個小驚喜,可以找找看拿著桂冠的勝利女神Nike商業及傳訊之神Hermes代表醫院的蛇杖
立在街邊的Hermes雕像
勝利女神Nike

圖拉真噴泉 Trajan's Fountain
建於2世紀初,獻給羅馬皇帝圖拉真和女神阿爾忒彌斯。在羅馬時期,以弗所人建造了六條渡槽來供水,其中一條接到了圖拉真噴泉並從一根柱子流出來,柱子上放著巨大的圖拉真雕像,他的腳下踩著一塊圓形石頭,象徵著「世界都在皇帝的腳下」,現今還能在中央基座上看見一小塊腳和圓石。
為紀念圖拉真皇帝而建的噴泉,圖拉真是羅馬帝國疆域最大的皇帝

哈德良神廟 Hardrian's Temple
哈德良是圖拉真的繼任者,是個勤勉謹慎的皇帝,他在位期間親自巡視了廣大的江山,至少來以弗所兩次。這座神廟是在西元2世紀為了紀念他而建,西元4世紀,神廟被改建為基督教教堂。
神廟上有精美的楣板展示精湛的雕刻工藝,像是拱門上的幸運女神泰姬Tyche的半身像,帶狀飾帶上的梅杜莎,左邊角落的飾帶也講述了亞馬遜人、以弗所城邦的開拓者-安德羅克洛斯。神廟前面有四個基座,推測在基座上是放著四位羅馬皇帝的雕像。
哈德良神廟
拱門上是幸運女神、後方門楣是張開雙手的梅杜莎、左邊直角處的楣板是講述以弗所的起源故事,包含亞馬遜人、以弗所城邦的開拓者-安德羅克洛斯。

馬賽克人行道
馬賽克人行道保存十分完整,色彩依舊斑斕,後面則是一排商店。

公共廁所 Latrina
「男性專用廁所」建於西元一世紀,是隔壁浴場的一部份。來這裡上廁所是一種社交活動,需要收入場費。座位之間沒有隔間,大家坐一排脫褲子聊天,離開前還可以用洞前面的小水道清洗屁屁。據說也有女性專用公共廁所,但還沒找到。
土耳其到處都是貓

塞爾蘇斯圖書館 Celsus Library
建於西元110年,由羅馬共和國的領事阿奎拉 Aquila委託建造,這不僅是一座圖書館,也是為了紀念他父親塞爾蘇斯Celsus(前亞洲行省總督)而立的紀念碑,他父親的石棺就埋葬在圖書館中央壁龕下。
塞爾蘇斯圖書館是當時第三大圖書館(第一在亞歷山卓,第二在貝加蒙),擁有12,000卷莎草紙卷軸,建築物面向東方,早晨閱覽室就能迎來滿滿陽光。圖書館的內部結構和卷軸在西元262年的地震以及歌德人入侵被毀。外牆在10或11世紀被地震摧毀,我們現在看到的華麗立面是1970至1978年間德國考古學家分析了奧地利考古學家在1903年至1904年間挖掘出的碎片修復重建,缺失的部分以複製品替代,一些重要部件被安置在維也納和伊斯坦堡的博物館。
右邊兩個較矮的門是「Gate of Mazeus and Mithridates」也稱作「奴隸之門」,建造者有兩個人,本來是建築師,後來變成皇室的奴隸,被奧古斯丁解放後,建了這個門獻給他。
立面有四位女神的雕像複製品
圖書館閱覽室內部

色情場所 Brothel
圖書館的對面就是以弗所紅燈區,建於西元1世紀,與旁邊的浴場和公共廁所是同期建造。一樓是接待大廳,旁邊有一個橢圓形水池的小浴室,池底裝飾著精美的馬賽克圖案,描繪了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一起用餐。二樓有許多房間,是兩造肢體交流的地方。考古學家在這裡挖出了一尊帶有超大生殖器的普里阿普斯雕像 (Priapus) 更證明這裡是用作色情場所。
在Marble Street 路邊有一塊石頭替這間快樂屋打廣告,這則廣告簡單的畫了愛心女子頭像位置示意圖,還有一隻腳,表示只要你的腳尺寸比他大就能進去,尺寸比他小就要等你長大一點才行。
考古學家在這裡挖出了一尊帶有超大生殖器的普里阿普斯雕像 (Priapus) 更證明這裡是用作色情場所,現在展示在以弗所博物館。(photo fr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已經看不出形狀的紅燈區
可愛又直白的招客廣告,左上角有一個愛心、中間是腳尺寸表、腳的右邊像一包薯條的是女子頭像、頭像下方是位置圖

商業市集 Commercial Agora
以弗所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是整個羅馬帝國貿易東西往來的樞紐,貨物從港口上岸後送到這裡買賣,不僅有貨品也有大量的奴隸交易。港口周圍是倉庫,裡面裝滿了運往西部或通過皇家大道沿線的商隊從東部省份及其他地區運來的產品。商業市集的四周有兩層樓高的柱廊,柱廊內滿是商鋪。
最早在希臘化時期就有這個市集了,當時每週只開放一天。到了羅馬提比略統治時期(西元一世紀初) 擴建了這裡,貨品往來更加繁多,市集每天都開張。
商業市集緊鄰圖書館,穿過奴隸之門就到了

大劇場 The Great Theater
大劇場面對著海港,從港口上岸的人絕對無法錯過這個驚人的扇形建築。它是土耳其最大的古代劇場,可容納25,000個座位。最早建於西元前4世紀,羅馬時期又增建三層樓的舞台建築。主要用於戲劇表演,羅馬時期還多了角鬥士競技,角鬥士的墓地在2007年被發現。
從海港上岸就會看見大劇場
大劇場也是使徒保羅遭到以弗所銀匠抗議的地方。《使徒行傳》提到保羅在以弗所傳教時許多人信了他,基督教廣泛傳開來。其中有一個人卻不開心,他是一位製造阿爾忒彌斯神像的銀匠,當越多人信基督教就沒人跟他買神像了。所以他號召一群同業拖了保羅的兩個友人進到大劇場吵架,眾人高喊:「以弗所人的阿爾忒彌斯女神真偉大!」後來以弗所書記官出面調停才結束這場紛爭。
到了今天,還有很多歌手在這裡舉辦音樂會,像是Elton John, Chris de Burg, Lionel Richie, Joan Baez, Julio Elyases, Pavarotti, Sting, Madonna。
舞台

海港大道 Harbor Street
以弗所的三大主要街道之一,連接港口和大劇場,路的兩旁都是商舖和柱廊,每根柱子上打了洞用來放置火炬照亮街道。街道的右側是體育館,港口旁有巨大的羅馬浴場,羅馬人習慣抵達一個地方先洗澡,在每個城市入口處都有浴場。浴場附近是聖母瑪利亞教堂,是第一座以耶穌基督之母命名的教堂,也被稱為大公會議教堂,西元431年第三屆大公會議就在這裡舉行。
古時候,路的前方就是港口,右邊是體育場
以弗所古城重建了很多重要部分,非常有臨場感。但這也是考古的大哉問,究竟要挖出多少遺跡?挖出來後如何保存?畢竟出土後就開始要和時間對抗了,除非送進博物館保存,不然物質總是會隨時間風化消逝。
很喜歡這個地方呢,尤其在即將入冬的時候到處都是金黃火紅的葉子,像在畫水彩一樣,毫不保留的暈染暖色顏料,能多繽紛就多繽紛。還記得那天離開時已經到了閉館時間,夕陽即將被夜幕壓下山了,港口大街空空盪盪的,色澤特別溫暖。寫完這篇更想回去再看一次了。

歡迎「愛心」「追蹤」「贊助」
//感謝您的行動支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