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薛丁格的貓與占星

這是一篇量子力學與占星的統合論,萬有理論的一部分應用。因為不是理工科背景,我盡量簡單描述,聽懂原理比較重要,如果有誤還請指正。薛丁格的貓,要從最開始的量子力學基礎開始,這是好長一條路,然後講到占星,一點通就萬物通,一點迷,就萬物迷。 科學最早被確定,是因為能把不確定的東西確定了,因此造成人們普遍認為只有被科學認證過的,才是科學。但當科技發展,科學家一再往不確定的領域探索,一個一個確定之後,終於摸到了無法確定的部分,也就是量子理論。可是回頭看,科學從一開始,就一直跟不確定在一起,跟量子一直在一起喔。 ●●●●●●●●● ★量子:在物理學中的概念,指一個不可再被分割的最基本個體。例如「光粒子」是光的最小單位。延伸出量子力學、量子光學等研究領域。如果以人來定義,人算不算是一個不可再被分割的最基本個體?靈魂、肉體等如果被分割了,就不是那個人了。 ★量子力學:描述微觀物質(原子、亞原子粒子)行為的物理學理論,是我們理解除萬有引力外的所有基本力(電磁交互作用、強交互作用、弱交互作用)的基礎。量子力學所描述的粒子現象無法精確地以古典力學詮釋,例如一個粒子在被觀測之前,不具有任何物理性質,然而被觀測之後,依測量儀器而定,可能觀測到其粒子性質,也可能觀測到其波動性質,或觀測到部分粒子部分波動性質,此即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學成功解釋古典力學無法解釋的實驗現象,並精確地預言此後的一些發現,物理學界才開始廣泛接受這個新理論。 ★光電效應:1887年的實驗,發現用紫外光照射金屬表面,光量子進入,會把金屬內的電子彈射出來。這部分是證明量子之間的作用方式,而且超越古典物理學的概念。以量子論來說,這個世界全部都是由量子建立,因此光電般的效應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只是有沒有辦法觀測到差別。這邊有些像氣功的觀念,你把身上的量子打到別人的身上,讓對方接受你的量子,並彈射出其他量子來,大師灌頂大概也是這種想像的延伸,說話的聲波、眼神的光粒子、動作的震波、情緒的念波,應該都是這種光電效應的一種。 ★不確定性原理:延續光電效應的研究,科學家發現當你準確設定粒子的位置時,則不能準確地設定粒子的動量,反之亦然。這也是俗稱的測不準原理,你的觀測會影響到被觀測粒子的狀況,而不是古典物理學概念,觀測者不會影響到被觀測物。這個原因,又與下面波粒二象性相關。 ★波粒二象性:波耳研究光時,發現用波的方式實驗,光會以波的模式被觀測到。但用粒子的方式觀測時,光又以粒子的方式展性特性,顛覆了古典物理學認為,能量特性與物質特性不可能同時存在一個個體之上。這個現象,可能是E = mc²(質能轉換公式、質能方程)描述的狀況,說明能量(E)與質量(m)的相互關係,會與c,物理學中代表光速的常數發生關聯。當物體在光速時,量子變成光粒子,擁有質量mc,同時帶有E/c的能量,也就是E/c=mc,變成我們看到的光,兩者可以隨時轉換。所以當你用波的方式去測試,會看到光的波動特性,但用粒子的特性去測試時,又可以看到光粒子的質量特性,當你同時用波跟粒子的方式測試,則可以同時看到兩種現象一起發生。 如果你是完全停止的物質,理論上你所擁有的能量是m=E/c²這樣的渺小,但實際上,所有的物體都是在相對座標下運動的狀態,而且體內的電子也都在高速運轉。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知道太陽的能量,就可以回推太陽的質量,我們知道人體的質量,就可以回推人體當下的能量是多少,問題是我們測量不出當下身體裡所有的速度是多少。這也回應上面不確定性原理的發生,當你測定粒子質量的位置時,則不能測定粒子的動量是多少,當你測定粒子的動能是多少時,則不能確定粒子質量所在位置,因為你的觀察會影響微觀世界中,被觀測粒子的質量或是動能。 ★量子纏結:兩個以上的量子可以纏結在一起,產生疊加的共同狀態。假設一個量子是上旋,一個是下旋,纏結在一起變成沒有旋轉。當你把這兩個量子分開,要測量他們是上旋或下旋時,發現不管多遠,只要測試一個量子是上旋,另一個遠方的量子馬上變成下旋,反之亦然。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於1935年發表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EPR悖論),論述到上述現象。薛丁格稍後發表幾篇論文,稱其為「量子糾纏」。愛因斯坦認為這種行為違背了定域實在論,稱他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然而,後來多個實驗證實量子力學的反直覺預言正確無誤,還檢試出定域實在論不可能正確。 ●●●●●●●●● ★薛丁格的貓:針對量子纏結現象,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 薛丁格將原子系統的疊加態轉移至大尺度系統,假設把一隻貓、一個裝有氰化氫氣體的玻璃燒瓶和放射性物質放進封閉的盒子裏,經過一小時,放射性物質至少有一個原子衰變的機率為50%,沒有原子衰變的機率也同樣為50%,假若衰變發生就會觸動機器打破燒瓶,導致貓死亡。經過一小時以後若沒有發生衰變,則貓仍舊存活。用來描述整個事件的波函數,會表達出活貓與死貓各半糾合在一起的狀態,貓同時處於活與死狀態(對於盒子外的世界而言),直到盒子被打開,確定貓的生死為止(觀察量子狀態的行為)。 這個假設對比於上述量子纏結狀態的悖論,當量子被測試時,有一半機率是上旋、一半機率是下旋,所以在沒有測試時,量子就處於50%上旋與50%下旋的疊加狀態。對於古典物理學出身的科學家來說,微觀界居然有這種只以機率狀態存在的真實,大大顛覆了他們的宇宙觀。依照物理學對萬有理論的假定,會存在的一種具有總括性、一致性的物理理論框架,能夠解釋宇宙的所有物理奧秘,那量子纏結現象、不確定性原理,必然也會存在宏觀世界,如果量子力學是萬有理論的一部分的話。因此才產生了薛丁格的貓這個假設,來比擬這個量子狀態。 這個上帝擲不擲骰子的爭論,就這樣席捲物理學界。如果量子的變動是不確定的,是看機率的,那影響這個機率的原因是甚麼?只是因為上帝擲了一次骰子?就這樣,科學家的實驗,踏入了哲學思考的境界,又或著說,哲學家在思考的,可能一直都是量子力學在宏觀世界發生的狀況,並且嘗試去找到原因。 ■■■■■■■■■■■■■■■■■■■■■■ 如果拿到占星上來看,量子力學這些特點,跟占星研就有何相關? ●●●●●●●●● 未完待續 ■■■■■■■■■■■■■■■■■■■■■■ 面談1000元(一小時)/線上語音900元(一小時) 解盤教學,下午或晚上,凡事可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