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中國的不創新與世界:越來越沒有底線的競爭◎紐約時報-DAVID BROOKS(2013.03.07)

    中國的不創新與世界:越來越沒有底線的競爭紐約時報-DAVID BROOKS2013.03.07

    Comment
    台灣派舉辦認識中國、研究中國的會議,一定要參加。我聽的是經濟那場,以及接下來的最後一場。

    在經濟那一場,我提問:我們都說中國會垮,實際上中國卻越來越有錢。當然,貧富也越來越不均。有無可能是在座的學者都是唸資本主義經濟學,以此為參考座標而判定中國將因為不符合資本主義的標準會垮?張家敦的《中國即將崩潰》是個例子。

    另外,中國因為駭客軍團的竊取技術等,使其生產技術進步非常快。

    假使中國有系統的竊取知識產權,中國國營企業可以無需研發成本的進行低價競爭。反過來,先進國家的企業因此而淪為無利可圖局面,也無法再創新時。中國的世界第一,將阻塞文明的繼續前進。世界,還會創新嗎?

    這樣,中國的崛起對世界史是什麼意義?

    我在問的其實是學者對於「北京共識」與「華盛頓共識」現象的方法論反省。是大哉問,也問得突然。

    更可能點到部分學者或陷入將「應然」(期待)誤以為是「實然」(實際現象)的方法論陷阱。

    作為一位台灣派,我知道這種心態的發覺與起伏過程。

    一位學者(劉孟俊)回答(因為我問到中國的創新是偷來的):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已經世界第一,超越美國。言下之意,中國也有創新。但根據WIPO的《2012年全球創新報告》(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2)中的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2 Rankings顯示,中國排名第34(第8頁)。日本是25,美國是,香港第8,韓國20,前三名是:瑞士、瑞典、新加坡。中國,被歸類於 learners,而非leaders(第24頁)。那「中國第一」的說法從何而來?根據(第26頁)「創新效率指數排行:中上所得國或經濟體」(Innovation Efficiency Index rankings (upper-middle-income countries/economies)),中國第一,但列入評比的都是什麼國家呢?

    另外,問題在量更在質。20121223日的新華網報導:「在工業品外觀設計領域,全球申請量近年增幅較大,主要來自中國申請量的強勢增長,中國知識產權局佔過去三年全球增長總量的90%。」

    因為他的回答,我在會後追問他。他承認中國很難掌握,他懷疑中國不是一個整體。

    我回應:中國各省雖不是整體,卻有「國族主義」與「共產黨專政」當黏合劑。因此,仍有可能發揮無論正面或負面的重大影響力。

     

     

    越來越沒有底線的競爭紐約時報-DAVID BROOKS2013.03.07http://cn.nytimes.com/article/opinion/2013/03/07/c07brooks/zh-hk/

    戴維·布魯克斯

    打個比方,假設你是棒球界類固醇興奮劑泛濫年代的一名重磅擊球手。基於道德和健康方面的考慮,你可能反對使用興奮劑,但許多競爭對手都在用,因此你面臨著加入他們行列的巨大壓力

    再打個比方,假設你是一所好高中的學生。也許你想擁有一個正常的青春期,不過,你被一群學習小狂人包圍,他們從6歲開始就在為申請大學這件事忙活。你發現,自己不可能獨自退出這場永無止境的激烈競爭,同時還申請到心儀的大學。因此你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要以自己厭惡的方式行事

    你可以把這些情況叫做野蠻連鎖效應”(brutality cascades)。在某些特定種類的競爭中,遊戲規則由最野蠻的玩家設定。其他所有人,不管願意與否,都面臨予以仿效的壓力

    政界充斥着野蠻連鎖效應。比如,假設你是一名當選議員的正常人。你不想把全部時間花在籌款上,你想文明地對待對手,有可能的話甚至做出一些妥協。

    但是,你發現自己的競爭對手整天都在籌款,比起文明和妥協來,他們更喜歡野蠻和專制。時間不長,你就發現,為了生存,你必須遵守他們的準則。

    或者再看看國際事務領域的一個例子。美國是一個始終捍衛公海經濟準則的傳統資本主義國家。我們認為,與對話類似,如果全球經濟擁有最大限度的開放、互信和自由交流,將會使所有人受益。

    但是中國出現了,這個超級經濟體的想法更具重商主義色彩。許多中國人,至少是軍工複合體里的人認為,全球經濟是一種戰爭形式,一種尋求國家主導權的鬥爭

    美國和歐洲則傾向於認為,對外國私營企業進行網絡攻擊的做法會傷及自身。這樣做也許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但是這會摧毀促進自由交流的信任。不久之後,貿易就會枯竭,因為無人想與盜匪做生意。投資者會抽身尋求透明度更高的合作夥伴。

    不過中國的網絡重商主義者認為,欺騙是種天然的戰爭手段,網絡攻擊完全合情合理。你的競爭對手辛勤工作獲取了知識產權,而你自己的體系更封閉,因此創新並不是你的競爭優勢,所以偷竊是一種更快捷、更廉價的方式。別人會因此恨你,但那又能怎樣?他們反正都會恨你。這是戰爭啊。

    在野蠻連鎖效應的帶動下,隨着競爭的持續,中國的行為方式並不會向我們靠攏,而是我們向他們靠攏。目前的走向正是如此。西方企業應對網絡攻擊的第一反應是築起高牆。它們沒有對全球市場敞開大門,而是開始變得更像密不透風的堅固城堡

    接下來,私營企業和西方政府的界限開始模糊。當西方企業受到攻擊的時候,它們馬上向所在國的政府尋求技術和政治支持。一方面,美國軍方正在深化對計算機反間諜行動的介入,從而拉近了軍方和私營企業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大家看到數碼界黑水公司(Blackwater)的崛起,這些私營網絡安全公司與信息時代的軍隊的行為方式別無二致,不僅提供對外國攻擊的防禦,還可以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敵人進行反擊。

    不久之後,全球經濟就會變得不那麼像《大富翁》(Monopoly),而更像是《大戰役》(Risk)。中國的軍工複合體盤踞棋盤的一方,而西方的軍工複合體則盤踞另一方。

    野蠻連鎖效應很難擺脫。你可以宣戰,乾脆努力消滅那些你認為在破壞競爭的人。

    或者,你可以嘗試建立所謂的朋友圈。這種方法首先要建立用來規範競爭的合法性準則,也就是創建一個規範國內政治行為或全球網絡間諜活動的《日內瓦公約》(Geneva Convention)。然後,組織起一個儘可能全面網羅同道的聯盟來維護這些準則。

    最後,將剩餘的違規者孤立起來,並發出一個信號:如果加入我們的朋友圈,並且遵守我們的準則,那麼你們就會獲得壓倒性的好處;如果繼續待在圈外,那麼你們就會付出毀滅性的代價

    奧巴馬總統努力與那些他眼中的共和黨狂熱分子進行鬥爭的時候,他在這兩種策略之間舉棋不定。他既沒有將預算對決大力推進到讓共和黨人名譽掃地的地步,也沒有提供足夠的誘惑來讓共和黨中的務實派分子衝破黨派界線。

    在應對中國方面,第二種選擇顯然是更好的策略。先創建禁止針對公民和私營企業實施網絡攻擊的《日內瓦公約》,再組織一個廣泛的聯盟來予以執行。

    不幸的是,設立標準現如今是一門奄奄一息的藝術,因此我們要繼續忍受這種野蠻連鎖效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真如/神性/梵,是單純存在,故無內容、不變動;無形性,故遍時空;先驗,故僅存概念中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