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仔細對照德文和中文後的感想●baobab(2011.05.07)

    仔細對照德文和中文後的感想●baobab2011.05.07

    1.  這是一次對國家元首的訪問,照理說明鏡應該是說德語,馬應該是說北京話(不可能是客語、台語或原民語啦),中間一個翻譯,但在中文版中有幾處用括號夾敘英語(這情形本身就很怪異,不像是交談,到像是寫論文),且以他過去的案底來看,搞不好還是澇英語。但整個中文版看來又不像是英語的。難道會是也用德語回答?到底如何,不得而知。搞到人民要去猜自己國家元首用什麼語言接受訪問,真悲哀!

    2.  德文和中文的差別怎麼會這麼大,這讓人很不解。如果說【明鏡】訪問內容整理出來後,有先給馬看過,且登出後也未見他提出異議,那表示馬是認可的。如果他沒事先看過,登出來後到目前也沒見有異議,那麼我們同樣也可以認為德文是沒問題的,應該就是已充分記錄和再現這一次的訪問。

    3.  再就版本來說,德文版當然是主體,中文版可以容許語言、文法或字義上的錯誤和歧異,但卻不能增刪、變更和超越主體,一但增刪、變更或超越主體就不能再稱之為【答問全文】了,而是別的某種東東,你可以說是詮釋、補充、修正、註解或現在很流行的KUSO等等,總之不能再稱之為全文。

    中文版一開始很清楚是這樣寫的:

    總統接受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專訪相關答問全文
    公布日期 中華民國1000501

    4.  粗略算一下,中文版至少有30處大小不一的添油加醋,有的誇張到令人懷疑是不是從什麼地方直接剪貼過來的。因為落落長,像作文,不像口語

    5.  其次大約4個地方遭到刪除。而且他們並非無關緊要或疏漏所致。

    6.  再其次,大約至少有30 處改變原德文文字用法。文學、電影字幕或商業上有時為入境隨俗或簡化也許也許可以這樣用,但文件、嚴肅文章或科學上這樣做就會變成不忠實或不科學,除非你附註原文用法或說出個不會影響認知的理由來。

    例如為什麼(中文版)用原來的【總統先生】,而要改用【您】

    為什麼人家德文明明是說【中國】,中文版卻變成【中國大陸】。人家明明是說【台灣】,中文版卻變成【中華民國】等等

    7.  另外還有好幾處涉嫌故意扭曲或偏離原德語含義的地方。最明顯的就是德語是說【侵害】或【戕害】,中文版卻變成【強勢作為】。

    8.  我不知道以前CKSCJGLTHCSB等人是否也都這樣搞。或只是現在馬的這幫人特別天才?

     

    【相關閱讀】
    馬總統的兩個錯誤 Ma has made Two Choices●Hoonting 府:決定台灣前途豈能不遵憲法●中央社(2011.05.03) 總統4月26日接受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專訪●總統府(2011.05.01)

    feema德文版原文直譯:馬總統接受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專訪●feema(2011.05.06) 連德國媒體都看穿馬總統的施政方向,將被北京政府完全操控●feema(2011.05.07)

    baobab德文版原文直譯:馬總統接受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專訪●baobab(2011.05.06)--1/2 baobab德文版原文直譯:馬總統接受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專訪●baobab(2011.05.06) --2/2 仔細對照德文和中文後的感想●baobab(2011.05.0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