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分析希拉蕊亞洲行顯示美國外交歷史性轉換 ■共同社(2009.02.24)

    Comment

    許多人看不懂世局演變,覺得處處矛盾。
    最有可能的答案是,世界正在進行「典範移轉」的過程。
    99.999
    %的絕大多數人無法參贊機要,只能沿用舊的參考架構(包括在台灣,用藍綠)來理解世界。
    所以只能管窺與疑惑。

    分析:希拉蕊亞洲行顯示美國外交歷史性轉換 ■共同社(2009.02.24

    (共同社編委 會田弘繼)美國新任國務卿希拉蕊結束了為期一週的亞洲之行,她是自1961年甘迺迪政府時臘斯克以來首位將外訪第一站選擇亞洲的國務卿,而這之間時隔將近半個世紀。甘迺迪政府時代處於冷戰時期,共產主義思潮在東南亞不斷擴大,成了當時美國的心頭大患。美國國務卿上任後的外訪首選地通常是歐洲或中東地區,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冷戰末期1989。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貝克上任當月,就馬不停蹄地對北約 NATO15個成員國進行了為期8天的訪問。歐洲當時正朝終結冷戰的方向激烈變化,柏林牆於當年11月倒塌。貝克在歐訪問期間曾向身邊人士坦露,「亞洲等地事務無需放在心上。」與此相比,此次希拉蕊的亞洲之行可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奧巴馬政府將個別重要的外交課題交給特使負責,中東和平、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等問題由經驗豐富的專家出謀劃策,而希拉蕊則負責處理其他長期戰略課題
    亞洲正是美國的長期戰略課題,美國外交的重心已正式轉移到亞洲地區。沒有亞洲,美國無法繼續前行,而這個亞洲歸根結底就是中國。而為了應對中國,希拉蕊將出訪首站選擇了日本。這就是希拉蕊此次亞洲之行的構圖。
    也許有人會問:對奧巴馬政府而言日本和中國到底哪個分量更重呢?如果一定要回答,那就是美國為了更好的與極為重要的中國相處,認為同盟國日本的一臂之力必不可少。另一個亞洲大國印度未能進入希拉蕊出訪名單也帶有象徵意義。布希政府之所以重視印度,是意在通過與日印兩國聯手包圍中國。對美國而言,印度依然舉足輕重。然而,奧巴馬政府認為,將其作為牽制中國的籌碼顯然是消極的做法
    由美政府各情報機構組成的國家情報委員會(NIC)去年 11月公佈了對2025年世界局勢的預測報告,認為多極化時代即將到來,中國印度的經濟實力將趕超日本,將以兼備軍事力的全新大國姿態與美國展開競爭世界格局將在今後20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轉變期中將伴隨著資源爭奪戰和地區核武器開發競爭等各種危險。日本將被迫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做出選擇。這就是 NIC的預測。
    為避免出現上述預測最惡劣的狀況出現,美國外交將由此全面展開。希拉蕊此番歷史性的亞洲之行正是奧巴馬政府為此的佈局。那麼,日本將制定何種未來戰略呢?但如今的日本政治沒有指導能力,也沒有想像能力。冷戰結束距今已過去了20年,而現在到2025年已不足20年。日本將何去何從?(完)

    http://china.kyodo.co.jp/modules/fsStory/index.php?sel_lang=tchinese&storyid=6726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