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0|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韌性專制」可以持續嗎? ■BBC(2008.12.12)黎安友

    Comment

    People presumed China will follow the western model and experience democratic. However, Beijing has its own pace. China are stable in a model of “Enlightened Autocracy”, not “Democracy”. The regime think it will take care of the ruled. The ruled should not challenge it.
    Chinese factor will play an eminent role in
    Taiwan’s society. It started from MYJ’s inauguration…
    台灣與中國直接通航之後,台灣人需要瞭解中國人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命題。瞭解,指的當然不是個人接觸式的熟悉,也不能止於社會數據的分析,必須探討文化層面的根本差異。
    從這篇訪問中可以體會,美國對於因為經濟開放將造成政治開放的預期,是有偏差的。的確,中國有了開放,但並非以言論自由、開放政權等西方模式進行,卻以一種中國式的「家長制」來進行,其基本的前提仍就是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都想過了,你做就好,不必瞭解更不准問),具體展現的是「政府照顧」。也就是不允許被統治者挑戰或分享政權的「開明專制」(Enlightened Autocracy),依照教授的說法是「韌性專制」。
    2008.5.20
    起,這套中華思想在台灣成為政府主流,他自有一套邏輯與制度安排,所有台灣人不可不理解,也不能輕忽。公務員,已經不再是「服務者」,而變身為「管制者」。

     

    黎安友︰「韌性專制」可以持續嗎? ■BBC2008.12.12黎安友

    知名漢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是一位「中國通」。雖然因為參與編輯《中國六四真相》一書的英文版而成為不受中國政府歡迎的人,他對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改革,尤其是經濟改革的成就仍予以充分肯定。
    對於政治改革,黎安友教授也有他做為學者的獨特觀察。他認為,中國現下的政治體制已經演變成一種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韌性專制」。
    做為我們《中國改革開放 30 週年》系列專訪的最後一部分,今天就推出 BBC 中文部資深製作人樂安前不久在黎安友教授美國家中對他所作的採訪︰

    黎:說起這三十年的變化,我們原來以為中國是朝民主的方向走。因為他們開放了經濟,給大家更多的個人自由,可以流動、謀職。個人生活中的選擇也越來越多,說話也可以說到某一個界限,學術自由也擴大了。
    外國人看起來,這些都是建設民主的基礎。但後來也看出他們不是要搞西方模式的民主,而是他們說的「社會主義民主」或者「中國特色的民主」。我們西方的民主定義至少要包括可以向執政黨挑戰的空間,簡單地說兩黨制,才能算真正的民主。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並沒有實現這種意義的民主
    而且雖然中國面臨非常大的社會挑戰和問題,但也沒到了必須實行民主才能過關的那種局面。換句話說,中國的政權可以說是一種「韌性專制」。雖然它是專制,但它不是一種僵化的專制,而是一種能夠適應,能夠自我調整,又繼續保持基本專制性質的政權
    我自己的一個判斷是黨內的改革派也不想讓反對黨形成、存在,他們認為可以用基層民主、黨內民主、民主協商這些,而不是兩黨制的形式來進行政治改革,贏得百姓支持。

    問︰時下很多中國人,特別是中產階級,的確很滿足於您剛才提到的這些自由,而並不在乎政治上中國朝何處去,這是不是正是您所說的「韌性專制」的民眾基礎呢?
    答︰對。我參與過亞洲的一個抽樣調查,叫做「亞洲氣壓表」。我們在八個地方抽樣︰中國、台灣、香港、日本、南朝鮮、菲律賓、泰國、蒙古。
    我們發現如果讓老百姓給自己國家的民主程度用 1 10 打分,中國人認為自己的制度比較民主。在對自己的政權滿意程度方面,他們也很支持政府,他們不認為一黨制、專制這些東西可以使他們不喜歡這個政權。
    中國現下的政權民眾比較能接受,程度比日本和台灣都高。我們當然知道日本和台灣是真正的民主,但是他們面臨很多問題,一是經濟不太靈,一個是腐敗問題嚴重。
    中國當然也有腐敗問題,但好像老百姓認為,腐敗主要是地方的問題而不是中央的問題。

    問︰回顧中國三十年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下崗工人、弱勢族群這些經濟領域的問題,您覺得是政治制度還是經濟政策造成的?
    答︰我不是經濟學家,對統計數字可能掌握得不準確。我自己的感覺是,雖然收入差距拉大,但同時平均收入也提升了,最貧困的人口減少了。也就是說「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做到了,其他人也多少富裕起來了,雖然跟最富裕的不能比。
    大多數過去貧困的人和地區擺脫了貧困,可以說經濟改革是成功的。但是開始的時候對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後果可能認識不足,特別是最富裕的那個階層可能是過分富裕了,需要再分發,但再分發又可能搞壞共產黨和中產階層的合作關係。

    問︰時下已經有學人指出,雖然中國在以穩定、怕亂為理由拖延政治改革,但地方上實際已經出現很多抗議、或者說動亂。
    答︰所以如何處理動亂就成了一個問題。我分析中共領導人也看到了這些問題,怎麼處理呢?西方認為可行的做法是繼續政治改革,給大家更多的言論自由、組黨自由
    中共領導人不如此看,他們要走的路一個是法制,讓老百姓可以上訪、告狀,用法律解決問題;另一個就是給老百姓更多的「安全閥」, 一些出氣的地方,但不能到組黨的地步,一組黨他們認為就是危險的,這是個底線。
    另外就是創造「和諧社會」,意思是你有問題我也可以管你,政府要給所謂「弱勢群力」予以照顧,慢慢建立一個社會福利制度。這當然需要錢,不能一步到位。

    問︰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西方金融危機的出現使很多中國人覺得自己的國家很值得驕傲,一些中國學人也在談所謂「中國模式」,您覺得會有這個「中國模式」嗎?中國真能在共產黨領導下創造一種新制度嗎?
    答︰這要從兩方面看。一是中國模式可不可以被別人模仿,別的國家能不能用這個模式,我對這一點很懷疑。比如在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這些國家有沒有必要的條件來模仿中國的制度。中國有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個組織很了不起,黨內組織非常周密。
    另外,西方可能在一些特別的方面採用中國的做法,比如說現今西方資本主義政府也更多介入市場,但我不認為他們會介入到中國政府控制市場的那個程度。所以,所謂的「中國模式」如果成功的話也只能在中國成功。

    問︰那如果說所謂「中國模式」沒有推展價值,它在中國國內又是不是可持續的呢?
    答︰問題就在於在中國國內能不能成功,這是第二個方面。現今它是一個「韌性專制」的制度,但能不能繼續下去?我無法預測今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但我可以說它面臨很多內部矛盾。
    一個是我剛才雖然說共產黨做為組織很靈,很有效,但這種組織有內在的問題,不夠多元化,為了提拔要和領導保持一致,這樣選拔出來的人面臨新的挑戰時會缺乏創造能力。所以,雖然目前營運得非常有效,但可能會越來越僵化。
    還有,中國是「父母官」模式的政府,不讓老百姓自由參與,是自上而下。社會問題越來越複雜,各種群體越來越多元化,我們不能確認政府有沒有能力一直去自動地處理這些問題,比如農民的問題、下崗工人的問題、意識型態的問題。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70000/newsid_7779300/7779363.st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