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1948.05.14以色列建國(復國?)

    amp-img-attr

    1948年,聯合國永許在廣義巴勒斯坦地區讓阿拉伯國(日後的巴勒斯坦)與猶太國(日後的以色列)成立。這是1947年安理會〈分治方案〉(Partition Plan)的內容之一。結果,時間一到,英國撤出、以色列國建國,阿拉伯社會不同意,攻擊以色列。打了幾次戰爭,紛爭直到今天。Ajin兄有以下的譯介:

    但,無法假設的歷史依舊是:

    1. 假設當年阿拉伯國無論如何先獨立,今天,在聯合國中絕對就會有一個巴勒斯坦國。

    2. 然而,這並不表示中東會和平。因為中東就是發現了石油(雖然這一地區少,甚至沒有),它也是三大宗教的爭議地,包括五次中東戰爭和其他小規模的戰爭,以及十字軍幾百年的幾次戰爭。

    3. 美國在以色列宣佈獨立後11分鐘承認。非常快,比Kosovo還快。然而,以色列獨立只是〈分治方案〉的一部份。設計上雖無白紙黑字,但應該「一起」獨立嗎?

    4. 還有,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引述,美國承認以色列時,以色列只是一句聯合國的〈分治方案〉,暫時名稱叫做「猶太國」。以色列(意為「與神摔跤的人」),是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特別助理克理佛(Clark Clifford)改的。這件事情,對於孜孜於「正名」且無限上綱的人,有沒有一點啟發性?

    5. 還有耶路撒冷,與柏林是非常像的。

    6. 以色列是美國扶植,沙烏地阿拉伯也算是。這樣看來,美國並不是以宗教為由支持以色列,似乎也不能以金錢來解釋,因為有錢的猶太人,豈會願意自己人在這情況下建國而當前線砲灰?

    7. 依據法理,以色列需不須要還強行佔領且被聯合國宣佈為無效無人承認的阿拉伯土地?或者,依據緩衝區的安全假設,應該保有這些土地以維持本國安全?

    前線,永遠是個有趣的概念。

     

    六十年前,華府承認以色列建國的紛爭 華盛頓郵報 Ajin

    Ajin 選譯如下>

    下星期就是要慶祝以色列建國六十週年的大典。但我們不能忘記在1948 05 14時,華府是遇到多麼棘手的難題:要承認以色列的建國。這也是杜魯門總統與他的國務卿馬歇爾最嚴重的意見紛歧。那個分歧至今還是存在的

    當英軍宣布要在 五月十四日 午夜完全退出巴勒斯坦時,同一時間,猶太建國領導者大衛..古理安(David Ben Gurion ) (以色列第一任總理)會宣布猶太新國成立(當時國名未定)。鄰居的阿拉伯國家則嚴重地提出警告:「這勢必導致一場全面性的新戰爭。」

    猶太人的團體提案將巴勒斯坦分成兩部分,一為猶太,一為阿拉伯。但美國國務院支持英國的方案,要將巴勒斯坦交給聯合國處理。之前,杜魯門曾經親口答應哈伊姆·魏茨曼 Chaim Weizmann,以色列第一任總統)說,他會支持以色列所提分成兩部分的方案,但隔天杜魯門才知道美國已經將巴勒斯坦提案交給聯合國處理。杜魯門在他的私人記事本寫上:「今天國務院將我腳下的地毯扯掉,(讓我摔跤跌倒之意),我直到看報紙才知此事,太差勁了!我現在變成一個騙子,雙面人,我從來沒感到如此的低潮過 - - - -

    杜魯門責怪一些次級官員包括:聯合國代表團的Dean Rusk, 以及諮詢顧問, Charles Bohlen.。然而真正原因出於一些幕僚群的反閃族(或稱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這群人是策劃杜魯門外交政策的智囊團,包括:

    Marshall, James V.  (馬歇爾,當時國務卿)

    Forrestal, George F. (當時國防部長)

    Kennan, Robert

    Lovett, John J.

    McCloy, Paul

    Nitze and Dean Acheson.

    然而幕僚群真正的原因有三:

    1.        油田資源

    2.        人口數的差異(猶太人有:六十萬人,阿拉伯人有:三千萬人。)

    3.        歷史的複雜性

    五月十二日,杜魯門召開會議,要求幕僚們趕快進行承認以色列新國家的事。馬歇爾等人提出要延後承認。延後就是代表拒絕承認。但當杜魯門的特別助理克理佛(Clark Clifford)報告立即承認的工作時,馬歇爾突然爆發性地吼出:「克理佛是老幾?我根本不知道他要來開會。這是外交諮詢會議,他是內政諮詢委員,他所以會出席這會議就是他要向總統施政治壓力。」

    此會議之後,馬歇爾在他私人記本寫上:「假使總統愚蠢到聽克理佛的建言,如果是在選舉時刻,我會投反對總統的。」

    至於美國宣布的承認時間是在以色列宣布的十一分鐘後。配合度可說是天衣無縫。雖然當時國名未定,然而美國所承認的不是原來所寫的「新猶太國」,這名稱被克理佛大筆一揮刪除,改成「以色列國」,從此拍板定案之今。

    到今天為止,許多人仍然認為馬歇爾他們是對的,且有人認為杜魯門純粹是為國內政治的考量,(猶太人團體的壓力),但也有人認為馬歇爾這群人是反錫安主義(Anti-Zionism)的。即使當時所有外交幕僚群的反對,杜魯門堅持承認識以色列是對的,但領土的劃分,至今仍然是成為聯合國頭痛的問題

     

    以色列慶祝建國六十周年 ■BBC

    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支持下,以色列在1948514日(以希伯來曆法計算為58日)成立。

    以色列為期數天的建國六十周年大規模國慶活動周三日落拉開序幕。

    猶太裔的太空人加雷特‧雷斯曼從國際空間站發來賀詞。

    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還將與以色列境內的國民一起合唱國歌,希望創下最多人合唱國歌的記錄進入金氏世界記錄。

    下個星期,包括美國總統布希,前國務卿季辛吉、蘇聯前領導人戈巴契夫等政界領袖以及商界巨頭們也將出席以色列的六十周年建國慶典活動。

    難兄難弟

    不過,以色列國慶六十周年的同時,巴勒斯坦人則在紀念他們所稱的「災難日」,因為以色列建國後爆發的第一次中東戰爭迫使七十萬巴勒斯坦人逃出家園,成為難民。

    以色列近7百萬人口當中,超過一百萬是阿拉伯裔。他們又是如何看自己在這個國家的地位和身份呢?在以色列北部的穆哈默的‧艾爾-瓦拉希說,儘管以色列宣稱自己是個人人平等的猶太國家,但是阿拉伯裔仍然說面臨歧視:

    「以色列應該把我們看成是國家的寶貴資產,而不是把我們看成負擔。我們是以色列的潛力所在,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猶太民族可以證明他們希望如何與我們相處。他們是希望生活在和平中?還是希望繼續生活在高高在上,掌控一切的感覺中?」

    的確,和平應該是以色列建國六十年來所一直追求、但卻無法實現的夢想

    1948年建國至今,以色列與鄰近的阿拉伯國家經歷了五次中東戰爭和其他小規模的戰爭,與巴勒斯坦的武裝衝突也一直沒有間斷。

    以色利在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實施移民政策,大量興建猶太移民定居點,目前有將近五十萬猶太人在這些定居點生活

    在西岸北部住了三十年的索珊娜‧施羅對外界要求他們將這塊領土歸還巴勒斯坦的主張表示強烈反對:

    「不幸的是,阿拉伯人已經給了我們很多的教訓,因為他們所說的並不是僅僅要這塊地方而已。他們要所有的一切。他們要特拉維夫,要海法,要以色列的全部土地。不幸的是我們在這些地方,甚至耶路撒冷的兄弟姐妹還以為,只要我們把被佔領土還給他們,他們就能滿足,不再提要求。看看加沙發生的一切吧。不管我們跑到哪裡躲避恐怖,不管我們從自己的土地上逃到哪裡,他們都跟在後面。很多人希望活在夢境裡,但是這裡是中東,這裡是不一樣的。」

    和平之路

    為了防止恐怖襲擊,以色列封鎖西岸三天,以確保慶祝活動的順利進行。

    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美國的支持,以色列過去六十年來確保這個資源貧乏的國家經濟穩定,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建國六十年的以色列人,享受豐衣足食,卻仍無法放鬆警惕享受安居樂業,因為中東和平仍然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遠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