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東北紀行(8) 船遊鴨綠江、虎山長城、斷橋夜景


    【虎山長城】

     

    鴨綠江國家風景區範圍頗廣,佔地400多平方公里,有一百多個景點,雖然有的可能是硬拚湊出來的。下午我們去鴨綠江內河遊船和虎山長城。

     

    前往中朝邊界的乘船點,車程約半小時,途中莊莊進一步介紹鴨綠江,說綠要讀成祿,滿語是邊界的意思,發源自長白山,自東北向西南流,有漲退潮,冬天不結冰。它是中朝界河,但江面無界線,也就是不以航線而是以兩岸為分界,江面共用,而我們乘船時會進入一段兩岸都屬朝鮮國境的所謂內河。她再略述北韓,實施完全的共產主義,簡單地說是三免三無,住房免費、看病免費、教育免費;除標語外無廣告、無垃圾、無堵車,行政區域劃分為道、市、郡、里。北韓多美女,不少漂亮的大學生到丹東當服務員賺取外匯,她們都是經過特選的高官子女,被認為政治覺悟較高,在國外需集體生活,如果逃跑,國內的家人要連坐。她們目前在丹東的月薪平均約1,200人民幣,在大陸算非常低,卻相當於其國內一年薪。今天晚餐易鳥原打算吃北韓餐廳,口味其次,主要去見識見識那些美麗非凡的服務員,但價格相對不便宜,只是多數夥伴們看來没有太大興趣,便也作罷,這本是後話,在此先說!莊莊又提示,在中朝邊界,不時會看到中國人向朝鮮人丟東西,這不是敵視,而是救濟些物資給對方。最後她說,對照生活水平,鴨綠江兩岸可謂一黑一白、一明一暗,我知道她的意思,因為海峽兩岸一直以來也有類似的說法。:-)

     

    乘船區給人生意清淡之感,岸邊有小丘連綿,山丘下呈帶狀散落著人家。船很快就駛入所謂內河,江面無國界,兩岸都屬北韓。左看、右看,景色單調荒涼,民宅、軍事設施都不多,岸邊偶見少數軍、民,腳踏車應該是一般民眾的主要交通工具。江岸間有一種簡陋的鐵皮船往返,我們就遇見滿載乘客的一艘,想天啊不怕沉沒嗎?而不知是否湊巧,船頭還有負槍的軍人壓陣。從邊界氣氛看來,中朝兩國確為兄弟之邦!然而在同文同種的另一邊,金老大卻不時要朝南方射幾顆飛彈呢!

     

    【在遊船內的夥伴們】


    【鴨綠江岸,所謂內江,兩岸都是朝鮮,那些蘆葦好搶眼。】


    【在岸邊放牧牛羊】


    【在內江上的另外幾艘遊船】


    【大概也是一種小型交通船,岸邊一個瘦瘠的荷槍士兵正在無精打采地巡邏。】

     

    【應該是一個小營區,那坐著幾個士兵的船莫非是「巡江艇」?】


    【令人不禁為之捏把冷汗的滿載交通船,前頭還有名荷槍的軍人呢!】


    【岸邊晃悠的民眾,他們的腳踏車看來倒滿不錯。】

     

    遊江時間約一小時,登岸後,車程10分鐘左右抵虎山長城。從小讀史、地,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印象早已根深蒂固,此行之前從未聽說的虎山長城,卻將它東延了1千餘公里。實則明史中有記載:「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綿亘萬里,分地守御。明實錄也提到曾修築東路自開原直抵鴨綠江已坍塌的邊牆,只是清兵入關後,虎山長城失去國防的意義而自然荒廢,直到1989年,在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境內,發掘出600餘公尺遺址,1990年,羅哲文等一群長城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為明長城東端起點,横跨虎山後向北、向西一直綿延到山海關長城。1992年當局復建了600餘公尺,經2000年再復建,共達約1,250公尺,但無論建材或形式應都非舊觀。2003年8月,考古愛好者李亞忠實地考察後,發現虎山一代的長城,以毛石與土堆築,没有用磚迹象,且殘牆、烽燧及土城遺址與自山海關到遼東的燕長城遺址酷似,卻不具明長城特徵,因此認為虎山長城實為燕長城,後雖被納入明長城的一段,但它是萬里長城的起點,不是明長城的起點。2013年中共將虎山長城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虎山長城入口前】


    【虎山長城入口後的景區廣場,雕像下方題字的即長城專家羅哲文。】


    【遠眺虎山長城,那山是不是果真像馬耳?】


    【與夥伴們齊向虎山長城的主城門走去】

     

    正式登上長城前,我們先從主門樓東側穿過一道城門前往「一步跨」,號稱中朝間最窄的界河,當為鴨綠江的小支流,看來就像小水溝,但也不致於一步就能跨過去。中方這邊象徵性地圍了簡易的鐵絲網,掛上嚴禁跨越及不得向朝境丟東西的告示,可為莊莊「支援對方物資」之說做註。在中方鐵網外的河岸邊,居然有三名婦人洗衣聊天,其中一名尤令人矚目,待會兒看照片便知。

     

    【先向東穿過此城門前往中朝邊境「一步跨」】


    【在「一步跨」旁的「呎尺」刻石,自是呎尺天涯之意。】


    【鴨子伉儷在「一步跨」刻石後笑得好開心】


    【所謂中朝邊境「一步跨」的鴨綠江小支流,中方岸居然有婦人浣衣聊天,大概在某段鐵網開了個孔吧!】



    【洗衣婦人拉近圖:-)】

     

    虎山又名馬耳山、虎耳山,主峰還不到150公尺高,但因四周平曠,視野遼濶,確具防守地利。長城在其南麓,明巡撫都御史王之浩曾登虎山要塞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詩:「高頭極目海雲東,指點扶桑可掛弓。衰柳迷煙知驛古,寒鴉帶日攪天空。江山不盡關山迥,帝德無私雨露同。卻笑樓船成底事,海邊枯骨圖戰功。」在「一步跨」還看得到柳樹,也可想見當年驛站人馬來往的情景,但海邊固有圖戰功的枯骨,戍守長城的將士何嘗没有永遠回不了家的「深閨夢裡人」?那些為選票而販賣芒果乾的政客,可曾想過戰爭的嚴肅?聽見嗆聲就激亢不能自已的年輕人,又可願意札札實實入伍從軍、執干戈以衛社稷?只怕烽火一起,那些早備好後路的惹事者一遛煙不見人影。懷著浪漫崇古的情愫在城上晃悠,我心中不禁傾聽著當年狼煙四起時兵卒們生死未卜、倉皇奔走的腳步聲!

     

    山雖不高、城雖不長,但還是有逶迤爬坡的感覺,尤其最後兩段階梯頗陡峭,成員們堅持走完全程的只有我、澤煜伉儷、鴨子伉儷等5人。因為突出平原,四望無礙,越高越佳,但人也越來越少,莊莊還展現了活潑的一面,在中途一座拱門下表演模特兒走秀供我拍照,霎那間,我彷彿看見一個懷抱著伸展台夢想的小女孩!再向前走個十來分鐘,她便與老婆、兆成夫婦、小春等回頭了。我繼續前行,因流連攝影,有如蝸步,與已登頂返程的鴨子、澤煜伉儷交錯後,後段長城就剩我一人了。在沿城俯瞰山川,北側中國一方多丘陵,村落房舍散布其間,顯得較多彩而富裕;南側朝方則為大片大片的農田,登頂時更可見全貌,廣袤田野間有處集中住宅,房屋一式,灰褐色調,齊齊整整。在最高點的望樓裡,竟然還有個賣茶水的婦人,辛辛苦苦地負重到最高峰,一天能做多少生意呢?那時我腦中無厘頭地想起海明威小說《吉力馬札羅山的雪》開頭:「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没有人做過解釋。」追求永恆或只是圖口飯吃?誰知道呢?

     

    返程陽光非常美,我不惜與來時重複取景拍攝,在這一生可能只來一次的地方,追逐著無限好的夕陽,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縱然自己只是瞬間的一粒微塵,也有不枉走他一遭之感。

     

    【虎山長城的主門樓】

    【登城牆遠眺景區入口】

    【長城迂迴】

     

    【城門框景】

    【此處陽光甚好】

    【莊莊一時興起,擺出模特兒的POSE讓我拍照,顯示出性格活潑的一面。】

    【莊莊一時興起,擺出模特兒的POSE讓我拍照。】

    【登頂途中回望主門樓】

    【山雖不高,有些路段頗陡。】

    【斜陽照著樹林,閃閃發光。直向最高點去!】

    【小春、莊莊、阿嬌,來張長城飛躍圖,小春還露出鮪魚肚:-)。在這裡跳完他們就返程了,没有登上峰頂。】

    【回望】

    【登高望遠,藍色的鴨綠江,左側中方,右側朝方。】

    【更上層樓再望遠】

    【遇見已登頂返程的澤煜伉儷】

    【登到最高處的樓台】

    【在最頂峰樓台內賣飲料的婦人,一天不知能做多少生意?】

    【在虎山長城最高點俯瞰朝鮮】

    【在虎山長城最高點俯瞰朝鮮,那些齊整的房舍莫非是傳說中的集體農場?】

    【依地形而建的長城】

    【回程陽光甚美】

    【難得此時遇見遊人】

    【由此可想像當年只憑人、馬攻城的困難】

    【城門與我的影子】

    【回首來時路】

    【斜斜的夕陽  長長的影子】

    【夕照中呈現金黃的林木與城牆】

    【城樓內部構造】

    【返回美麗夕照中的主門樓,看牆上人影,夕陽幾與人平高了。】

    【俯瞰主門樓前廣場】

    【回看夕照中幾呈酡紅的主門樓城牆】

    【夕陽餘暉中,與同伴們走出景區。】

     

    【出景區前回看虎山長城,有種秦時明月漢時關的FU】

     

    約17:00離開虎山長城,先到丹東匯僑希爾頓Check in,既不吃北韓風味餐,易鳥與莊莊商議後,到離飯店不及1公里的雙生漁港吃海鮮,菜色真是琳瑯滿目,也能做素食,酒類點了鳳城老窖及雪花生啤。餐廳瀕臨鴨綠江,從包廂便可欣賞斷橋夜景,飯後便到江邊踅了一陣,再慢慢晃悠回旅館。明天長途拉車到長白山,晚上該早點休息了!

     

     

     

     雨霖鈴 ─ 鴨綠江上、虎山長城

     

    三無三免

    漫誇仙境  共產模範

    誰人只饜溫飽  猶爭向上 逐薪寧遠

    入內江雙岸眺  但屋陋民簡

    戰士瘦  碉堡蕭條 竟敢朝南射飛彈

     

    長城萬里書中看  遽登臨 是最新東段

    當年要塞煙滅  招訪客 費心重建  

    旖旎風光  回顧 殺伐歷史浮現

    莫為己 兒戲干戈  禍啟生靈炭

     

     
    【鴨綠江畔斷橋附近的雙生漁港】

    【菜色琳瑯滿目】

    【我們在雙生漁港的晚餐菜色】

    【我們在雙生漁港的晚餐菜色】

    【鴨綠江斷橋夜景,這是在雙生漁港二樓包廂所見。

    【鴨綠江遊船碼頭夜景】

    【鴨綠江斷橋夜景】

    【鴨綠江斷橋夜景】

    【鴨綠江斷橋夜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