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0|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2014京都楓情11 寂寂蓮華寺、暖暖進進堂

【蓮華寺由名家石川丈山設計的池泉迴遊式庭園,此圖龜石明顯。】
三十三間堂拜觀罷,與妻分道揚鑣,她返住處小憩,晚上約在進進堂用餐,我自往蓮華寺去,爾均說看網路照片,那裡紅葉很美,而昨夜女兒google賞楓情報 ,說是「見頃」。
前往蓮華寺的短短旅程,讓我小小驚艷。走到七条,搭京阪本線到出町柳駅,轉叡山電鐵本線,後者極有味道,站內小貓兩三隻,單節電車緩緩來回,分叡山本線和鞍馬線。先因閒適的氛圍欣喜,繼而感到有些「不祥」,對前往賞楓名所的要徑來說,未免太過清寂了。在起站出町柳駅,尚有票可買,駕駛收了票開車,但回程則是上車時抽張整理券,下車後在駅站交錢,可是中途小站看來似乎都無人管理,不知找誰結算?去蓮華寺在三宅八幡駅下車,二者間相距約500公尺,一路倒不乏指標,卻是毛筆寫在一張A4紙上,裝在塑膠套內,因地制宜地吊掛著。
【叡山電鐵出町柳駅,乍到時,一個候車客也無。】
【叡山電鐵出町柳駅,終於有了2名乘客作陪。】
【緩緩駛入出町柳駅的叡山本線,我就乘著它悠然往三宅八幡駅去。】
【距蓮華寺約500米的三宅八幡駅,看不出有人管理。那零落的紅黃葉,似更落實了「不祥」的預感。】
【看來十分臨時性的指標,但導引得到就好了!】
沾衣欲濕的細雨中,來到入口窩在小巷盡頭的蓮華寺,那門面與三十三間堂的落差實在太大了,尤其進門後,只見一位師父寂然坐在簡陋的木桌後受付,和普門閣怎麼相比?失望啊......,別誤會,並非嫌小愛大,而是應驗了不祥的預感 ─ 太慢了,落地的紅葉比枝頭還多,賞楓情報也是不能盡信的啊!差堪告慰的是,讀盛時到訪的部落客說想拍張從寺內望向庭園的照片,因百頭鑽動而不可得,我倒是為了想攝入三兩遊客以增添生氣還等候了半晌哩!
【入口窩在小巷盡頭的蓮華寺】
【寂然坐在簡陋木桌後受付的師父,拜觀券每張400円。】
【失望啊!落地的紅葉比枝頭還多。】
【三十三間堂千佛的FU?入蓮華寺後左側。】
【石川丈山庭園,背景建築為本堂,2名遊客撐著傘寂寞的走向它。】
【石川丈山庭園】
【從木板舖道走到本堂後看庭園與禪堂】
【從本堂看庭園】
【本堂的木柱與石礎】
【從本堂前廊外望】
【本堂前回望,那六角笠型石燈籠是蓮華寺一大特色。】
【本堂與禪堂】
【詩意一下,在本堂前。】
【詩意一下2,在本堂前。】
無論規模或歷史,蓮華寺在京都廟宇中都算小老弟,原址在西八条塩小路(今京都駅附近),屬淨土教系天台宗的一座古寺,在應仁之亂(1467-1477)後荒廢,寬文2年(1662),加賀前田家老臣今枝近義(1614-1680)將之遷建於現地,當時著名的文化人如石川丈山、狩野探幽、木下順庵、黃檗的隱元禪師、木庵禪師等都參與其事,像小而美的池泉迴遊式庭園,即傳奇人物石川丈山(1583-1672)作品,他年輕時曾為德川家康近侍,屢立戰功,但因在慶長20年(1615)擊滅豐臣秀賴的大坂(今大阪)夏之陣中違反近侍不得率先登城的禁令而被命蟄居,此後即不再出仕德川家,潛心向學,精通漢詩、儒學、茶道、書畫、庭園設計等,並為日本「煎茶」之祖。59歲時,隱居一乘寺附近,築茅屋並在室內懸掛36幅詩人畫像,名曰詩仙堂,如今已被當史蹟保存。
蓮華寺確實小得可憐,前院、禪堂、庭園和本堂,都很迷你,如果只是繞一圈,大概不用5分鐘,但既然楓已殘、遊人稀,不妨平息心猿意馬,在禪堂面對庭園隨興落坐,靜聽流泉,漫騁游思,對寺方頗為「自慢」的舟石、鶴石、龜島、蓬萊等指點一番,要是不經意間躺下,大概會悠然入夢吧!在蓮華寺待了約1小時,來年要不要趁紅葉見頃時再訪呢?心中不無猶豫哩!
【在禪堂好不容易等到有人添生氣】
【好不容易等到一家子坐在禪堂前廊欣賞庭園】
【再借一下添人氣】
【如果躺下去,大概一不小心就會悠然入夢了。】
17:15左右和妻、女在進進堂會合。乍聽店名覺得怪怪的,不過多唸幾遍就習慣了,而在較深入瞭解它的歷史後,讀在嘴裡甚至會暖到心裡呢。「進進堂可以說是京大的象徵。這樣的麵包店恐怕在全日本也快絕種了。」這是壽岳章子在1992年出版的《千年繁華2 喜樂京都》中說的,目前我尚無法掌握她話中的深意,不過看店內生意興隆的樣子,進進堂一定會永續經營下去的!
以「為京都做出美味麵包」為宗旨的進進堂,昭和5年(1930)創立時,因戰事頻仍、民生艱困,很難實現理想。1940年代末期就讀京大的壽岳章子曾記述她不時拿混雜了麥麩的麵粉去進進堂,報上自己姓名,換得一條硬梆梆的褐色紡錘麵包的經驗。「雖然大家都叫它是麵包店,但從以前到現在,進進堂一直都不是一家只做麵包的店。它背後有高遠的理想在支撐著。據說創始者有相當濃厚的基督徒思想,而且他們的目標是京大學生。」1950年前後,糧食供應情況不佳,「京大全校的師生幾乎輪流上進進堂」...「當時很多學生的小組討論和講課都是在那裡進行的...點一杯咖啡之後就黏在椅子上,一般餐廳可能不太歡迎,但是進進堂對這種客人卻一點都不計較,甚至可以說他們還很歡迎...」
壽岳章子對進進堂感情深厚,除了身為京大的學生與教授,還因家裡與它的諸多溫暖關聯。比如1930年完成進進堂的「熊倉工務店」,2年後在向日町開始蓋章子的家;而為進進堂製造桌椅的黑田先生是章子家座上常客,所以她家也有幾件這位木工名匠的精緻作品。章子還描述了一件事,昭和48年(1973),進進堂的建築已老朽不堪,還是找來熊倉工務店復原改建,「這段時間,一位自稱昭和五年本店初建工程中曾以小雜工的身份來工作的老木匠,每天總是獨自留到很晚,自得其樂地調著油灰工作。大約做了一個多月,令人印象深刻。」章子後來讀到《卡爾契拉丹京大北門前進進堂六十年紀念誌》這段文字,猛然想起那位名叫粟田的泥水匠:「我們家從興建以來已經近六十年,當時也給這位工匠添了不少麻煩,昭和8年(1933)房屋興建中,總是叫我大小姐的那位年輕泥水匠原來還在呢!」隔著遙遠時空,與我毫不相干的這些人、這些事,為什麼就讓我感動到起雞皮疙瘩呢?
但還有一個故事,讓壽岳章子每有機會就特地到進進堂去,懷著特別的思緒,坐在黑田先生做的椅子上,靜靜地喝一杯茶:「進進堂的社長在戰爭最慘烈時期受召入營,有一次上級命令每個士兵都要捅一名因間諜嫌疑而被捕的中國人一刀,但身為虔誠基督徒的他堅拒執行,遂遭到極為嚴酷的私刑,上司破口辱罵他不是人,是狗,踢他、踹他,最後命他啣著自己的鞋子在營區內當狗爬。」章子從進進堂社長身上體認:「人類是如此可堪造就的生物,如果所有人都存有這樣的念頭,我深信和平憲法就會因此落實了。」可惜並非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念頭,尤其是具有影響力的政客,觀近年日本和平憲法的鬆動過程,辭世已10年餘的章子若地下有知,會如何感慨啊!
女兒大概還不十分清楚進進堂與京大的淵源,否則應該不會貪近選擇三条河原町店,而會帶我們去它「光輝歷史的原點」 ─ 百萬遍本店。
【在進進堂河原町店看著MENU的女兒】
【溫暖的進進堂,帶來陽光的笑容。】
【點了份ALL YOU CAN EAT的麵包餐!或問:「那不3人點1份就好?」相信我,到了那裡你不會這麼做的,没點的人,即使偷吃一口都會有罪惡感。它的價錢真的很公道!】
【我們的餐,不用說,有生啤的一定是某人的。3人吃了3970円,約台幣1千,不比台灣貴吧!】
【「鄰居」們】
【在進進堂的「全家福」,其中一個要看後面反光的玻璃。】
【臨走前當然要買些麵包,我愛上它的楓糖麵包了。】
【壽岳章子千年繁華2喜樂京都書中,澤田重隆畫的進進堂本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是JB的國外旅遊記,不特別強調交通與食宿,現在google太方便了!認識某些人有計畫地趁年輕先遠遊,等年紀大了才玩近的,我也没有,總是隨興地出門,有的玩就很好了!出國旅遊其實花錢又累人,最大的好處是脫離島內日常的種種覊絆。但不知真等到退休無事,是否還會那麼想「離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