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普快時光#01-自枋寮出發的藍皮身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一年把台鐵搭乘路線從高雄擴展到枋寮,緊接著2014年,自己趁著暑假再搭到已屬台東線的山里。那一年的普快班次一樣是僅南迴線行駛且每日來回各一班,差在人氣連2020年停駛前的一半都沒有,整班車不到三位數的乘客已算多了。
比起普快,那時更期待的是首次踏上南迴線後的陌生景色,還有當時從未到訪,只存在想像裡的東部「後山」。這些想法與期望交織下,為自己低潮的2014年,迎來搭普快前往新天地的旅程。

【正午前的南國鐵道時分】

2013年的屏東線旅程,抵達枋寮時已是傍晚時分。這回為搭上中午前從枋寮出發的3671次普快,往南的路途只在鳳山月台稍作停留,就一路搭區間車直達枋寮。
這趟是接在與2014年竹南鐵三角旅途的暑假同一週內,很早就想過難得買學生版TR-PASS,當然要七天內用好用滿,於是果斷在九月初展開到台東的行程計畫。
高雄帝冠式車站在遷移前,固定晚上會點燈
開始到高雄工作前,我習慣住在車站旁長明街上的鞍客旅店,離車站很近卻躲在安靜的巷弄內。可惜這間我住過床最好睡的住宿首選,不知何時已悄悄歇業。
2014年尚在使用的高雄臨時車站,進站後得走過長長的跨站天橋,才能走到停靠列車的第三、四、五月台,而往南列車幾乎都固定在第五月台發車。
使用超過15年的高雄臨時車站
刻意遮擋住西側日照的跨站天橋
曾做為屏東線區間車主力的復興號編組
一如既往,行駛在屏東線上的區間車,都是復興號編組。高雄站月台上還刻意貼公告強調,雖然它是復興號車廂,但的確是每站都停靠的區間車喔。
這回呢,我先搭乘對號車到鳳山,不出站直接在月台上等車,僅是想拍柴電機車進站的畫面。最後頗幸運的,同用做區間車的EMU800型電聯車及復興號編組,在車站的北側交會。
雙向的區間車在鳳山站北側的交會
臨時車站時期的鳳山車站
實在挺懷念高雄市區,還能在地面看到台鐵路線的2018年10月之前。
復興號列車一路南下,在晴朗天空下跨過高屏溪橋,駛入屏東境內的南國鐵道。
下淡水溪鐵橋有常態開放行走得靠高雄這段
靠屏東這段,底下是滿滿一望無際的芒草景觀
第一次在中午前踏上枋寮車站的月台,當時無電氣化的乾淨天空,及這一帶十分常見的「一橫兩豎」混凝土結構遮雨棚,都讓此處的鐵道風景顯得獨樹一格。
此時3671班次使用的普快編組,已經停放在站場內,尚未停靠月台。
電氣化改建前的枋寮站月台
對比這幾年多次進出,會覺得以前的枋寮車站,可說是樸素得很徹底,幾乎沒有當今習以為常的那些額外裝飾。
沒有蓮霧造型座椅、沒有「十二代同堂」大圖、沒有遮擋站房正面的藍色框架、更沒有特別設計的地板圖案,但是,如今在雲林以南已無據點的「TRC台灣鐵道故事館」紀念品賣店,當時仍好端端在站房內營業著。
曾經很"乾淨"且充滿「台鐵味」的枋寮站房
已消失在雲林以南的「TRC台灣鐵道故事館」
出站後,當時站房正面上方的孫文雕像、假鳥裝飾,以及極為普遍的站名燈箱,理所當然地迎接著進出站的旅客。至於車站前道路盡頭的枋寮海堤,也還沒誕生有過兩版本的愛情意象裝置藝術。
藉照片對比,額外注意站前圓環在2013年還是與道路同高的地磚,一年後竟變成一塊被安全錐包圍的草皮,讓人匪夷所思。這大概是僅隔一年之間,這一帶唯一讓我注意到的轉變。
2014年暑假的枋寮車站正面
此時中興路底部的海堤上還未出"愛情風"裝置藝術
離普快開車還有段時間,這回不走到海堤,而是到早餐店解決「餓肚子問題」,可我徹底忘了下面這張照片是在哪間店拍的。
某間早餐店上的食物插畫

【在枋寮鐵道藝術村的徐行】

早期與「鐵道藝文」相關的地方,記憶裡有過台中後站的「20號倉庫」,和一樣是後站倉庫改建的「嘉義鐵道藝術村」,最後就枋寮站旁,也是唯一從宿舍轉型來的「枋寮F3藝文特區」。不過,前兩者都因鐵路高架化而暫停營運,甚至嘉義的倉庫早已拆除,僅剩枋寮這邊,至少仍保存十分完整。
出枋寮站後,左轉直走就是藝文特區的範圍,也是我這趟想走走的地方。
留有相當多台鐵舊站房插畫的宣傳圖
F3藝文特區的小招牌
那趟的走訪,好像幾乎沒有任何一間宿舍是開放的,但我覺得老房子只要保存到不會被誤認廢墟就夠了,何況從每間宿舍外觀的裝飾,多少能看出裡面是怎樣的團體在進駐。
這個場域讓我聯想到南投的中興新村,如同與世隔絕的小型社區,以連結車站的「儲運路」為主要幹道。
葉泉力書法工作室
環繞起整個枋寮站南半部的儲運路
特區內常見的雙層宿舍建築
貼在紅色大門上的多張海報
未營業的駐村藝術家小店
儲運路有個往鐵路方向的T字路口,路旁電線桿上出現多個很有趣的路標指示,除「加祿堂」外,其他寫的都是很遠的地名-屏東、萬巒、車城、墾丁,及中央山脈那頭的台東等,距離都在30公里以上。
至於那加上坐船就無法計算時間的「小琉球」,誇張到讓人覺得先寫個「東港」會比較適合。
電線桿上非常神奇的路標指示
與其說整個宿舍群是藝術村,不如說是有經過藝術營造的社區公園,因為它比另兩個鐵道倉庫轉型而來的案例,與周遭環境較沒有的隔閡感,是個隨時都可前往的場所。
而那些駐村藝術家的作品,就很自然的散佈在宿舍群的每個角落,牆上、地上,甚至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亦是協助藝文轉型的一部分。
宿舍群交織而成的林蔭小徑
儲運路上宿舍群的外壁裝飾
每一間宿舍,都代表著住民或駐村藝術家的生活風格
儲運路靠鐵路那側畫有不少停車位,不時能看到遊客及台鐵相關人員穿梭其中。像這樣經常有一般民眾與台鐵職員,在同一條林蔭大道上擦肩而過的景象,也是枋寮獨有的特色。
順著儲運路,再次回到枋寮站。
在儲運路上三五成群閒聊的台鐵人員與遊客們
祝狗勾有個好夢
老實說在這趟前根本想不起前一次搭非專列,是常態班次普快的時間在哪一年。唯一印象比較清晰的,已經是國小低年級每週一次,固定從員林搭19:16普快到彰化學打擊樂的那段時間。
好比上車前,親眼看到閘門上方的PIDS顯示車種為「普快車」,對以前完全生活在西半部的我來說,當然也是很久遠以前的事了。
枋寮10:50出發往台東3671次普快
順便也知曉,普快的英文名稱是 Ordinary Train,還真的是很"普通"呢。
歡迎搭乘 Ordinary Train
上車前我走到枋寮站月台靠南下方向的位置,留下站場鐵道向南迴線彎去的一張照片,紀錄前往台東的第一步。
站場規模比這裡大的車站非常多,彰化、嘉義、高雄等站都是,但這是頭一次在未電化的路段,清楚見識有一定規模的鐵道站場,而且少了電線的阻隔,讓站內景色顯得乾淨又遼闊。這是鐵路電化後的都會路段,已難再看到的風景。
枋寮站內往台東方向的景色
3671次當天的編組很純粹-R100型柴電機車牽引三節普快車廂,好整以暇的在第二月台準備發車,發出理所當然的柴油引擎聲響。
當天的R115柴電機車
普快車廂32700型,裡面配置可旋轉的對號座椅
三節普快車廂編組,別說整車人數有無破百,可能每節車廂連十位乘客都不到,可這就是「藍皮解憂列車」形象被廣泛認同前,南迴線普快班次的日常。
車內閒適、安靜,又難免因空蕩而感到寂寥,然後再時不時被柴電機車轟隆作響的引擎聲打斷這股清幽,尤其是進入連續隧道群的時候。
曾經的南迴普快,一節車廂坐不滿十人
普快車不可抹滅的特色-上下可開窗
上午10:50,載著對比2020年停駛前,少到不可思議的幾十位乘客,3671次普快從枋寮出發,在延續著普快車種的生命歷程之餘,也載著當時坐在車廂內的我,終於在2014年,一個人踏上前往台東的最後一哩路。
avatar-img
41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乘零|獨旅的漫行 的其他內容
文心崇德與市政府是最後兩個探訪的捷運站,也走完比預期還讓人疲勞的市政府與歌劇院間往返。捨棄搭完綠線的理想後,才在中港路上的公車亭發現,原來從這能搭到台中棒球場附近的公車並不算少。
台中車站附近搞定午餐後,乘著區間車來到松竹轉乘捷運,也是三座車站裡步行轉乘距離最長的。差點在捷運松竹站搞丟捷運一日票,幸好從北屯總站間折返後找回來,免除要跟站務員解釋的尷尬。
搭車到台中不少次,公事、活動、出遊皆有,但沒有真正純粹為這座車站而來過。這趟做為中捷之旅的中繼站,尋找午餐場所之時,也一併在微高架與更高架的前、後期鐵道空間裡,留下足跡。
台中捷運在高鐵台中站至大慶這段,與台鐵路線完全平行,過大慶後才分道揚鑣迎來大左彎。這兩道平行的軌道運輸系統,帶來兩個同名車站,也創造一小段三鐵共構的風景畫,與僅一座空橋的轉乘距離。
走完台鐵追分車站後,搭著成追線區間車來到新烏日,難得是專程為轉乘台中捷運而在此下車。這座三鐵共構車站一如既往的樣貌多采,捷運的進駐為這裡帶來更豐富的鐵道元素呈現。
追分車站經營出木造站房與鐵道文物結合而成的舊世代氛圍,也持續被「追分成功」紀念票帶來的名氣給加持。同一時刻,看似普遍的月台改建,實際上將讓這座快滿百年的車站,迎來永久的乘車動線改變。
文心崇德與市政府是最後兩個探訪的捷運站,也走完比預期還讓人疲勞的市政府與歌劇院間往返。捨棄搭完綠線的理想後,才在中港路上的公車亭發現,原來從這能搭到台中棒球場附近的公車並不算少。
台中車站附近搞定午餐後,乘著區間車來到松竹轉乘捷運,也是三座車站裡步行轉乘距離最長的。差點在捷運松竹站搞丟捷運一日票,幸好從北屯總站間折返後找回來,免除要跟站務員解釋的尷尬。
搭車到台中不少次,公事、活動、出遊皆有,但沒有真正純粹為這座車站而來過。這趟做為中捷之旅的中繼站,尋找午餐場所之時,也一併在微高架與更高架的前、後期鐵道空間裡,留下足跡。
台中捷運在高鐵台中站至大慶這段,與台鐵路線完全平行,過大慶後才分道揚鑣迎來大左彎。這兩道平行的軌道運輸系統,帶來兩個同名車站,也創造一小段三鐵共構的風景畫,與僅一座空橋的轉乘距離。
走完台鐵追分車站後,搭著成追線區間車來到新烏日,難得是專程為轉乘台中捷運而在此下車。這座三鐵共構車站一如既往的樣貌多采,捷運的進駐為這裡帶來更豐富的鐵道元素呈現。
追分車站經營出木造站房與鐵道文物結合而成的舊世代氛圍,也持續被「追分成功」紀念票帶來的名氣給加持。同一時刻,看似普遍的月台改建,實際上將讓這座快滿百年的車站,迎來永久的乘車動線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這次參加公司委託旅行社辦理的員工旅遊活動,《藍皮解憂號》行程,這是一趟非常特別旅行,可以想到要做出這一整套旅行的包裝與行銷,其實也蠻厲害的,尤其是對台北俗的我來說,這趟旅程留下的印象蠻深刻的。 從枋寮的藍皮意象館出發 藍皮解憂號是一整套的套裝行程,帶著旅客搭乘舊式的藍皮列車,從枋寮到太麻里,或者
Thumbnail
現在要往返高雄跟屏東,就只有台1、台88跟台17三條路線可以選擇,而今天的主角,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讓連接兩縣市路線再加一。究竟整條路線有哪些規劃?以及目前二階段環評,有哪些棘手問題需要解決?甚至在看地圖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初興建國道1號時只停在高雄,沒有繼續往南延伸到屏東呢?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攝影時間約2018年前,還記得高雄火車站月台在地面時的樣子嗎?這裡分享了高雄鐵路地下化前,高雄車站的月台風貌,火車還在地面上跑的樣子。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Thumbnail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Thumbnail
臺鐵藍皮解憂號提供獨特的鐵道旅行體驗,隨著介紹車廂裝潢和沿途景點,搭乘者可以享受多日行程或單程旅程。穿越山脈回鄉的過程中,沉浸在火車運轉聲中,零距離感受海潮氣息,欣賞海岸線美景。 行程提供部落走讀、美食小點心,讓旅程更加豐富有趣。以及獨家車站體驗,高CP值的鐵路小旅行體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這次參加公司委託旅行社辦理的員工旅遊活動,《藍皮解憂號》行程,這是一趟非常特別旅行,可以想到要做出這一整套旅行的包裝與行銷,其實也蠻厲害的,尤其是對台北俗的我來說,這趟旅程留下的印象蠻深刻的。 從枋寮的藍皮意象館出發 藍皮解憂號是一整套的套裝行程,帶著旅客搭乘舊式的藍皮列車,從枋寮到太麻里,或者
Thumbnail
現在要往返高雄跟屏東,就只有台1、台88跟台17三條路線可以選擇,而今天的主角,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讓連接兩縣市路線再加一。究竟整條路線有哪些規劃?以及目前二階段環評,有哪些棘手問題需要解決?甚至在看地圖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初興建國道1號時只停在高雄,沒有繼續往南延伸到屏東呢?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攝影時間約2018年前,還記得高雄火車站月台在地面時的樣子嗎?這裡分享了高雄鐵路地下化前,高雄車站的月台風貌,火車還在地面上跑的樣子。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Thumbnail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Thumbnail
臺鐵藍皮解憂號提供獨特的鐵道旅行體驗,隨著介紹車廂裝潢和沿途景點,搭乘者可以享受多日行程或單程旅程。穿越山脈回鄉的過程中,沉浸在火車運轉聲中,零距離感受海潮氣息,欣賞海岸線美景。 行程提供部落走讀、美食小點心,讓旅程更加豐富有趣。以及獨家車站體驗,高CP值的鐵路小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