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梁山伯沒死......之後—故事大意

梁山伯當年到祝家求親不成,大病一場,倖而未死。十四年後與女扮男裝、以教書和行醫維生、並改名換姓的英台重逢。得知英台當年依婚約嫁往馬家,生了兩個兒子,因一場意外和婢女會如逃出馬家,流落在外。
重逢之後,山伯想再續前緣,娶她為二妻,但英台不願意。他並不死心,表面上依她要求以兄弟相稱,卻不斷的試探和暗示,英台也明白他的心意,心門鎖得更緊,以免洩露情愫,不可收拾。這樣的關係維持一段時日,英台終於承認回頭當兄弟已不成,當夫妻不可能,不要再誑騙自己,當面說出請山伯不要再來的話,山伯不理會,依然定期來探訪。英台為生活計,不能棄此他往,只能緊鎖心門,不讓感情流露,遇到許多為難之事,不知如何決定行止,過得十分憂愁,只期望柳絲吹拂,河水悠悠能夠洗刷一些,再將餘下的思念和愁緒發抒於文字,不斷的寫那些寄不出去的信。
.
有次山伯在英台家中久等不見她歸來,開始胡思亂想,想到她是否不願見他而有意遲歸?繼而想到她一再叫他不要來,他不理會,依然前來,是否已遭她厭煩?或干擾到生活?日暮時,黯然離去。途中遇到英台主僕二人匆匆歸來,行色、髮服有異,原來險遭輕薄之人無禮,山伯和她一起返家後,英台說她很累,十分無助,伏在山伯肩上哭泣,山伯安慰她時,發現她髻幘褪下之後的女貌嬌柔動人,情不自禁和她相擁,英台沒有拒絕,堅閉多時的心扉終於潰堤,彼此熱情緊擁愛撫,但在最後關頭,英台的理智覺醒,拒絕了他進一步的求愛。
.
此後,英台有意廻避,不與他見面,山伯連著兩次來訪撲空,加上九慶的詢問,也明白她意,不再來找她,只在街上逡巡,期望再見到她身影。此時真如英台所願,分手,各自回家,但她的日子過得更愁,連河水和寫信也治不了,猶豫再三,終於興起回父母家的念頭。
.
冬日來臨,英台病重,昏迷中,山伯將她回復女裝接回家另請醫人診治,並自作主張,將原英台教書的學館頂讓出去,另請老師來教。英台病好之後,得知此事,十分沮喪,也為前途茫茫難過不已,但知山伯對她好,不好多說什麼。山伯留她繼續住下去,幫忙督促兒女學業,照顧母親的身體,也為親友看病。她積極的繼續學醫,找機會為人看病。一次英台在悲歎蔡琰的身世,吟讀她寫的詩時,山伯趁機以蔡琰三嫁為例,向她求婚,她沒答應。
.
山伯受了大傷,在英台的救治照顧之下痊癒後,深覺人生無常,下定決心要娶她為妻,經過種種波折,終於如願以償。新婚甜蜜未久,山伯就以英台和馬家的命案未了結,怕被人認出惹來麻煩為由不願她繼續出外為人看病,英台也明白以命案為由只是藉口,真正的原因是他不願她出去,她依言不出去,但過得很不快樂。她深愛山伯,原來願意依他意,留在家裏當妻子、當母親,還有與別人一樣,足不出戶的官夫人,山伯也一再對她好,以為將妻子留在家中,過安逸的日子,就是愛她,給她幸福,未料這種日子和她性情相左,加上山伯不常在身邊,大部分的日子都要自己過,苦悶之中,除了一邊將行醫時的醫案寫出來之外,並不放棄希望,開始想到請父母探詢解決馬家事情的可能,並一再和山伯談論,舉出例子想說服他讓她繼續行醫,也向他質疑妻子一定要和夫婿行相同的步調嗎?醫人的妻可以是醫人或藥師,屠戶之妻就得殺豬、拔毛,不可做他事?別的官夫人不外出,她就一定不能外出嗎?她不明白為何他不願她出外行醫,山伯也不明白她為何對外面之事念念不忘。婚後不到一年英台因分娩時血流不止,病倒在床,不吃不喝,拖延數日而逝,山伯非常傷心、消沈,許久都無法振作,回想起她的種種,看了她寫的書札,留下一大疊醫案,加上表姊熙靈的轉述,慢慢醒悟到錯待她了。
.
英台死後半年,山伯才完成她的託付,帶著離家期間所寫的書信,到祝家報喪,祝父、母十分傷心,日後見到英台所生的女兒蕙藍時,十分憐愛,為了常看到她,搬來楊城住山伯家隔鄰。
.
五年後,山伯在郡府遇見英台所生,外貌、身形酷似英台的馬之先,之先也很喜歡他,時常到梁家和外婆家相聚。之先請求山伯陪他走一趟當年母親走過的路,聽聞親娘的音容笑貌,山伯禁不住他的請求,和九慶、會如陪他走了這趟旅程,三人輪番向他敘說當年的往事,最後之先因幾件事的連結,向山伯求親,求娶他女兒蕙心,山伯頗為驚訝,但以家世、門第懸殊,馬文才可能對他有心結為由拒絕,顯示他已世俗化,不以年輕時的衝動為然,之先不服,也說出他的理由來。山伯因此事興起釐清他對之先感情的念頭,想到自己似乎恍惚錯認,在心中將英台和之先二人相混。
.
旅程終了,之先得到渴望認識母親的滿足,山伯傾訴完了往事和綿綿的思念之後,終於認清英台已逝的事實,真正將她放下,和她說再見,心再度回到原來家人身上。
.
章節如下:
.
一、重逢  二、分手  三、表妹  四、求親  五、新婚  六、玉殞  七、祝父母  八、思母  九、賦歸 十、還有
.
總字數:Word檔 二十萬 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梁山伯沒死......之後/吳淑姿著,秀威資訊(自費出版),353頁,2005年11月 註:本書已絕版,只有作者手中還剩數本。 ■藍凌之於瓊璃/吳淑姿著,集合出版社,2007年10月 ■梁祝的女兒-蕙藍/吳淑姿著,集合出版社,2011年10月 ■孔夫子的拉子學生-路,往前走 /吳淑姿著,集合出版社,2012年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